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接枝共聚物囊泡氧载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作 者: 王玉鹏
导 师: 于金库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血液代替品 血红蛋白 接枝共聚物 囊泡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
分类号: O63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血液替代品主要是指人造氧气载体,是一类能够结合氧气,并将氧气在体内传输和释放的合成制品。目前,利用两亲性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基质制备新型氧气载体成为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利用六元环碳酸酯5,5—二叠氮基三亚甲基碳酸酯(DAC)作为功能单体与丙交酯(LA)进行开环共聚合,通过‘‘click’’反应与炔基化聚乙二醇聚合,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可通过控制PEG链段数量来调节材料表面亲水区域面积的生物可降解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LA-co-DAC)-g-PEG。通过核磁和渗透凝胶色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溶液对材料的蛋白吸附进行测定,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膜的蛋白吸附情况,利用紫外测定了材料对标记蛋白的吸附量,证明了P(LA-co-DAC)-g-PEG比嵌段共聚物具有更优越的抗蛋白吸附能力。细胞毒性试验(MTT)验证了设计的P(LA-co-DAC)-g-PEG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毒性。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LA-co-DAC)-g-PEG可通过溶剂挥发法形成纳米聚集体(胶束、囊泡)并利用聚合物囊泡包裹血红蛋白,采用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和电泳等表征手段证明了纳米聚集体的形成及对血红蛋白的成功包裹。分别使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和等离子质谱(ICP-MS)来测定血红蛋白的封装效率和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蛋白-聚合物比例。并通过紫外光谱证明了封装在聚合物囊泡中的血红蛋白可自主的可逆的结合氧气。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绪论  10-23
  1.1 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  10-13
    1.1.1 聚乳酸(PLA)  10-12
    1.1.2 聚碳酸酯(PC)  12-13
  1.2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  13-16
    1.2.1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基本性质  13-14
    1.2.2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14-16
  1.3 聚合物/血红蛋白组装的血液代替品综述  16-22
    1.3.1 游离血红蛋白修饰  17-19
    1.3.2 脂质体封装血红蛋白  19-21
    1.3.3 新型血红蛋白基氧载体  21-22
  1.4 本论文设计思想  22-23
第2章 实验试剂和测试仪器  23-25
  2.1 实验用试剂和药品  23-24
  2.2 实验用测试仪器  24-25
第3章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25-33
  3.1 二叠氮新戊二醇的合成  25-26
  3.2 5,5—二叠氮基三亚甲基碳酸酯(DAC)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6-27
  3.3 聚(丙交酯-CO-5,5—二叠氮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7-29
  3.4 炔基化 PEG_(2000)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29-30
  3.5 接枝共聚物 P(LA-CO-DAC)_M-G-PEG_N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30-32
  3.6 本章小结  32-33
第4章 接枝共聚物 P(LA-co-DAC)-g-PEG 的自组装  33-38
  4.1 胶束制备与表征方法  33-34
    4.1.1 P(LA-co-DAC)-g-PEG 胶束的制备  33
    4.1.2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33
    4.1.3 胶束形貌和粒径的表征  33-34
  4.2 结果与讨论  34-37
    4.2.1 临界胶束浓度  34-35
    4.2.2 胶束形貌和粒径表征结果与分析  35-37
  4.3 本章小结  37-38
第5章 接枝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表征  38-44
  5.1 实验部分  38-39
    5.1.1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蛋白吸附能力测定  38
    5.1.2 聚合物材料的细胞毒性实验  38-39
  5.2 结果与讨论  39-43
    5.2.1 蛋白吸附能力测定  39-42
    5.2.2 细胞毒性实验  42-43
  5.3 本章小结  43-44
第6章 聚合物囊泡包裹血红蛋白及物化性能表征  44-52
  6.1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包裹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  45-46
    6.1.1 羰基血红蛋白溶液的配置  45
    6.1.2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包裹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  45-46
  6.2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包裹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性能表征  46-47
    6.2.1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形貌  46
    6.2.2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6
    6.2.3 血红蛋白封装效率测定  46-47
    6.2.4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携氧能力测试  47
  6.3 结果与讨论  47-51
    6.3.1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形貌  47-48
    6.3.2 聚合物囊泡包裹血红蛋白证明  48
    6.3.3 血红蛋白封装效率  48-49
    6.3.4 血红蛋白纳米颗粒的携氧能力测试结果  49-51
  6.4 本章小结  51-52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61-62
致谢  62-63
作者简介  63

相似论文

  1. 畜禽屠宰血液混合菌种液态发酵的研究,S816.4
  2. 每日一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R587.1
  3. 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587.1
  4. 探讨高频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重构中的应用,R445.1
  5. 二氧化硅球腔微电极阵列以及复合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应用,TB383.1
  6.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用于癌症的靶向联合治疗,R730.5
  7. 胆碱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TQ423
  8. 两亲性有机(氟)硅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研究,O631.3
  9. 有机硅侧链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胶束化研究,O631.3
  10. 白藜芦醇对神经元钙信号和葡萄糖利用的影响及机制,R285.5
  11. 蛋白质巯基亚硝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Q51
  12. 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老年人大脑皮质运动想象作用的研究,R741
  13. 失血对凝血纤溶系统中PAI-1含量的影响,R543.6
  14.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R743.3
  15. 催化荧光、共振散射法测定血红蛋白、铜和过氧化氢,R446.1
  16. 胜坨油田高强度接枝共聚物深部封窜工艺技术研究,TE357.46
  17. 糖化血红蛋白酶联免疫直接竞争检测技术的研究,R446.6
  18. 介孔材料功能化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TP212.2
  19. 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的影响,R587.1
  20. 基于石墨烯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O613.71
  21.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R587.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 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化学 > 高聚物的化学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