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ECR等离子体/离子束平台建设与硅基纳米材料的调控生长

作 者: 柯博
导 师: 朱晓东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等离子体物理
关键词: ECR等离子体 离子源 硅基纳米材料 Co磁性薄膜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密度等离子体在包括离子注入、等离子体刻蚀和沉积在内的等离子体工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ECR)是典型的高密度等离子体之一,迄今己发展多种形式的ECR等离子体源及基于ECR放电的离子源,它们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寿命长等优点。硅基一维纳米材料是纳米电子、光电子基础元件之一。一维硅基纳米结构的可控生长,包括结构和物理特性的控制,一直是纳米结构生长研究的重要方向。本论文开展高密度ECR等离子体实验平台的建设及在硅基纳米材料生长上的应用研究。论文建设了高密度ECR等离子体源/离子源实验平台,研究了等离子体/离子束的束流参数;开展了ECR/射频(RF)等离子体硅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调控生长研究;初步进行了高密度ECR等离子体金属Co薄膜的沉积,为今后多元的复合磁性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提供了基础。建设了高密度ECR等离子体源/离子源实验平台,通过双探针诊断了不同放电参数(磁场位形,气压,功率等)下的Ar和H2等离子体参数。在典型条件下,Ar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基本保持在1012cm-3数量级水平,其中在气压为4Pa,微波功率为1800W时电子密度达到4.5×1012cm-3。而H2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要至少低于Ar等离子体一个数量级。通过改变等离子体束孔大小研究了等离子体放电模式的转变和等离子体参数的变化。对于Ar和H:两种等离子体,电子密度随束孔的减小都会下降,但是H:等离子体的模式跳变点发生变化,且仅出现一次模式跳变。在ECR高密度等离子体源的基础上设计加工了多孔和单孔离子源,对离子源的离子通量作了初步的估算。使用多孔引出电极时离子通量处于1020m-2S-1的数量级水平;使用单孔电极时离子通量要高出一个数量级,可以达到1021m-2S-1。以HMDSO和O2为反应气体,在射频偏压ECR等离子体装置上进行了氧化硅薄膜沉积研究。RF偏压对氧化硅薄膜沉积速率和薄膜中的化学键结构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小的直流自偏压会略微提高沉积速率;但随着直流自偏压的增强,离子轰击效应及刻蚀作用加强,薄膜的沉积速率下降。在13.56MHz和400kHz两个射频频率下所沉积的薄膜中O和Si的比例基本相同,均超过2:1;但400kHz射频偏压下薄膜中的碳成分比例比13.56MHz条件下要高得多,这些归结为高频的射频偏压应用不仅增强离子轰击效应,而且与体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使高活性的氧原子增多;而低频偏压的作用主要是增强离子轰击效应。以SiH4-He混合气为源气体,对比了ECR和RF等离子体合成硅基纳米线的差异。在低气压的ECR等离子体中,纳米线较短,呈针状,同时纳米线为多孔结构。在较高气压的电容耦合等离子体(CCP)中,纳米线长且均匀,生长密度也较高。两种等离子体中合成的纳米线均由大量微小的纳米晶体颗粒以及非晶成分构成。为了实现纳米线的可控生长,我们将CCP等离子体的功率电极用铜管替代,形成射流等离子体,引入气流的影响。在六甲基乙硅氧烷(HMDSO)/H2/Ar等离子体中,实现了有铜掺杂的SiOxCy纳米结构的有序生长。在低的HMDSO的浓度下得到纳米线的树状生长。垂直于衬底的气流促使了纳米线初始的直立生长,气相环境中铜的引入造成纳米线的二次催化生长出现球状结构。而高的HMDSO的浓度下,过多的有机成分阻碍纳米线结构的形成,但在极少数区域发现对纳米线可控生长有参考意义的纳米结构。当基底引入射频偏压后,更多的铜被加速向基底输运,抑制金催化的纳米线生长,而出现类水母的纳米结构。铜对纳米结构的二次催化为硅基纳米材料掺杂元素的引入提供了不同的思想。在高密度ECR等离子体实验平台上进行Co膜沉积的可行性探讨,为后续对Co膜进行掺杂,研究复合体系的磁特性奠定基础。射频偏压下400K的Co膜在磁特性检测中显示良好的磁性,接近于单晶薄膜。而直流偏压下的Co膜的晶粒取向比射频偏压更多,各向异性更明显。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6
  1.1 高密度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源/离子源  12-19
    1.1.1 高密度等离子体源现状  12-15
    1.1.2 高密度ECR等离子体源/离子源介绍  15-19
  1.2 硅基纳米线综述  19-24
    1.2.1 硅基纳米线的应用前景  19
    1.2.2 硅基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19-22
    1.2.3 纳米线的生长模式  22-23
    1.2.4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硅纳米线  23-24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4-26
第二章 高密度ECR等离子体/离子源实验平台建设  26-53
  2.1 ECR微波等离子体装置介绍  26-34
    2.1.1 微波传输系统  27-29
    2.1.2 磁场系统  29-31
    2.1.3 真空维持及供气系统  31
    2.1.4 ECR等离子体的产生  31-34
  2.2 ECR等离子体的静电探针诊断  34-42
    2.2.1 双探针诊断  34-36
    2.2.2 不同磁场位形下的Ar等离子体参数  36-39
    2.2.3 不同放电气体的比较  39-40
    2.2.4 束孔对等离子体束的影响  40-42
  2.3 ECR等离子体离子源  42-52
    2.3.1 离子源的要求和重要参数  43-44
    2.3.2 离子源的物理技术问题  44-45
    2.3.3 影响离子引出效果的各种因素  45-48
    2.3.4 ECR等离子体离子源的电极结构及测量系统  48-49
    2.3.5 测量结果及分析  49-52
  2.4 本章小结  52-53
第三章 ECR等离子体沉积硅基薄膜过程中的RF偏压效应  53-66
  3.1 实验介绍  53-54
  3.2 ECR-RF双等离子体沉积氧化硅薄膜  54-62
    3.2.1 氧化硅薄膜的制备  54
    3.2.2 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54-59
    3.2.3 射频频率对薄膜成分的影响  59-62
  3.3 ECR/RF等离子体沉积硅纳米线研究  62-64
    3.3.1 硅纳米线的制备  62-63
    3.3.2 硅纳米线的表征  63-64
  3.4 本章小结  64-66
第四章 RF等离子体射流对硅基纳米线生长的影响  66-75
  4.1 实验装置介绍  66-67
  4.2 双平板型射频等离子体沉积硅基纳米线  67-68
  4.3 RF射流等离子体沉积硅基纳米线  68-74
    4.3.1 射流等离子体放电性质  68-69
    4.3.2 单频放电射流等离子体沉积纳米线  69-70
    4.3.3 双频放电射流等离子体沉积纳米线  70-73
    4.3.4 高HMDSO浓度下沉积的特殊纳米结构  73-74
  4.4 本章小结  74-75
第五章 ECR等离子体沉积Co薄膜研究  75-92
  5.1 磁学基础介绍  75-82
    5.1.1 磁性分类  75-79
    5.1.2 磁化与磁性材料分类  79-81
    5.1.3 磁光克尔效应  81-82
  5.2 实验方法  82-84
  5.3 Co薄膜特性  84-91
    5.3.1 XRD检测  84-86
    5.3.2 Co薄膜磁性测试  86-90
    5.3.3 结果分析  90-91
  5.4 本章小结  91-92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92-94
  6.1 本论文主要工作  92-93
  6.2 进一步地研究方向  93-94
参考文献  94-101
致谢  101-102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2-103

