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芘高效降解菌存在下固定化材料的腐解特征研究

作 者: 李智
导 师: 侯伟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固定化载体 玉米芯 多环芳烃 毛霉 腐解
分类号: X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内外对于固定化菌剂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固定化载体的筛选和工艺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于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可降解载体固定化菌剂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过程,及该过程对修复效果的贡献研究较少。深入开展此方面研究,能够揭示可降解载体固定化菌剂对土壤PAH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完善有机污染土壤固定化微生物修复原理,为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和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室内模拟载体腐解实验,研究腐解过程中固定化载体化学组成及其官能团构成的变化规律、固定化载体/腐解产物腐化程度和腐殖质的变化规律,明确PAHs高效降解真菌存在下固定化载体的腐解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腐解的进行,未腐解部分中苯醇溶性物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含量总体降低,水溶性组含量分呈波动上升趋势。随着腐解过程中其他组分的减少,木质素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这也是各种有机无机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组成成分在63d内变化明显,说明在这段时间内微生物活性较强。2. FTIR-ATR红外图谱表明,1026cm-1处吸收峰强度明显增加,反映了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与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相一致。2935~2880cm-1的吸收峰逐渐加强,同样说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的分解。从而使腐解产物的脂族性降低,芳香性趋于升高和增强。3.添加芘(Pyrene, Pyr)对玉米芯腐解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苯醇溶性物质残留量的升高,说明Pyr的存在对微生物的活动有一定影响。4.不同处理对Pyr的提取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一是被吸附的Pyr增多而使可提取的含量减少;另一个原因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水溶性有机质对Pyr的吸附是主要原因。同时Pyr可提取量与胡敏酸含量的倒数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50)。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9
  0.1 土壤中PAHs的来源和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11-14
    0.1.1 物理和化学修复法  13
    0.1.2 生物修复法  13-14
  0.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14-18
    0.2.1 微生物固定化的原理与应用  14-16
    0.2.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士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6-17
    0.2.3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技术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核心问题  17-18
  0.3 课题来源  18
  0.4 论文研究目的  18
  0.5 论文研究意义  18-19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9-24
  1.1 供试材料  19
  1.2 试验准备  19-20
    1.2.1 土壤溶液获得  19-20
    1.2.2 固定化载体预处理  20
    1.2.3 固定化菌剂制备  20
    1.2.4 相关培养基  20
    1.2.5 污染物储备液的配制  20
  1.3 仪器与试剂  20-21
  1.4 试验设计  21-22
    1.4.1 固定化载体的腐解规律  21
    1.4.2 Pyr作用下固定化载体的腐解规律  21-22
  1.5 测定方法  22-23
    1.5.1 腐解产物化学组成成分  22
    1.5.2 水提胡敏酸E_4/E_6  22
    1.5.3 可提取胡敏酸  22
    1.5.4 水溶性有机碳  22-23
    1.5.5 红外光谱  23
    1.5.6 Pyr回收率和残留量  23
  1.6 数据处理  23-24
第2章 固定化载体腐解规律  24-38
  2.1 未腐解部分组成成分的变化  25-28
    2.1.1 苯醇溶性物质  25-26
    2.1.2 水溶性物质  26
    2.1.3 半纤维素  26-27
    2.1.4 纤维素  27-28
    2.1.5 木质素  28
  2.2 水溶性有机质的变化  28-30
  2.3 水提胡敏酸E_4/E_6值的变化  30-31
  2.4 可提取胡敏酸含量的变化  31
  2.5 讨论  31-32
  2.6 固定化载体腐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2-37
    2.6.1 红外光谱的原理与应用  32-34
    2.6.2 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归属  34-35
    2.6.3 固定化载体腐解过程中红外光谱特征变化  35-37
  2.7 小结  37-38
第3章 芘作用下固定化载体的腐解规律  38-46
  3.1 未腐解部分组成成分的变化  38-41
    3.1.1 苯醇溶性物质  38-39
    3.1.2 水溶性物质  39
    3.1.3 半纤维素  39-40
    3.1.4 纤维素  40
    3.1.5 木质素  40-41
  3.2 水溶性有机质的变化  41
  3.3 水提胡敏酸E_4/E_6值的变化  41-42
  3.4 可提取胡敏酸含量的变化  42-43
  3.5 Pyr提取量的变化  43
  3.6 讨论  43-45
  3.7 小结  45-46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6-48
  4.1 结论  46-47
  4.2 展望  47-48
致谢  48-49
参考文献  49-5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55

相似论文

  1. 几种酶对植物代谢多环芳烃的影响,X173
  2.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X53
  3.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4. 西瓜、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西瓜连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5. 典型工业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效应研究,X705
  6. 温度控制离子液体微富集技术在环境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X132
  7. 环境致癌物苯并芘灭活PTEN的机制研究,R730.2
  8. 淮南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X513
  9. 玉米芯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X703.5
  10. 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的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及其修复作用,X172
  11. 绿肥作物还田后腐解规律及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S513
  12. 修复多环芳烃复合污染水体的高效菌群构建及降解特性,X172
  13.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TQ925
  14. 青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来源解析,X55
  15. 磁性碳纳米管构建漆酶传感器及微生物固定技术的研究,Q813
  16. 多环芳烃污染及其与重金属铜复合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X53
  17. 煤矸石井下填充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有机污染的影响研究,X523
  18. 气体射流冲击烤制“北京烤鸭”加工技术与多环芳烃产生的研究,TS251.67
  19. 神木煤多环芳烃萃取分离及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TK16
  20. 木聚糖酶出发菌株的研究及酶性质的考察,Q814
  21. 木聚糖酶Y3的筛选及性质考察,X17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