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作 者: 谢东昇
导 师: 薛求知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外资银行 溢出效应 私人银行 公告效果 事件研究
分类号: F832.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20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国内银行业改革方向的确定,以及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WTO后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一直受到政府与民间的重视,也是学术界与实务界经常讨论的热点。然而外资银行进入究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什么影响?以往文献大多着重是否有助于国内银行业效率的提升,或者是论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的优缺点进行探讨,较少以全面性、系统性的由上至下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本论文有别于以往研究,试图在宏经济观、微观经济以及社会大众三个层面下,从整体银行行业、银行企业、以及金融市场投资人等多视角,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在学术理论上,透过文献回顾的过程,进行学术理论与实证研究梳理,分析跨国银行海外扩张理论成因,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影响何在,综合溢出效应的研究,整理近期中国银行业相关研究成果。在现实层面上,以古鉴今,完整介绍中、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史,分析当前国内中外资银行经营现状,参与WTO开放外资银行所造成的冲击,并且从外资同业角度观察外资银行对未来中国市场的前景。藉由文献梳理和中外资银行现状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影响可区分为三大影响层次,在此理论分析框架下,本论文分别从三个专题,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第一个专题是在宏观经济影响层面下,以国内银行整体行业视角进行研究,实证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是否存在生产力溢出效应。根据经济学生产理论的基础,建立一个可以衡量整体银行行业的生产力溢出效应模型,讨论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在劳动、资本、资金三种要素的投入产出影响,以及中国银行业在外资银行进入后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以行业视角观察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并未存在明显生产力溢出效应,以2006年后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为研究分界,也没有明显的影响。再从各要素的资源配置情况观察,国内银行劳动边际生产力低于外资银行,但资金与资本边际生产力高于外资银行,国内银行本身经营的技术进步率则为负成长的情况。第二个专题是在微观经济影响层面下,以银行企业视角观察外资银行进入后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兴起。利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国内最新私人银行业务做了全面且系统的介绍。研究结果发现,国内私人银行自2007年开办以来,借鉴外资私人银行,国内财富管理业务蓬勃发展。中资私人银行在国内有本土化优势,并受惠于政策对外资经营限制。而外资私人银行的优势在于境外资产配置能力较强,对客户定制化服务能力较高。本研究提出国内私人银行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专业财富管理人才短缺、产品服务同质化太高、风险控管系统薄弱、以及全球资产配置能力不足。并建议加速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脚步、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严格专注细分市场、以及善用混业经营的优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本文再以招商私人银行为例,分析其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以及对高端客户、专业团队、业务流程、产品服务、以及品牌营销上的特色。第三个专题是在对社会大众影响层面下,以金融市场投资人视角观察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影响。以事件研究法辅以严谨的实证分析,观察投资人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宣布参股国内银行事件的公告效果,并以被参股银行的类型,以及参股金额规模进行分类比较,研究投资人对于外资参股后对国内银行业前景的反应有何不同。实证结果发现,针对外资参股事件的公告,国内投资人是抱以正面的反应。而且事件公告日前,参股消息已经在国内股市发酵,中国股市存在信息泄漏以及内幕交易的情况。再以被参股银行类型不同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当被参股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时,会有较大的公告效果。而参股金额的大小并不会与公告效应有绝对正向的关系。显示外资参股国有商业银行所造成的标竿效应,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示范效果,才是金融市场投资人考量国内银行业前景最主要的关键。本论文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三大影响层面为基础,以全方位的多视角进行研究,完整清晰的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所产生的变化与影响。在研究方法上,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的优势,得到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的初步结论。经过对本论文三个专题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后,在理论意涵与实践意义上,接着提出在国家政策上,应该稳健适度开放外资与中资银行合作,协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工作,并加速外资银行进入内地二三线以下城市或农村发展。在银行行业或企业上,建议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组织效率、吸收国际经验、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劳动素质以及专注细分市场,并且加快中资银行国际化的脚步。在社会大众上,建议投资人可以参考外资参股消息,关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所带领的标竿效应与示范效果,并且防范国内股市内幕交易的风险。

