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中国网络消费问题研究

作 者: 冯晓宁
导 师: 谭培文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中国网络消费 哲学分析
分类号: F72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1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今日的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网络消费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消费这一新型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络在商业中的应用,对现代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结构也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们的生活依托于这张神奇的网络迅速变更着发展的轨迹,互联网络渗透于传统消费之中,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当前我国网络消费暴露出很多问题,国内的学术界较多的是从经济学、法律、网络技术、心理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出发去探讨和研究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现的手段,目前还没有立足于马克主义哲学研究下有关网络消费的学术探讨。此学术选题,前瞻性的定位于这个萌芽状态的研究领域,探讨网络消费领域的问题,研究本身就意味着大胆有益的尝试。本论文以当代中国社会网络消费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论文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当代中国网络消费相关的问题。我国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网络消费是对传统经典消费理论的一次推进,从而引起我更大深思的是马克思生前的所有著作和理论中关于消费的研究部分只是只言片语,而且无论是亚当·斯密、凯恩斯还是马克思生前都没能预示到今天网络的方兴未已。也就是说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即网络冲击着传统的消费和生产等经典理论,究其原因,是时代发展所致。因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当代中国网络消费是一次极其有益的学术尝试,为我国的网络消费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当代社会新兴事物现状、成因以及解决其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当代网络消费概念的界定,并对其特点进行描述,接着阐述了传统的经典消费理论以及马克思关于生产、消费的理论,进而在本部分的最后列举网络消费几个典型的新生产与消费理论概念;第二部分详述了中国网络消费兴起的原因以及形式和特征,这部分框定了当代中国网络消费的实质内容;第三部分在哲学视域下,立足于哲学角度剖析我国当代网络消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本章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我国网络消费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思维、文化和网络主体生存的角度分析以上出现的问题,对我国网络消费问题再进行理论的分析;第四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下的网络消费解析,分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消费经济的部分论述、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下的“消费”及“消费异化”思想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网络消费问题现状的理论分析;第五部分是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建设中国和谐的网络消费体系,在这部分通过适应网络消费的新兴理论的建立,对网络消费中存在的最严重的“异化”进行剖析和解决,最后把建构和谐网络消费关系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论述了建构和谐网络消费和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促进关系。在文中采用了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综述法、演绎法以及分类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在于从中国互联网络消费研究特点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和消费的研究作为切入点,又融合了其他西方哲学家、经济学家在研究生产和消费这一传统理论,从而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当代网络消费中生产和消费理论的论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前言  9-16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9-10
    1. 选题缘由  9
    2. 价值意义  9-10
  (二) 研究现状评析  10-13
    1. 国内研究现状评析  10-12
    2. 国外研究现状评析  12-13
  (三) 研究对象与概念  13-14
    1. 研究对象  13-14
    2. 网络消费概念  14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6
    1. 研究方法  14
    2. 创新点  14-16
一、当代网络消费对传统消费理论的突破  16-27
  (一) 当代网络消费的界定和特点  16-18
    1. 网络消费的界定  16-17
    2. 网络消费与传统消费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17-18
  (二) 传统的经典主义消费理论  18-24
    1. 亚当·斯密的著作中的生产与消费  18-19
    2. 大卫·李嘉图的生产消费思想  19-20
    3. 萨伊对消费与生产关系的论述  20-21
    4. 鲍德里亚从“生产之镜”到“符号之镜”  21-23
    5. 欧洲其他经济学家有关消费与生产关系的论述  23-24
  (三) 全球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下的生产与消费理论  24-27
    1. 消费和生产的合一  24-25
    2. 消费对象的软化  25-26
    3. 无边界消费  26-27
二、中国网络消费的形式与特征  27-34
  (一) 网络消费的兴起和原因  27-28
    1. 中国网络消费的兴起表现  27
    2. 中国网络消费兴起的原因  27-28
  (二) 网络消费的形式  28-29
    1. 网络购物  28
    2. 网络娱乐  28
    3. 网络社区交往  28-29
  (三) 网络消费的特征  29-34
    1. 网络消费的空间特征  29-30
    2. 网络消费的需求与购买动机  30-32
    3. 网络消费的文化特征  32-34
三、我国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哲学分析  34-48
  (一) 中国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34-39
    1. 网络交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34-35
    2. 网络交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35-38
    3. 网络消费时代依然存在消费异化现象  38-39
  (二) 网络中人们思维与文化的贫瘠之困  39-44
    1. 网络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  39-42
    2.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42-44
  (三) 网络主体的生存方式缺陷与困境的分析  44-48
    1. 网络主体生存方式的现实困境  44-45
    2. 网络主体生存方式的深层悖论  45-48
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网络消费解析  48-59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消费经济的部分论述  48-50
    1. 《导言》中的生产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一般关系  48-49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  49-50
  (二) 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下的“消费”及“消费异化”思想  50-53
    1.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下的消费  50-51
    2. 马克思有关消费异化的思想  51-53
  (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网络消费问题现状的理论分析  53-59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所导致的问题  53-56
    2. 人们对新兴网络经济消费理论认识不成熟所导致的问题  56-59
五、中国和谐网络消费路径的探索  59-71
  (一) 经济哲学层面和谐网络消费的建构  59-63
    1. 从经济伦理层面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59-61
    2. 从消费哲学层面探索网络消费解决新途径  61-63
  (二) 网络消费中的消费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63-66
    1. 哲学反思网络消费中“异化”的人与“异化”的消费  63-64
    2. 解决消费异化的具体途径  64-66
  (三) 建构和谐的网络消费关系推进人的发展  66-71
    1. 建构和谐网络消费的法律、技术、伦理体系  66
    2. 注重对人精神的塑造  66-68
    3. 以正确的利益观和幸福观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68-71
结语  71-72
参考文献  72-75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5-76
后记  76-77

相似论文

  1. 西方近代历史规律论及其评价,B03
  2. 创新性实践的哲学分析,B02
  3.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哲学分析与新建,D915.2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哲学分析,D613-092
  5. 我国政府行政理念转变的哲学分析,D630
  6. 构建中央与地方和谐关系的哲学分析,D621
  7.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分析,D61-02B0-0
  8. 论沃尔什的历史哲学理论,K095.61
  9. 蒙古族游牧生态伦理观的哲学分析,X2
  10. 教学民主的哲学分析,G420
  11. 信息说服技术的伦理初探,B82-05
  12. 管理学中科学主义范式与人本主义范式的哲学分析,C93-02
  13. 诺埃尔·卡罗尔美学思想研究,B83-0
  14. 沃尔什历史哲学思想探究,K01
  15. 知识产权存在合理性的哲学分析,D923.4
  16. 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F014.2
  17. 商业银行监管效率与法律重构,D912.28
  18. 利益法哲学研究,D90
  19. 论以民为本的管理,C93
  20. 企业再造工程的哲学分析,F272-0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中国国内贸易经济 > 商品流通 >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