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托卡马克边缘等离子体带状流及其在L-H模转换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孔德峰
导 师: 刘万东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等离子体物理
关键词: 托卡马克 带状流 动理学测地声模 高约束模 谱分析 包络分析 Langmuir探针阵列 E×B剪切 碰撞阻尼 径向粒子通量
分类号: TL631.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约束(H)模是1982年在德国ASDEX托卡马克上首次发现的一种改善约束的等离子体放电状态。H模期间,在边缘等离子体区会自发形成边缘输运垒(ETB)。在ETB区内由于湍流及其驱动的输运被抑制了,形成了陡峭的压强梯度区,使总体的等离子体约束得到了改善。因此研究L-H模的转换机制对于降低L-H模的转换阈值功率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流剪切WE×B在L-H模转换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流剪切主要由平衡流和带状流贡献。其中带状流是一种极向和环向对称的静电涨落结构,分为低频带状流以及测地声模两种。实验和理论表明带状流主要是从湍流得到能量,并反过来能够抑制湍流所导致的反常输运。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带状流的激发、传播、与背景湍流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它在L-H模转换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等物理内容展开的。主要的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在HL-2A上,我们利用边界探针阵列观察到测地声模的涨落幅度在时序上呈现出一种随机的阵发特性。利用这一阵发特性,我们将等离子体放电时序分成GAM强和GAM弱两种情况,并统计了这两种情况下反常径向粒子输运通量Tr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常粒子输运主要是由20kHz~100kHz背景湍流所驱动的。较之GAM弱或无GAM的情况,GAM强时的径向粒子通量减小了13%,并且Tr随GAM涨落幅度的增加而单调下降。我们还统计了GAM强和GAM弱时,反常粒子输运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GAM主要是通过降低背景湍流的涨落幅度来抑制反常输运的,这其中包括密度涨落幅度|ne~|(贡献38%)和电势涨落幅度|Eθ~|(15%)的下降,以及电势涨落与密度涨落相关系数γneEθ(38%)的降低。而电势涨落与密度涨落的耦合项cosαneEθ并不随GAM涨落幅度的变化而变化。2)我们利用静电探针阵列测量了HL-2A边界湍流和带状流在不同ECRH加热功率下的演化特征。ECRH注入功率大于一定阈值时,边界杂质含量开始显著增加。通过比较纯欧姆加热和ECRH加热两种条件下GAM的涨落功率谱变化,我们发现,除了当地的电子温度Te能够影响的GAM峰值频率外,当地的杂质离子含量同样能够改变GAM的峰值频率。通过一些合理的假设,我们发现碳杂质离子含量对GAM频率的影响与考虑杂质效应后GAM的色散关系所预言的GAM本征频率定性符合。我们同时观察了边界平衡径向电场Er、带状流以及背景湍流的演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ECRH功率逐渐提高过程中,Er略有变负,低频带状流和测地声模的涨落功率明显增大,而背景湍流占总湍流的功率份额却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减小,这些观察与“捕猎者-猎物”模型所预言的特征是相符的。通过双谱研究,我们发现ECRH注入之后,GAM出现自相互作用。一种可能的原因是ECRH注入之后,GAM的涨落功率超过一定阈值之后出现的一种非线性饱和机制。此外,随着ECRH注入功率的提高,GAM与背景湍流的相互作用强度也在逐渐提高,这可能预示着GAM在触发L-H模转换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在HL-2A欧姆放电过程中,通过降低等离子放电的弦平均密度,我们利用静电探针在边界观察到双GAM的实验现象。类似的现象在锂化处理后的HT-7边界也有观察到,同时我们还在HT-7观察到多GAM的实验现象。利用静电探针阵列,我们测量了不同径向位置处的电子温度,GAM的涨落幅度,频率以及径向波数的分布特征。HT-7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HT-7上观察到两个不同频率的测地声模LFGAM和HFGAM, LFGAM和HFGAM的中心频率分别为12kHz和21kHz,并且在探针测量的径向范围内(r-α=0~2cm)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实验还观察至LFGAM的径向波数接近于0的位置为LFGAM涨落幅度最大的点。利用温度我们求得GAM的本征频率fGAMth随径向的分布,LFGAM波数为O的点同时对应fGAMth等于实际测量LFGAM频率的位置。这一位置对应的是LFGAM的激发点,LFGAM激发后,同时向里和向外传播,向外传播过程中其径向波数逐渐增大。