全文目录


目录  3-7
图目录  7-8
表目录  8-9
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第一章 导论  13-28
  1.1 研究背景  13-16
  1.2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16-22
    1.2.1 以银行行业视角研究  17-19
    1.2.2 以银行企业视角研究  19-20
    1.2.3 以金融市场投资人视角研究  20-22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2-24
  1.4 研究流程与本文结构  24-26
  1.5 本研究可能创新之处  26-28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8-46
  2.1 跨国银行海外扩张决定因素  28-33
    2.1.1 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28-29
    2.1.2 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  29-30
    2.1.3 引力模型理论(Gravity Model)  30
    2.1.4 追随客户理论(Following the Client)  30-31
    2.1.5 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31-33
  2.2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  33-37
    2.2.1 溢出效应的基本概念  33-36
    2.2.2 溢出效应的实证结果  36-37
  2.3 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的影响  37-42
    2.3.1 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37-40
    2.3.2 参股东道国银行的影响  40-42
  2.4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相关文献  42-44
  2.5 本章小结  44-46
第三章 中、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6-79
  3.1 国内银行业发展历程  46-53
    3.1.1 改革开放前(1979之前)  46-48
    3.1.2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年)  48-49
    3.1.3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1993-2001年)  49-50
    3.1.4 加入WTO之后(2002年至今)  50-53
  3.2 国内银行业现状  53-65
    3.2.1 国内银行体系现状  53-58
    3.2.2 国内银行业整体经营现状  58-65
  3.3 外资银行业进入国内市场发展历程  65-74
    3.3.1 改革开放前(1979之前)  66-67
    3.3.2 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初期(1979-1990)  67-68
    3.3.3 外资银行在中国成长扩张阶段(1990-1997)  68-69
    3.3.4 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收缩停滞阶段(1998-2001)  69-70
    3.3.5 中国加入WTO后的阶段(2002-2007)  70-73
    3.3.6 全面开放外资银行阶段(2007至今)  73-74
  3.4 外资银行业进入国内市场现状分析  74-79
    3.4.1 外资银行业在华业务发展现状  74-76
    3.4.2 由外资同业眼光观察:普华永道《外资银行在中国》研究报告  76-79
第四章 理论分析框架  79-91
  4.1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层面  79-84
    4.1.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层面  80-81
    4.1.2 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层面  81-82
    4.1.3 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层面  82-84
  4.2 本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84-90
    4.2.1 宏观经济层面下以银行行业视角研究  86-87
    4.2.2 微观经济层面下以银行企业视角研究  87-88
    4.2.3 社会大众层面下以金融市场投资人视角研究  88-90
  4.3 三个研究视角的逻辑关连性  90-91
第五章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以生产力溢出效应观察  91-110
  5.1 研究背景与动机  91-94
  5.2 溢出效应理论模型  94-101
    5.2.1 整体银行业的产出与投入  95-97
    5.2.2 整体银行业产出成长率  97-98
    5.2.3 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导  98-100
    5.2.4 各生产要素成长率与溢出效果的估计  100-101
  5.3 实证模型与数据来源  101-104
    5.3.1 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101-102
    5.3.2 实证模型设定  102-104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104-106
  5.5 本章结论  106-110
第六章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私人银行业务的兴起  110-139
  6.1 私人银行的概念  110-111
  6.2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带动私人银行业务的兴起  111-121
    6.2.1 中国私人银行的定义  112-113
    6.2.2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113-114
    6.2.3 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的来源与特征  114-117
    6.2.4 中国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品牌能见度、产品服务以及国际排名  117-120
    6.2.5 私人银行的组织架构模式  120-121
  6.3 中外私人银行的比较分析  121-128
    6.3.1 发展历程比较  123
    6.3.2 组织架构比较  123-124
    6.3.3 经营模式比较  124-125
    6.3.4 人才队伍比较  125-126
    6.3.5 客户群体比较  126-127
    6.3.6 产品服务比较  127-128
    6.3.7 监管环境比较  128
  6.4 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8-130
    6.4.1 专业财富管理人才短缺,团队效率低落  128-129
    6.4.2 产品和服务同质化问题有待解决  129
    6.4.3 风险控管系统有待建立  129
    6.4.4 境外资产管理配置能力有待提升  129-130
  6.5 中国私人银行业未来展望  130-131
    6.5.1 拓展海外业务发展  130
    6.5.2 产品的创新性与服务的多样性  130-131
    6.5.3 细分市场,提供超级富人管家式服务  131
    6.5.4 加强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混业经营  131
  6.6 个案分析-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131-137
    6.6.1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成立背景  131-132
    6.6.2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概况  132-134
    6.6.3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定位  134-135
    6.6.4 “1+N”专家服务团队  135
    6.6.5 产品与服务  135-136
    6.6.6 中国最佳私人银行美誉  136-137
  6.7 本章小结  137-139
第七章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外资参股事件对投资人的公告效果  139-160
  7.1 研究背景与动机  139-141
  7.2 资料来源与样本分析  141-143
    7.2.1 资料来源  141-142
    7.2.2 样本选择  142
    7.2.3 样本描述  142-143
  7.3 研究方法  143-146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146-157
    7.4.1 全体样本的实证结果分析  146-150
    7.4.2 被参股银行类型分类后的实证结果分析  150-154
    7.4.3 参股金额规模分类后的实证结果分析  154-157
  7.5 本章结论  157-160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60-173
  8.1 研究结论  160-166
    8.1.1 生产力溢出效应的研究结论  160-162
    8.1.2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研究结论  162-163
    8.1.3 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研究结论  163-166
  8.2 理论与实践意义  166-170
    8.2.1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166-167
    8.2.2 对银行业的建议  167-169
    8.2.3 对社会大众的建议  169-170
  8.3 本论文创新之处  170-171
  8.4 本论文不足处与未来研究方向  171-173
参考文献  173-187
附录一. 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国内银行情况  187-189
附录二. 万得银行指数成分股  189-190
附录三. 本人相关学术著作和论文  190-192
致谢  192-193

相似论文

  1. 中国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汇率风险暴露研究,F832.6
  2. 不利公告的信息传递效应研究,F832.51;F224
  3. 我国新油气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F233
  4. 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实证研究,F224
  5. 商业银行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F832.2
  6.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F832.2
  7. A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研究,F832.2
  8. 现阶段商业银行再融资行为分析,F832.33
  9.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F832.3
  10. 股票股利与超额投资回报,F224
  11. LY金融软件公司产品创新策略与方案研究,F426.672
  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F832.51;F224
  13. 可转债公司债券与基础股票的关联性研究,F224
  14. 制造业升级中的FDI因素分析,F224
  15.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分析,F832.2
  16. 产品伤害危机的溢出效应及后营销管理探析,F274
  17. 我国创业板涨跌幅限制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F224
  18.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方式选择研究,F224
  19. 股权再融资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F224
  20.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效应研究,F271;F224
  21. 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银行制度与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