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

作 者: 黄敏
导 师: 唐朱昌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信贷配给 资本充足率要求 汇率安排
分类号: F822.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外货币政策的实践中,人们发现相同力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力度存在差异。这一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给货币当局准确制定货币政策带来难度,也吸引着学者们对此展开深入讨论和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银行贷款渠道视角,针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给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力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银行贷款渠道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的代表性理论进行了介绍,以便读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回顾,梳理出三个重要影响和制约因素:信贷配给、资金充足率要求以及汇率安排。接着通过分析银行贷款渠道存在的前提条件及实证检验,集中讨论了银行贷款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存在性和所处的重要地位,为从银行贷款渠道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合理依据。在基于银行贷款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进行建模分析中,本文首先分别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两个因素——信贷配给和资本金约束,植入分析银行贷款渠道的基准模型——CC-LM模型中的贷款供给方程。由于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时,信贷配给约束和资本金约束处于松约束,而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信贷配给约束和资本金约束处于紧约束,因此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反映商业银行贷款供给的CC曲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影响CC曲线,从而在CC-LM模型的框架中生成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为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第三个因素——汇率安排对我国银行贷款渠道中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影响,本文还在CC-L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起开放经济下的CC-LM-BP模型。在将信贷配给约束和资本金约束纳入CC-LM-BP模型之后,发现考虑进汇率因素,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得到放大。进一步分析表明,由于在固定汇率安排下,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需要干预外汇市场,从而被动缩放货币供给,在此过程中信贷配给约束和资本金约束再次非对称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供给,因此固定汇率安排下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要更强于浮动汇率安排。运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本文基于银行贷款渠道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即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超过扩张性货币政策,信贷配给可以解释这种非对称性的形成,并且汇率因素放大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非对称影响。这一实证检验结论证实了前面所提出的理论假说。最后,本文针对前面的分析,提出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中需充分考虑非对称效应,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以减轻信贷配给程度,多管齐下增加商业银行资本金以提高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扩大汇率浮动幅度以减弱固定汇率对非对称效应的放大,以及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应对银行贷款渠道的弱化趋势等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10-12
Abstract  12-14
第1章 导论  14-24
  1.1 研究背景与主题  14-15
  1.2 研究目的、方法与思路  15-17
  1.3 主要概念界定  17-20
  1.4 本文结构安排  20-21
  1.5 主要创新与局限  21-23
  注释  23-24
第2章 文献综述  24-42
  2.1 现有文献对银行贷款渠道的研究  25-27
    2.1.1 国外对银行贷款渠道的研究  25-26
    2.1.2 国内对我国银行贷款渠道的研究  26-27
  2.2 国外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的研究  27-32
    2.2.1 主观预期和信心的非对称调整  27-29
    2.2.2 利率期限结构差异  29-30
    2.2.3 非对称价格调整  30-31
    2.2.4 准备金和资本金双重约束  31
    2.2.5 信息不对称  31-32
  2.3 国外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32-37
    2.3.1 关于货币政策代理变量的选择  32-34
    2.3.2 关于计量方法的选择  34-37
  2.4 国内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  37-40
    2.4.1 国内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的研究  37-38
    2.4.2 国内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  38-40
  2.5 本章小结  40-41
  注释  41-42
第3章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主要理论  42-64
  3.1 Ball—Mankiw菜单成本模型  42-45
    3.1.1 行为人效用  42-43
    3.1.2 生产者决策  43
    3.1.3 货币供给冲击与非对称效应的产生  43-45
  3.2 Bernanke—Gertler不对称信息模型  45-52
    3.2.1 模型构建  45-46
    3.2.2 完全信息均衡  46-48
    3.2.3 不对称信息均衡  48-52
  3.3 Bernanke—Gertler—Gilchrist金融加速器模型  52-54
    3.3.1 贷款者与借款者  52-53
    3.3.2 金融加速器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53-54
  3.4 Castillo—Montoro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54-61
    3.4.1 市场参与者行为  54-57
    3.4.2 市场出清  57-58
    3.4.3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  58-61
  3.5 本章小结  61-62
  注释  62-64
第4章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及银行贷款渠道  64-86
  4.1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信贷规模控制的逐步放松为主线  66-69
    4.1.1 1984-1997年中介目标表现为直接的信贷规模控制  66-67
