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山造山带南带构造—岩浆建造与金多金属成矿

作 者: 朱江
导 师: 吕新彪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岩浆建造 金多金属矿床 矿床成因 成矿系列 成矿规律 北山南带
分类号: P618.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4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亚造山成矿域是全球最显著的显生宙大陆增生区,该区域大陆增生改造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和大规模成矿机理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北山造山带地处中亚造山成矿域南缘,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金、铜、镍、铅锌成矿带。论文以北山南带为研究区,以区域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为主线,在深刻认识造山演化过程和动力学背景基础上,对典型矿床展开进一步解剖研究,对区域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地质背景与动力学演化研究选取相关中酸性侵入岩体展开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分析,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及起源。研究对象分别为:小西弓钾长花岗岩(841.34±8.1Ma)、拾金坡岩体(405.5±1.8Ma)、辉铜山钾长花岗岩(424.4±2.5Ma)、白山堂流纹斑岩(374.9±2.3Ma)、石板泉花岗岩(280.5±5.5Ma)、小西弓石英正长斑岩体(246.4±2.5Ma)、花牛山钾长花岗岩(225.6±2.2Ma)、金场沟钾长花岗岩。研究区造山演化过程可大致划分为前造山期(前寒武纪-早寒武世)、洋陆演化期(奥陶纪-二叠纪)、造山后(三叠纪-)。综合本文研究及前人资料,划分出四次中酸性侵入岩活动峰期:新元古代(880Ma-840Ma)、晚奥陶世-泥盆纪(451-374Ma)、石炭纪-二叠纪(310Ma~270Ma)、三叠纪(240Ma~220Ma)。不同阶段岩浆活动反映了不同的动力学环境:i.新元代的s型花岗岩、榴辉岩共同反映了早期陆块(地块)的汇聚拼合事件,并暗示同碰撞岩浆活动的峰期可能在860~880Ma。小西弓钾长花岗岩(841Ma)是北山地区目前发现最古老的A型花岗岩,侵位于新元古代中期,暗示了后碰撞伸展背景。属首次在北山地区解离出的新元古代后碰撞环境。ii.早中古生代-晚古生代研究区处于俯冲背景下,发育大量的I-S-A型花岗岩、埃达克质花岗岩、岛弧火山岩,代表岩体有辉铜山钾长花岗岩(424.4±2.5Ma)、拾金坡岩体(405.5±1.8Ma)、白山堂流纹斑岩(374.9±2.3Ma)、石板泉花岗岩(280.5±5.5Ma)。岩浆活动时间从奥陶纪一直持续到早二叠世,记录了洋陆体制下陆壳侧向增生作用。iii.三叠纪区域进入造山后伸展环境,中酸性岩浆活动依然强烈,代表性岩体有花牛山钾长花岗岩(225Ma)、金场沟钾长花岗岩等,侵位时间集中在240Ma~220Ma,属中晚三叠世。岩石成因类型主要为高分异I型-A型,岩浆起源于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受到混染改造的富集地幔)导致的年轻地壳物质(可能为早期洋壳和岛弧建造)重熔。该期岩浆活动揭示了三叠纪造山后伸展环境和陆壳垂向增生作用。2、典型矿床解剖与矿床成因新认识在充分吸收消化前人成果基础上,对拾金坡金矿床、小西弓金矿床和花牛山金多金属矿田展开进一步解剖研究,并获得一些新的认识。特别是对花牛山金多金属矿田的成因综合研究,较大程度填补了前人研究空白。拾金坡金矿床产在花岗岩体边部,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属受构造控制石英脉型金矿。获得热液蚀变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364.6±3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晚泥盆世。成矿时间与赋矿花岗岩成岩年龄(405.5±1.8Ma)相差近40Ma,二者不存在直接成因联系。结合氢氧同位素和野外地质特征认为,初始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变质)热液。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群具明显沸腾作用特征,不同气液比的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集群分布,均一温度范围集中于270~340℃,盐度为4.65%~9.21%NaCl。晚阶段石英中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30℃,盐度为9.47%~11.1%NaCl。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富CO2流体。流体从早阶段演化到晚阶段,温度降低100℃,压力由约113MPa骤减到约11Mpa。温度和压力降低是石英大脉中金沉淀、富集的最主要原因。石英脉型矿石硫主要来自地层,蚀变岩型矿石硫更多地继承了花岗岩围岩硫。该矿床形成于晚泥盆世俯冲作用的应力松弛阶段。小西弓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西尖山群变质岩和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中。主成矿阶段流体温度为281~325℃,盐度变化范围为3.2%-9.2%NaCl,富含CO2、CH4组份,属于中高温、低盐度、CO2-H2O-CH4-NaCl热液体系。矿石硫化物63nS值范围为1.2‰~12.79‰,具有混源特征,暗示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类和中元古界片岩。