HFGAM的径向分布特征也满足上述基本物理图像。这些实验结果与考虑动理学效应的GAM的色散关系有较好的符合。此外,LFGAM的激发点位置,我们观察至LFGAM与HFGAM的非线性三波相互作用。由于这一径向位置对应LFGAM涨落幅度最强的位置,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 LFGAM与HFGAM的非线性耦合是GAM涨落幅度大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我们还在HT-7上观察到多GAM的实验现象。其中一些GAM的中心频率存在倍频的关系。利用幅度相关法,我们判断得到倍频的GAM源自于基频GAM的自相互作用。这也暗示着,当GAM的涨落幅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存在一种非线性饱和机制,使得GAM的能量能够转移到其他频率的测地声模上。4)在HL-2A中,当中性束加热功率处于L-H模转换阈值功率附近时,L-H模之间出现一种中间态,既I-phase。I-phase放电期间,我们观察到在最后闭合磁面里面的悬浮电位巧,电子温度Te,密度ne。以及压强Pe上均观察到明显的低频振荡,振荡频率一般为几kHz,并且上述物理参数的低频振荡相位均滞后于径向电场的幅度|Er|大概Л/2的相角。利用静电探针阵列,我们测量了I-phase放电期间电势低频扰动的环向模数和极向模数满足n=m=0,即LCO振荡在环向和极向上是一种对称的静电涨落结构。电势涨落上LCO振荡的幅度沿径向向外逐渐衰减,并在最后闭合磁面附近将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我们在HL-2A上的观察还表明,径向电场上LCO振荡的幅度|Er~,LCO|要超前于背景湍流的涨落幅度,即后者更多的表现为被|Er~,LC||调制的一种“结果”,这与“捕猎者-猎物”模型所预言的理论结果是完全相反。径向电场的低频振荡豆,Er~,LCO在时序上基本上超前于所有上述提到的物理量而唯独滞后于平衡径向电场Er~的变化。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平衡径向电场与低频涨落径向电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前者可能是激发后者的一个主要的原因。类似的现象R.R.Weynants等人在TEXTOR上的偏压电极实验也有过报道。此外,在等离子体水平位移保持平稳的情况下,我们测量了平衡径向电场和涨落电场在L-I-L模转换过程中完整的演化关系,同时对比了L-I模转换和I-L模反转换过程中平均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触发L-I模转换时刻的径向电场要比I-L转换时刻的值要负很多。这一实验现象与早期S-I.Itoh等人的理论预言符合得很好。

全文目录


摘要  5-8
Abstract  8-11
目录  11-15
第一章 带状流研究及其在L-H转换机制中的作用  15-55
  1.1 从劳逊判据到带状流  15-27
    1.1.1 H模的基本特征  16-20
    1.1.2 径向电场在触发L-H模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20-27
  1.2 带状流与漂移波湍流的自调节系统  27-44
    1.2.1 带状流的基本特征  28-33
    1.2.2 动理学测地声模的基本特征  33-37
    1.2.3 带状流阻尼机制  37-39
    1.2.4 带状流与漂移波湍流的相互作用关系  39-44
  1.3 I-phase研究简介以及带状流可能的作用机制  44-52
    1.3.1 多捕猎者-猎物模型  45-47
    1.3.2 I-phase的实验结果评述  47-52
  1.4 本章小结  52-55
第二章 湍流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55-79
  2.1 时频变换  56-63
    2.1.1 傅里叶变换  56-58
    2.1.2 短时傅里叶变换  58-59
    2.1.3 希尔伯特-黄变换  59-63
  2.2 波数频率谱技术  63-67
    2.2.1 连续谱分析技术与波数频率谱  63-64
    2.2.2 两点法估算波数频率谱  64-67
  2.3 双谱分析技术  67-71
    2.3.1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双谱分析  67-69
    2.3.2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双谱分析技术  69-71
  2.4 包络分析及幅度相关法  71-79
    2.4.1 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  72-76
    2.4.2 幅度相关(Amplitude Correlation)  76-79
第三章 实验平台及探针系统  79-99
  3.1 实验平台介绍  79-83
    3.1.1 中国环流器2号A装置(HL-2A)  79-82
    3.1.2 合肥超环(HT-7)  82-83
  3.2 探针诊断原理  83-98
    3.2.1 I-V特性曲线及单探针原理  84-90
    3.2.2 探针诊断原理  90-91
    3.2.3 GAM诱发密度涨落的测量  91-94
