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作 者: 侯梁宇
导 师: 孟亚利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利用率 生态经济协调 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
分类号: F127;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影响发展的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确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化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化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具有概念形象、内涵丰富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引入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实现了对各种自然资源的统一描述,并引入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一步实现了不同国家、区域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可加性和可比性,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来量化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本文选取的研究区域是江苏省,省内各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区位、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区域政策等原因的影响,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生态压力状况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也不同。依据区域划分原则,在本研究中将江苏省划分为徐连、两淮、宁镇扬、太湖、沿海和沿江六个经济区,然后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基础,建立了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经济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类指标。应用建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做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1)在1999-2008年期间,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各大经济区仍然处于不同程度的生态超载状态,区域间发展存在不同水平的差距。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万元GDP生态足迹核算的结果表明当前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资源利用效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生态经济协调性方面六大经济区也表现生态弹性系数的差异,总体上生态经济协调性良好。正确政策指导,各种技术的进步,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这种良好态势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但是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尽管宁镇扬经济区和太湖经济区的生态赤字高,但资源利用效率远高于其他四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但在生态经济协调性方面,由于工业集中对当地资源的大量开发,生态经济协调程度不如其他经济区。沿江经济区生态赤字在六大经济区中处于中下水平,但其资源利用效率仅次于太湖与宁镇扬经济区,生态经济协调性也优于徐连、两淮和沿海经济区,发展处于中上水平。尽管徐连与两淮经济区生态赤字在江苏省六大经济区中较低,但资源利用效率同样低下,两大经济区生态经济协调性在六大经济区中处于较好的水平,但是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尽管发展能力水平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沿海经济区生态超载程度与资源利用效率均处于落后,过高的资源消耗与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对环境造成了双重压力,在生态经济调性上也表现为较大的波动,发展能力增长缓慢不稳定,在六大经济区中处于中低水平。根据当前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江苏省六大经济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做了预测,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都表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各自区域间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但是对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的内在因素并不明确。通过对影响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做了计量经济学方面的分析,得出GDP变化是影响生态足迹变化的原因,进而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GDP变化对各个地区的生态足迹具体影响不尽相同,但是总体上看来,GDP变化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是长期稳定的。最后根据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协调区域间平衡发展的相关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7
  摘要  11
  1 可持续发展概述  11-12
    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11-12
    1.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12
  2 生态足迹概述  12-18
    2.1 生态足迹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12-15
    2.2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15-18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19
  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9-21
    4.1 研究内容  19
    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9-21
  参考文献  21-26
  ABSTRACT  26-27
第二章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足迹核算及对比分析  27-41
  摘要  27-28
  1 不同区域生态足迹核算与对比分析  28-32
    1.1 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  28-29
    1.2 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计算  29-30
    1.3 能源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计算  30-32
    1.4 生态承载力计算  32
  2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足迹变化  32-34
  3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承载力变化  34-35
  4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赤字变化  35-37
  5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39
  ABSTRACT  39-41
第三章 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41-53
  摘要  41
  1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万元GDP生态足迹分析  41-44
    1.1 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  41-42
    1.2 万元GDP生态赤字计算  42-44
  2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经济弹性系数变化  44-46
  3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  46-49
    3.1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多样性指数变化  46-48
    3.2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  48-49
  4 结论  49-50
  参考文献  50-51
  ABSTRACT  51-53
第四章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53-65
  摘要  53
  1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回归分析  53-57
    1.1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回归趋势分析  54-56
    1.2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足迹与GDP变化的回归趋势分析  56-57
  2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生态足迹与GDP相互因果分析  57-62
    2.1 Granger因果分析  57-59
    2.2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GDP变化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  59-62
  3 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64
  ABSTRACT  64-65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65-73
  摘要  65
  1 结论  65-67
    1.1 自然资源供需状况及利用现状  65-66
    1.2 生态经济协调性及存在问题  66
    1.3 江苏省六大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66-67
  2 讨论  67-68
  3 本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68
  4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68-70
  参考文献  70-71
  ABSTRACT  71-73
致谢  73-7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已投稿论文  75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1.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3.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4.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5.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6.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7.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8.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9.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2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2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