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系统分析视角下旅游活动对土壤与植被层的影响研究-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

作 者: 李韬
导 师: 叶文
学 校: 西南林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态稳定性 系统分析
分类号: X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也伴随着旅游的这种发展态势而不断出现,这其中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也日渐凸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也逐渐兴起,于此同时,随时间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将研究的目光集中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上,国内外对此的讨论也层出不穷。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产生。在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中,自然环境同时承载着生态系统与旅游活动两者。作为生态系统来说,它具有着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作为旅游目的地来说,它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也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理解并且分析游客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自身受到影响时的变化机制,这将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类型旅游目的地如何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方面避免了把眼光集中到了由于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对生态冲击上(自然资源冲击),主要注重研究的是受损资源的状况,以及受损的系统状态的分析与讨论,其过程缺乏一个相对动态的描述,对于某一问题在往后发展过程中的趋势没有一个预测性。也就是倾向于仅研究单一个体,要么仅涉及生态系统要素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期望从恢复受损的某一个物种,某一个小生态环境的方式,来对发展所带来的可持续问题进行控制与治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对旅游的单纯研究,脱离了其他的组成部分。使得旅游行为的影响作为一个旅游系统发生变动的影响因素被体现出来。本文即是以此为切入点,以系统的视角,通过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植被、土壤进行测定,把游客人数作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变量,通过分析游客影响下的生态系统变化机制,以此说明游客活动对于自然环境影响的动态过程与趋势。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栖息地等旅游目的地,也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因此对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植被层的研究,将有助于分析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界定了相关概念和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旅游影响和旅游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旅游目的地能否保持原有的吸引优势和吸引力的关键在于其自身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否稳定,进而提出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通过选择案例地内游客必经节点作为测试样地,在明确了物种植株数量,植被频度,植被受损程度以及样地植株总数之后,结合土壤PH值、元素含量(N、P、K)、土壤孔隙度等的变化,以这些测定数值作为变量,构建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基础,最终解释了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吸引物,这一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根本在于对土壤性状的保持,以及对以土壤为基础的植被群落结构的保持。因为游客活动对于土壤的压实,使得土壤孔隙度降低;使得土壤肥力降低。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恶化的过程,土壤自身随时间的变化难以抵抗外部压实所带来的改变。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加,直接加剧着土壤恶化的速率,使得土壤元素总体含量越来越少(N元素含量下降了16%、K元素含量下降了17%、P元素含量下降了15%),土壤中对植被种子作用巨大的P元素含量增加(2010年12月含量为1232.5095至2011年11月含量为1266.1426)、K元素含量在人为活动剧烈的区域含量却在减少(2010年12月含量为11164.397至2010年12月含量为6087.2092)、N元素含量也呈现出增加状态(2010年12月含量为1275.8423至2011年11月1290.443),然而土壤元素的总量却随时间不断减少。同时元素含量的降低也致使依靠土壤生长的植被组成发生根本性变化,区域中组成群落的关键树种杉树在一年时间内锐减(2010年12月共28棵至2011年11月共25棵),地被植物沙棘数量降低(2010年12月共40株至2011年11月共28株),群落中的重要组成植被植株总数减少迅速(2010年12月共209株至2011年11月共167株),人为活动为入侵种提供了可能。区域群落及群落环境越来越不稳定,区域中的土壤越来越容易受到侵蚀,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也更加容易散失。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3
  1.1 研究背景  10-12
    1.1.1 旅游与旅游影响  10-11
    1.1.2 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11-12
  1.2 问题的提出  12-13
2 研究综述  13-30
  2.1 旅游影响分析与旅游系统  13-16
    2.1.1 旅游系统的特点  14-16
  2.2 扩展的旅游系统:可持续旅游模型  16-18
  2.3 与生态相关联的旅游系统——生态旅游  18-20
    2.3.1 生态旅游的动态发展规律  18-19
    2.3.2 生态旅游模型主要结构  19-20
  2.4 自然资源的消耗作为生态旅游的核心问题而存在  20-21
    2.4.1 自然资源存量大小的决定因素——环境承载力  20-21
  2.5 旅游系统中自然资源的来源——生态系统  21-30
    2.5.1 生态系统的存在的前提——生态平衡  22-23
    2.5.2 生态系统稳定存在的因素——冗余,冗余补充  23-24
    2.5.3 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消耗与再生  24-25
    2.5.4 自然资源的人为消耗——旅游影响下的资源冲击  25-30
3 研究设计  30-35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30-31
  3.2 研究设计  31-32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32
  3.4 研究区域  32-33
    3.4.1 区位  32
    3.4.2 自然条件  32-33
  3.5 研究方法  33-35
    3.5.1 植被的测定  33
    3.5.2 土壤的测定  33-34
    3.5.3 游客的测定  34
    3.5.4 系统的测定  34-35
4 结果与分析  35-63
  4.1 样地土壤变化分析结果  35-49
    4.1.1 土壤电导率的分析  43-44
    4.1.2 土壤灰分的分析  44-45
    4.1.3 土壤容重的分析  45-46
    4.1.4 土壤孔隙度的分析  46-47
    4.1.5 土壤元素的分析  47-49
  4.2 样地植被变化结果  49-57
    4.2.1 样地内植株总数的变化  55-56
    4.2.2 样地内杉树密度变化分析  56-57
    4.2.3 样地受损杉树变化分析  57
  4.3 模型模拟分析  57-63
    4.3.1 游客在需求影响下的动态变化机制——主要正反馈  57-58
    4.3.2 环境在游客影响下的动态机制——主要负反馈  58-60
    4.3.3 目的地核心旅游系统分析  60-61
    4.3.5 导致目的地下滑的因素分析  61-63
5 结论与展望  63-67
  5.1 结论与讨论  63-66
    5.1.1 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目的地土壤的影响  63
    5.1.2 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目的地植被层的影响  63-64
    5.1.3 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64
    5.1.4 受影响生态系统带来的目的地吸引力变化  64
    5.1.5 游客流失使得目的地不得不加大开发力度以维持目的地生存  64-65
    5.1.6 生态系统破坏与旅游系统的发展停滞  65
    5.1.7 应对政策分析  65-66
  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66
  5.3 研究展望  66-67
参考文献  67-75
附录  75-84
个人简介  84-85
导师简介  85-86
致谢  86

相似论文

  1.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4.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5.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6.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7.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8.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9.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0.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1.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12.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13.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4. 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G715.1
  15.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6.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7. 体验经济视角下芜湖地区体育旅游开发与营销研究,G812.7
  18.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9. 旅游对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的影响,S759.9
  20.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2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