成矿流体为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该矿床形成于中二叠世主碰撞晚期。花牛山金多金属矿田由花牛山金矿床、花西山金矿床、花黑滩钼矿床、花牛山铅锌矿床组成,矿床类型包括矽卡岩型、高温岩浆热液型、中低温岩浆热液型以及沉积-改造型,构成与岩浆热液有关的Au-Mo-Pb-Zn-(W)成矿系列。论文对花牛山金多金属矿田进行了详细了年代学、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矿床成因分析:1)花牛山金矿床具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特征,矿体产在钾长花岗岩体与大理岩接触部位,受断裂构造控制,磁黄铁矿和黄铁矿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矿石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221.0±3.4Ma,与花岗岩侵位年龄(225Ma)基本一致。金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捕获了不同气液比H20溶液包裹体和含CO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0~425℃,峰值为330~370℃,盐度介于6.59%~14.04%NaCl。成矿流体属中高温、中等盐度、富CO2流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18O和δD值分别为-0.01‰~0.29‰和-109‰--116‰,投点在岩浆水与大气降水区范围之间。成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热液,且大气降水所占比重较高。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集中在4.21‰-6.53‰,硫源较为单一,成矿物质来自岩浆。2)花西山金矿床产在钾长花岗岩体边部,属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矿体以石英脉和蚀变岩形式产出,赋存在EW、NE和NNE向次级断裂破碎带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化发生在154~408℃这一较宽的温度区间,早阶段流体为中高温246~334℃、中等盐度(16.24%~9.86%NaCl)、富CO2热液;晚阶段成矿流体具中低温(154-214℃)、低盐度(2.41%~6.88%NaCl)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2.6%‰~4.25‰,表明硫源单一,且均一化程度较高,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3)花黑滩钼矿床产于钾长花岗岩体边缘及其外接触带,赋矿围岩为震旦系洗肠井群第二岩组黑云长英角岩。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5.2±2.4Ma,与花岗岩U-Pb年龄(225Ma)一致。主成矿阶段流体温度为342~583℃,盐度为15.67%~16.53%]NaCl,属高温、中等盐度热液;晚阶段流体具中低温(142-306℃)、中低盐度(12.62%~15.66%NaCl)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3.3‰~3.9‰(除一个样品为负值外),暗示矿石硫主要来自岩浆,有少量地层组份的贡献。4)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产在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体中心到边部,由块状矿石向浸染状矿石过渡。成矿流体属中高温(276-362-C)、中等盐度(10.23%~21.11%NaCl)热液。闪锌矿形成于高温条件。矿石S、Pb同位素组成较为复杂,一矿区(主矿区)矿石矿δ34S值均为负值,范围是-10.1‰~3.68‰;三矿区范围是δ34S值0.71‰-4.82‰。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花牛山铅锌银矿床属于岩浆中高温热液矿床,但成矿物质具有继承性。蓟县纪区域处于海底火山喷发和稳定沉积交替环境,大量成矿物质在地层中预富集,形成原始矿源层或矿胚。晚三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促使成矿元素不断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整体上,花牛山矿田金、钼、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与花牛山钾长花岗岩存在密切的时间、空间及成因联系,岩浆侵位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热能、流体和成矿物质。不同矿床之成矿流体构成一个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流体演化系统。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三叠纪造山后伸展环境,幔源岩浆底侵诱发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和花岗岩浆上侵,继而导致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3、金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研究以区域成矿学为理论指导,对北山南带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①与志留纪-泥盆纪沟弧盆体系有关金铜成矿系列;②与石炭纪-早三叠世岩浆弧体系有关金铜(铁)成矿系列;③与二叠纪强应变构造带有关的金(铜)成矿系列;④与三叠纪造山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金钼铅锌(钨)成矿系列。