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繁殖行为和食性

作 者: 王双金
导 师: 崔亮伟
学 校: 西南林业大学
专 业: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繁殖 雄性照料 婴猴发育 食性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摘要:灵长类的交配模式对于了解和掌握雄性的交配策略和社群的稳定机制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有关亚洲灵长类交配模式的数据较少;因此,该研究于2011年1—12月,分别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了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的交配行为和出生数据。猴群全年交配,有2个峰期,繁殖交配峰期为8-10月,出生季节非繁殖交配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雌性通过俯卧/注视雄性或跳落邀配,雄性通过追赶、而非笼养状态的露颌动齿邀配。射精交配稀少(约9%),说明雄性并非每次交配都射精;因此,黑白仰鼻猴交配模式的主体应为多次爬跨射精或处于从单次爬跨射精到多次爬跨射精连续谱上段的观点。雄性邀配的射精爬跨多于雌性说明多次爬跨射精不仅是雄性的一个交配策略,而且可以决定交配模式在连续谱上位置。猴群出生模式为严格的季节性。婴猴出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且不同猴群婴猴出生的同步性模式不同。2010年2月-2012年4月,采用焦点动物-扫描取样法收集拉沙山猴群雌婴、雄婴和青婴关系以及婴猴发育数据。婴猴从出生到一岁过程中,体色变化部位明显的是背部、头顶毛、前肢外侧、身体侧面和尾,变化趋势都是逐渐由白色过渡到白色-灰白-灰黑。拉沙山黑白仰鼻猴婴猴同种行为出现的时间晚于笼养研究,这可能是由于笼养条件优于野外环境。婴猴在出生后第八周开始取食,第11周出现社会性玩耍,第20周猴群移动时自己移动,无需母猴携带。婴猴的吸奶行为全年呈现递减趋势。拉沙山黑白仰鼻猴全年对婴猴照料的时间百分比(Percenttimeofinfantcare,PIC),成年雌猴总PIC为82.5±5.2,其中BC、IP和G各PIC分别为51.5±18.3、19.5±9.1和11.5±6.5;青少年猴总PIC为12.6±3.4,其中BC、IP和G各PIC分别为3.1±4.5、6.8±3.3和2.7±2.3;成年雄猴全年总PIC为4.8±4.5,其中BC、IP和G各PIC分别为0、3.1±3.0和1.7±1.5。成年雌猴总PIC与成年雄猴总PIC负相关(F1,9=15.26,R2=0.63,p<0.01)。青少年猴照料不仅可以降低母猴压力,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拉沙山黑白仰鼻猴雄婴照料强度为4.8%,属于非强烈雄婴照料,这可能是由于拉沙山猴群的能量压力小于北部的小昌都猴群。从2010年9月-2011年9月,跨越年周期的观察结果显示拉沙山黑白仰鼻猴食物种类共18科39种,其中地衣类2种,种子植物37种。全年食物组成短松萝61.1%,长松萝9.4%,芽8.6%,叶8.3%,花0.9%,果10.3%,竹笋0.6%,昆虫动物0.1%。松萝仍然是猴群的主要食物,全年采食松萝比例冬季最高,春季采食芽和嫩叶松萝的摄入量有所下降,夏季除了松萝外,叶和果取食比例也增加,秋季果实也占有较高比例。猴群主要采用摘食的采食动作来取食,不同个体采用的取食动作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其体质差别决定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16
  1.1 黑白仰鼻猴研究概况  10-12
  1.2 研究意义  12-14
  1.3 灵长类生态行为学研究方法  14-16
2.研究地点  16-22
  2.1 地理位置  16-19
  2.2 植被类型  19-20
  2.3 气候  20-22
3 交配行为和出生季节  22-32
  3.1 研究背景  22
  3.2 数据收集  22-23
  3.3 数据分析  23
  3.4 结果  23-28
    3.4.1 交配频次  23-24
    3.4.2 邀配  24
    3.4.3 直接爬跨  24
    3.4.4 交配  24-25
    3.4.5 性打搅  25
    3.4.6 交配后行为  25-26
    3.4.7 交配季节  26
    3.4.8 出生季节  26-28
    3.4.9 交配和出生的相互关系(时间后移)  28
  3.5 讨论  28-32
    3.5.1 交配季节  28
    3.5.2 邀配  28-29
    3.5.3 交配模式  29
    3.5.4 交配后行为  29-30
    3.5.5 出生季节  30-32
4 婴猴发育  32-41
  4.1 研究背景  32
  4.2 数据收集  32-33
  4.3 结果  33-39
    4.3.1 形态特征变化  33-34
    4.3.2 行为首次出现时间  34-36
    4.3.3 硬食物的摄取  36
    4.3.4 活动时间分配  36-39
  4.4 讨论  39-41
    4.4.1 形态特征变化  39
    4.4.2 行为首次出现时间  39
    4.4.3 活动时间分配  39-41
5.不同年龄性别组对婴猴的照料  41-49
  5.1 研究背景  41
  5.2 研究方法  41-43
    5.2.1 年龄性别组的划分  41-42
    5.2.2 照料类型的定义  42
    5.2.3 数据收集  42-43
  5.3 结果  43-47
    5.3.1 全年不同性别/年龄个体的照料比例  43-46
    5.3.2 雌猴总PIC与雄猴总PIC的关系  46-47
  5.4 讨论  47-49
6 黑白仰鼻猴和天敌的相互作用  49-52
  6.1 个案描述  49-50
  6.2 讨论  50-52
7 食性  52-62
  7.1 研究背景  52
  7.2 数据收集和处理  52-53
  7.3 结果  53-60
    7.3.1 食谱  53-56
    7.3.2. 全年食物的组成  56-60
    7.3.3 采食动作  60
  7.4 讨论  60-62
8 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70
致谢  70-71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71

相似论文

  1.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2.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3. 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性分析,S828
  4. 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S828
  5.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氰戊菊酯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S831.5
  6.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7. 不同光周期盲蝽蟓种群生命参数及受害寄主生理指标研究,S435.622
  8. 猪TNF-α单克隆抗体制备与PRRS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TNF-α变化规律研究,S858.28
  9. 唾液酸近氨基端结构域功能及脂多糖对PRRSV诱导IFN-α的影响研究,S858.28
  10. 芜湖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S858.28
  11. 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血清学监测与防控方法研究,S858.28
  12. 金华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板兰根多糖对PRRS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S858.28
  13. 排卵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湖羊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S826
  14. 天然抗氧化剂和可食性膜对腌腊肉制品抗氧化效果的研究,TS251.6
  15. 蚯蚓处理猪粪秸秆适宜C/N及混合物腐熟度变化研究,X713
  16. 大花萱草杂交亲和性及快繁技术研究,S682.19
  17.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胞受体CD163、Sn的克隆及功能鉴定,S858.28
  19. 南京地区引入藏獒及几种国外犬的种质特性比较研究,S829.2
  2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种群繁殖特征及天然化发育,S793.3
  21. 短梗五加结构植物学特性研究,S567.19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