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作 者: 臧艳
导 师: 封希德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措施 河南省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一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十二五”规划更是在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进一步提出了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把其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在世界上不仅是人口大国,更称得上农业大国,所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二五”规划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等。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以及农民问题的重视程度,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现代化。“三农”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也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关系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城乡之间的经济以及制度发展依然存在很大差别,所以中国要想实现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并最终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非农业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自十七大以后,我国提出了实施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实施使得许多中部省份很受鼓舞。河南省是中部省份中的人口大省,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在2010年7月7日已经突破总人口1亿大关,约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7%,同时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农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很大,农村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的73%左右。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民人均收入低、城乡经济差别大、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且转移困难。河南的省情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相对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深入分析和探讨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政策建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借鉴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进程,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了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期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对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本文的研究贡献和创新之处进行了预测,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进行了评述,以把握研究进展。第二章界定了有关劳动力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对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探索,进而提出其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理论思考。第三章,在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时期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其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认识到劳动力自身素质,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制度仍对河南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第五章在充分考虑制约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要打破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条件来加快河南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经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认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制度。首先,河南省的人口基数很大,自然增长率很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同时其自身素质偏低,因此其转移的道路还很漫长。其次,河南省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建设还不够健全,在实现农村和城市公平就业的问题上还需继续努力。再次,河南省的户籍、土地流转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性因素仍严重阻碍着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最后,本文认为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在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强化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为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4
1 绪论  14-23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4-16
  1.2 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16-17
    1.2.1 研究方法  16
    1.2.2 研究内容  16-1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7-22
    1.3.1 发展经济学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评述  17-20
    1.3.2 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20-22
  1.4 创新与不足  22-23
    1.4.1 创新之处  22
    1.4.2 不足之处  22-23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思考  23-34
  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界定  23-26
    2.1.1 劳动力、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  23-24
    2.1.2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24-25
    2.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5-26
  2.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理论探索  26-34
    2.2.1 现阶段我国城乡统筹理论研究  26-27
    2.2.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7-31
    2.2.3 人口城市化研究  31-32
    2.2.4 关于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  32-34
3.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及问题  34-49
  3.1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回顾  34-38
    3.1.1 改革开放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  34-35
    3.1.2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  35-38
  3.2.新时期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38-44
    3.2.1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38-40
    3.2.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40-44
  3.3.新的历史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4-49
    3.3.1 农村新增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培训率低  44-45
    3.3.2 城市化水平低,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45-46
    3.3.3 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健全,政府的引导力不够  46-47
    3.3.4 制度不健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47-49
4.当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制约因素分析  49-60
  4.1 制度因素  50-53
    4.1.1 城乡隔离的二元户籍制度  50-51
    4.1.2 土地经营制度  51-52
    4.1.3 社会保障制度  52-53
  4.2 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因素  53-55
    4.2.1 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  53-54
    4.2.2 混乱的劳动力市场秩序  54
    4.2.3 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滞后  54-55
  4.3 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制约因素  55-57
  4.4 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定量因素分析  57-60
5.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路径和措施  60-71
  5.1 推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60-61
  5.2 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措施  61-71
    5.2.1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61-62
    5.2.2 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  62-63
    5.2.3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63-64
    5.2.4 强化配套制度改革与创新,营造良好劳动力转移环境  64-71
参考文献  71-73
附录  73-75
后记  75-76
致谢  76-77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7

相似论文

  1.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2.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3.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4. Slug对P53-MDM2系统的调控作用,R730.2
  5.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6.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7. 河南省群众越级上访处置工作研究,D632.8
  8. 论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G631
  9.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10.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11. GMA的ATRP聚合及立构规整性的研究,O631.3
  12.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13.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预测与控制,R184
  14.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S511.42
  15. 完善广东省海洋渔业总体应急预案研究,D630
  16. 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G633.3
  17. 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X321
  18.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19. 小菜蛾APN和Pxbre基因的克隆与mRNA表达,S433.4
  20.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21.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动态及调控措施研究,S571.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