分别对其成矿时间、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成矿模式。初步构建了区域金多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格架,指出晚泥盆世、二叠纪和三叠纪是金成矿的主要峰期。不同地质体边缘、构造体制转换环境是金成矿有利条件。对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与金成矿作用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北山南带金矿床的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指出二叠纪绿岩带型金矿床和三叠纪与岩浆热液有关金钼多金属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花牛山-金场沟找矿远景区和小西弓-乌龙泉找矿远景区具有明显的化探异常和较好成矿条件。

全文目录


作者简介  6-9
摘要  9-12
ABSTRACT  12-19
第一章 绪论  19-28
  §1.1 研究区概况及地理位置  19
  §1.2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9-20
    1.2.1 选题来源  19-20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0
  §1.3 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3
    1.3.1 北山地区研究历史回顾  20
    1.3.2 研究区大地构造学研究现状  20-21
    1.3.3 研究区岩浆活动与地质背景研究现状  21-22
    1.3.4 研究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现状  22
    1.3.5 前人研究存在问题  22-23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3-25
    1.4.1 研究内容  23-24
    1.4.2 技术路线  24-25
  §1.5 实物工作量  25-26
  §1.6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6-28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8-40
  §2.1 地层  28-32
    2.1.1 地层单元划分  28-29
    2.1.2 太古宇  29
    2.1.3 元古宇  29-30
    2.1.4 古生界  30-32
    2.1.5 中、新生界  32
  §2.2 构造  32-37
    2.2.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32-34
    2.2.2 深大断裂和古缝合带  34
    2.2.3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34-37
  §2.3 岩浆岩  37-38
    2.3.1 火山岩  37
    2.3.2 侵入岩  37-38
  §2.4 区域矿产  38-40
第三章 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40-93
  §3.1 中酸性侵入岩时空分布  40-43
  §3.2 中酸性侵入岩类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43-85
    3.2.1 地质和岩相学特征  43-47
    3.2.2 U-Pb成岩年龄  47-57
    3.2.3 地球化学特征  57-75
    3.2.4 Sr-Nd-Pb、Hf同位素组成  75-82
    3.2.5 岩石成因类型  82-85
  §3.3 岩浆演化过程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85-90
    3.3.1 新元古代中酸性岩浆活动  85-86
    3.3.2 志留纪-泥盆纪岩浆活动  86-87
    3.3.3 石炭纪-二叠纪岩浆活动  87-88
    3.3.4 三叠纪岩浆活动  88-90
  §3.4 岩浆活动记录的增生造山作用  90-92
  §3.5 本章小结  92-93
第四章 金多金属区域成矿系列与典型矿床研究  93-178
  §4.1 金多金属成矿系列划分  93-94
  §4.2 与志留纪-泥盆纪沟弧盆体系有关金铜成矿系列  94-114
    4.2.1 成矿时问与构造环境  94-95
    4.2.2 矿床类型与地质特征  95
    4.2.3 成矿地质条件  95-96
    4.2.4 成矿模式  96
    4.2.5 典型矿床——拾金坡金矿床  96-113
    4.2.6 典型矿床——辉铜山铜矿床  113-114
  §4.3 与石炭纪-早二叠世岩浆弧体系有关金铜(铁)成矿系列  114-124
    4.3.1 成矿时间与构造环境  114
    4.3.2 矿床类型和地质特征  114
    4.3.3 成矿地质条件  114-115
    4.3.4 成矿模式  115-116
    4.3.5 典型矿床——新、老金厂金矿床  116-123
    4.3.6 典型矿床——白山堂铜矿床  123-124
  §4.4 与二叠纪强应变构造带有关金(铜)成矿系列  124-138
    4.4.1 成矿时间与构造环境  124
    4.4.2 矿床类型与地质特征  124-125
    4.4.3 成矿条件  125-126
    4.4.4 成矿模式  126-127
    4.4.5 典型矿床——小西弓金矿床  127-138
  §4.5 与三叠纪造山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金钼铅锌(钨)成矿系列  138-178
    4.5.1 成矿时间与构造环境  138
    4.5.2 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138-139