    4.1.2 1998-2006年在中介目标中设立贷款增加额目标值  67-68
    4.1.3 2007-2010年中介目标不再体现信贷规模控制  68-69
  4.2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受资本充足率、汇率安排影响  69-77
    4.2.1 1984-1997年政策工具以信贷控制和存款准备金为主  69-70
    4.2.2 1998-2002年政策工具受资本充足率影响趋向多样  70-73
    4.2.3 2003-2010年政策工具受限资本充足率和汇率双重影响明显  73-77
  4.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银行贷款渠道  77-83
    4.3.1 我国银行贷款渠道的存在性  77-80
    4.3.2 我国银行贷款渠道重要性的实证检验  80-83
  4.4 本章小结  83-84
  注释  84-86
第5章 我国银行贷款渠道中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理论分析  86-108
  5.1 CC—LM模型——银行贷款渠道分析的基石  86-89
    5.1.1 模型的假定  86-87
    5.1.2 模型的推导  87-89
    5.1.3 模型的含义  89
  5.2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89-92
    5.2.1 植入信贷配给的CC—LM模型  90-91
    5.2.2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产生  91-92
  5.3 资本金约束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92-96
    5.3.1 植入资本金约束的CC—LM模型  92-94
    5.3.2 资本金约束下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  94-96
  5.4 汇率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影响  96-105
    5.4.1 IS—LM—BP模型——开放宏观经济分析的工作母机  96-99
    5.4.2 开放经济中的CC—LM—BP模型  99-102
    5.4.3 汇率因素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影响  102-105
  5.5 本章小结  105-106
  注释  106-108
第6章 我国银行贷款渠道中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检验  108-124
  6.1 STR模型介绍  108-111
    6.1.1 VAR模型简介  108-109
    6.1.2 TR模型  109
    6.1.3 STR模型  109-111
    6.1.4 STR模型的扩展  111
  6.2 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111-112
  6.3 线性模型分析  112-117
    6.3.1 数据平稳性的图像判断  112-115
    6.3.2 数据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  115-116
    6.3.3 Engle-Granger检验  116-117
  6.4 STR模型分析  117-120
    6.4.1 模型的设定  117-118
    6.4.2 滞后阶数的确定  118
    6.4.3 非线性的检验及模型的确定  118-119
    6.4.4 平滑参数和位置参数  119-120
    6.4.5 模型参数估计  120
  6.5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  120-123
  6.6 本章小结  123
  注释  123-124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124-132
  7.1 全文主要结论  124-128
    7.1.1 信贷配给、资本金要求、汇率安排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124-125
    7.1.2 银行贷款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趋下降  125-126
    7.1.3 信贷配给、资本金约束是形成非对称效应的重要原因  126-127
    7.1.4 汇率因素强化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  127-128
  7.2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128-131
    7.2.1 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非对称效应  128-129
    7.2.2 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以减轻信贷配给程度  129
    7.2.3 多管齐下增加商业银行资本金以提高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  129-130
    7.2.4 扩大汇率浮动幅度以减弱固定汇率对非对称效应的放大  130
    7.2.5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应对银行贷款渠道的弱化趋势  130-131
  7.3 未来研究方向  131-132
参考文献  132-148
后记  148-150

相似论文

  1. 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F224;F293.3
  2.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F224
  3. 日本泡沫经济治理研究,F131.3
  4. 我国股市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F822.0;F224
  5. 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F822.0;F224
  6. 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及其作用,K712.52
  7. 基于平滑开关回归模型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F224
  8. 中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问题研究,F832.51;F822.0
  9.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F293.3;F224
  10.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F822.0
  1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F822.0
  12. 我国金属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模型的比较研究,F224
  13. 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F224
  14. 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F293.3;F224
  15. 以房地产市场为载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F293.3;F224
  16. CC-LM模型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研究,F822.0
  17. 资产价格的波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F822.0;F224
  18. 我国利率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F822.0
  19.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F832.51;F822.0
  20. 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F822.0
  21. 我国货币政策对上证指数的实证效应分析,F822.0;F832.5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中国货币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