    3.2.4 三探针及涨落量的测量  94-95
    3.2.5 四探针及径向输运通量的计算  95-98
  3.3 本章小结  98-99
第四章 测地声模的频谱、阻尼、传播及剪切特性的实验研究  99-129
  4.1 测地声模的基本谱特征  99-108
    4.1.1 测地声模的静电涨落模特征  99-102
    4.1.2 测地声模的磁涨落谱特征  102-105
    4.1.3 测地声模诱发的密度涨落谱特征  105-108
  4.2 KGAM的发现及KGAM之间的非线性耦合特征  108-122
    4.2.1 GAM的碰撞阻尼  108-109
    4.2.2 双GAM的三维谱特征  109-112
    4.2.3 KGAM的判定及其基本特征  112-116
    4.2.4 KGAM之间的非线性耦合特征  116-119
    4.2.5 KGAM自相互作用时的能流  119-122
  4.3 GAM对径向粒子输运通量的影响  122-126
    4.3.1 GAM的阵发特性  122-125
    4.3.2 GAM对背景湍流的剪切作用特征  125-126
  4.4 本章小结  126-129
第五章 带状流在L-H模转换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129-157
  5.1 ECRH加热前后边界湍流的演化特征  129-140
    5.1.1 ECRH注入后带状流的功率谱及径向结构特征  130-133
    5.1.2 杂质对测地声模频率的影响  133-136
    5.1.3 ECRH加热对带状流涨落功率的影响  136-138
    5.1.4 ECRH加热对带状流三波耦合的影响  138-139
    5.1.5 ECRH加热实验小结  139-140
  5.2 I-L模转换过程边界湍流的演化特征  140-157
    5.2.1 实验安排  141
    5.2.2 I-phase期间的放电波形图  141-145
    5.2.3 I-phase振荡的基本模特征  145-147
    5.2.4 L-I模及I-L模转换过程的实验研究  147-151
    5.2.5 LCO与背景湍流的相互作用  151-152
    5.2.6 讨论:LCO振荡=低频带状流?  152-157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57-161
  6.1 总结  157-160
  6.2 展望  160-161
参考文献  161-183
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  183-185
致谢  185-186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3. 抗生素干预小鼠及菌群相关疾病患者肠道菌群蛋白组分研究,R446.5
  4. 剪切力作用下(类)成骨细胞LEF-1的表达,R783.5
  5. 感觉刺激诱发脑电特征研究,R318.0
  6. 一种基于低能射线油品含水率快速测量仪的研制,TE622.1
  7. 缺血后处理在大鼠心肌线粒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R614
  8. 一氧化氮作用前后角质形成细胞差异蛋白的筛选与分析,R758.63
  9. 基于三螺旋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研究,F224
  10. 实际海浪环境下大尺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U661.7
  11. 公共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F124;F224
  12. 松辽盆地深部壳幔尺度断裂与上部构造断裂系统的耦合关系,P618.13
  13. 聚羟基丁酸酯(PHB)生物循环降解的研究,TQ320.1
  14. 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F124.3
  15.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MRJP2基因的原核表达,Q78
  16. 基于色谱法的梯度洗脱系统的设计,O657.7
  17. 形状记忆聚氨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初探,TB383.1
  18.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TV213.4
  19. 青岛港在东北亚港口群中的竞争力研究,F552.7
  20. 浙江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F276.3
  21. Sn0.3Ag0.7Cu无铅钎料界面反应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TG425.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原子能技术 > 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 > 热核装置 > 磁约束装置 > 闭合等离子体装置 > 托卡马克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