    4.5.3 成矿条件  139-140
    4.5.4 成矿模式  140-141
    4.5.5 典型矿床——花牛山金钼铅锌多金属矿田  141-175
    4.5.6 典型矿床——金场沟金钼多金属矿床  175-178
第五章 区域金多金属成矿规律  178-190
  §5.1 区域成矿的控制因素  178-180
    5.1.1 地层建造对成矿的控制  178
    5.1.2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  178-179
    5.1.3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179
    5.1.4 变质作用与成矿  179-180
  §5.2 区域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180-184
    5.2.1 时间分布规律  180-182
    5.2.2 空间分布规律与成矿区带划分  182-184
  §5.3 地球动力学演化与金多金属成矿作用  184-186
  §5.4 与邻区成矿作用对比及相关问题探讨  186-190
    5.4.1 北山南带与北带成矿对比—关于“南金北铜、南新北老”的讨论  186-187
    5.4.2 新疆北山与甘肃北山二叠纪与韧性剪切带有关金矿床  187-188
    5.4.3 东天山东段-北山三叠纪钼、金成矿作用  188-190
第六章 区域成矿远景分析  190-200
  §6.1 找矿标志  190-191
    6.1.1 晚泥盆世受构造控制石英脉型金矿床  190
    6.1.2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190
    6.1.3 二叠纪与韧性剪切带有关金矿床  190
    6.1.4 三叠纪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金多金属矿床  190-191
  §6.2 区域化探异常信息分析  191-196
    6.2.1 基于局部奇异性分析的异常提取  191
    6.2.2 主成分分析与多元素综合异常提取  191-196
  §6.3 区域找矿远景评价  196-200
    6.3.1 有利的构造、岩浆类型  196-197
    6.3.2 重要矿床类型  197
    6.3.3 主要找矿远景区  197-200
第七章 结论  200-203
  §7.1 取得主要认识  200-202
  §7.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202-203
致谢  203-204
参考文献  204-213
附录 论文涉及的测试分析仪器及实验方法介绍  213-216

相似论文

  1. 云南省勐腊县南坡铜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P618.41
  2. 湘赣边界地区“宁乡式”铁矿成矿远景与预测,P618.31
  3. 赤峰地区主要非金属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P619.2
  4.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铀—铍矿床成因研究,P619.14
  5.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P618.31
  6. 钱家营子铜铅银矿点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研究,P618.41
  7. 湖南黄沙坪矿区南部钨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P618.67
  8. 甘肃省小独山钨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P618.67
  9. 安徽月山地区龙门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P618.41
  10. 山西辛庄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研究,P618.51
  11. 海南儋州南江铅锌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P618.4
  12. 诸广山岩体内洞钨钼多金属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P618.6
  13. 秘鲁南部铁矿床特征、成矿规律及勘查远景研究,P618.31
  14. 东昆仑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P612
  15. 济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P618.31
  16. 天津市北部金矿带的典型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P618.51
  17. 新疆铜镍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P618.41
  18. 广西南丹大厂地区泥盆纪地层地质特征,P534.44
  19. 河北省万全寺银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P618.51
  20. 广西平果太平沉积型铝土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研究,P618.45
  21. 云南省大红山铁铜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P618.3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金属矿床(总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