相似论文

  1. 芳香性配体及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质谱行为研究,O641.4
  2. 小型潘宁离子源中子管离子光学系统的研究,O463.2
  3. 基于脉冲正电晕放电离子源的离子迁移谱仪研究,TH83
  4. ECR等离子体离子参数的测量研究,O536
  5. 固相环境介质中多溴联苯醚的分析测定、生物毒性及生物富集性的研究,X832
  6. 微波ECR等离子体探针检测的研究与设计,TM931
  7. 脉冲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和ECR放电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O536
  8. 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及其对大气环境中水团簇分子分布的研究,X131.1
  9. 硅碳氮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O484
  10. 药物活性分子在不同离子源下的质谱行为研究,S481
  11. 10cm射频离子源工程设计与初步实验,TL503.3
  12. 254nm低通滤光片的研制,TH74
  13. ECR离子源主要参数对离子束流影响的研究,TL503.3
  14. ECR等离子体辅助脉冲激光沉积薄膜的若干应用,O484
  15. 真空磁过滤弧沉积非晶金刚石薄膜及其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TB43
  16. α-C:F薄膜的沉积、结构与介电性质研究,O484.4
  17. 地面实验室模拟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及太阳能电池片效应初步实验研究,P354.4
  18. 高气压辉光放电及其开关电源的研究,TN86
  19. 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硅碳氮薄膜研究,O484.1
  20. 用于非弹谱和俘获谱测量的高压脉冲电源设计,O571.53
  21. NT50型中子管离子源放电电流研究,O571.53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