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

作 者: 刘燕华
导 师: 刘灿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制度创新
分类号: F3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依次经历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并最终确立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框架。这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初始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了极大的制度绩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家庭承包制作为我国还未进入市场经济时的一种制度选择,它本身也存在着许多缺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制度缺陷也日益凸现,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十二五”规划将深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执行,要求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要加快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步伐,使其适应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变迁的终结。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来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程,认为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是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我国现行的家庭承包制的演进也表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首先依然保留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占主导地位的产权格局;其次农业经营模式仍然保持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经营模式。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作用下,考虑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同时借鉴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确权赋能”的经验,认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方向必须是明确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和权能,在“确权”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创新,同时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首先概述了研究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目的和意义,认为用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来解释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和制度创新是极有意义的。其次做了相关的文献综述,包括路径依赖的综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综述和家庭承包制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综述。再次,列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包括: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采用历史的分析方法和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同时画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框架图。最后点明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准备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一种客观经济规律,它的运行机理可以大致概括为:给定条件、启动机制、形成状态、退出闭锁等四个环节。利益的驱动导致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同时产生与现存的体制互存共荣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集团对现有的制度有着强烈的依赖,极力巩固现存的制度,阻碍新路径的选择,尽管新选择的制度很可能比现存的制度效率更高。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为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诺斯路径依赖Ⅰ,另一种是诺斯的路径依赖Ⅱ。最后,本文分析了新制度经济学引入路径依赖分析框架的原因。新制度经济学要想将报酬递增机制、多重均衡、历史变迁动态过程中的时间维度和制度范畴纳入分析框架来解决制度变迁中路径的多样性和非绩效路径的长期持续性难题,就必须引入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首先,截取从新中国建立到家庭承包制确立时间段内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四次变迁过程,以时间为主线,依次分析土地改革阶段、合作化阶段、人民公社阶段和家庭承包制确立的演进过程,并对变迁过程的每个阶段做出客观评价。然后,总结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性。作者认为研究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它确认了我国新生政权的合法性,使我国在经济上取得发展,政治上得到巩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发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以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指明了方向。第四部分用路径依赖分析框架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的特殊初始禀赋是:人多地少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农村土地需精耕细作、农村土地的精耕细作需要小土地私有产权的保护和小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紧密结合。但是我国现在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初始的路径是有偏离的,偏离的原因主要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包含着动态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偶然事件影响着制度变迁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偶然历史事件包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小岗村首创“大包干”的实践活动和一系列文件(正式规则)的颁布。同时在报酬递增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主要表现在:家庭承包制是中央集权和小土地私有制相结答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初始安排在现阶段的反映;家庭承包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集体所有,农户使用”初始制度安排的痕迹,而且还表现出一系列历史事件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影响,同时还说明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在偏离其原定方向后,总会在报酬递增机制的作用下使其回归到原定路径;家庭承包制是由路径选择的低成本以及现有利益集团的坚持与维护决定的。同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还会继续作用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方向。第五部分,首先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包括: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和稳定性、农村土地产权流动性弱和农村土地产权法律制度不完善。然后,分析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经验。最后,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和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现实约束条件出发,同时借鉴成都经验,提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路径。第六部分是总结,概括了本文的研究逻辑和主要观点。本文的新意在于,用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研究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问题,并在对变迁历程的分析中强调“历史”的重要性。首先,以时间为主线,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四次变迁历程,总结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历程的路径依赖性。然后,在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内,详细分析我国土地制度的初始禀赋和影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事件,及制度变迁过程中报酬递增机制的作用,同时得出路径依赖还会作用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后的创新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4
1. 前言  14-25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5
  1.2 相关文献综述  15-22
    1.2.1 关于路径依赖的综述  15-19
    1.2.2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综述  19-20
    1.2.3 关于家庭承包制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综述  20-22
  1.3 主要研究方法  22-24
  1.4 基本思路  24
  1.5 创新和不足  24-25
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25-29
  2.1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25-26
  2.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  26-28
    2.2.1 路径依赖的运行机理  26-27
    2.2.2 路径依赖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  27-28
  2.3 新制度经济学引入路径依赖分析框架的原因  28-29
3.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  29-38
  3.1 土地改革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29-30
  3.2 合作化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30-32
    3.2.1 互助组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30-31
    3.2.2 初级合作社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31-32
    3.2.3 高级合作社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32
  3.3 人民公社阶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32-34
    3.3.1 "大公社"时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33-34
    3.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34
  3.4 家庭承包制的确立  34-36
  3.5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性  36-38
4. 路径依赖分析框架下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的分析  38-53
  4.1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的特殊初始禀赋  38-41
    4.1.1 人多地少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农村土地需精耕细作  38-39
    4.1.2 农村土地的精耕细作需要小土地私有产权的保护  39-40
    4.1.3 小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紧密结合  40-41
  4.2 影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历史事件  41-45
    4.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1-42
    4.2.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2-43
    4.2.3 小岗村首创"大包干"  43-44
    4.2.4 一系列文件(正式规则)的颁布使家庭承包制最终确立  44-45
  4.3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报酬递增机制的分析  45-47
  4.4 路径依赖继续推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方向  47-53
    4.4.1 家庭承包制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  47-50
    4.4.2 今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仍受路径依赖的影响  50-53
5.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创新研究  53-62
  5.1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53-56
    5.1.1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  53-54
    5.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和稳定性  54
    5.1.3 农村土地产权流动性弱  54-55
    5.1.4 农村土地产权法律制度不完善  55-56
  5.2 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分析  56-58
  5.3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和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  58-62
    5.3.1 明确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和权能  58-59
    5.3.2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59
    5.3.3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创新  59-60
    5.3.4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  60-62
6. 结论  62-64
参考文献  64-68
后记  68-69
感谢  69-70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0

相似论文

  1.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2. 行政生态与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630
  3.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4.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5. 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D625
  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7.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统筹解决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D616
  8.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公益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研究,D630
  9. 文化贸易与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制度创新,G124
  10. 我国新时期共同富裕思想研究,F124.7
  11. 制度创新理念下的社会组织发展实证研究,D632
  12.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学习型政府构建,F091.349
  13. 我国廉租住房制度创新研究,F293.3
  14. 长沙县产业发展问题研究,F127
  15. 非公有制人工商品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创新研究,F326.2
  16. 文化产业发展中制度创新研究,G124
  17. 公司治理的民族文化根源性研究,D922.291.91
  18.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路径依赖与推进对策研究,D630.9
  19. 终身教育视角下自学考试制度创新的研究,G726.9
  20. 中国报业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219.2-F
  21. 农贸市场超市化发展问题研究,F323.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 土地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