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漓江流域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

作 者: 黄华乾
导 师: 王金叶
学 校: 桂林理工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旅游影响 居民感知 生态旅游 漓江流域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旅游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重要利益主体之一,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研究基于居民感知视角,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设计问卷,对漓江流域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调查。总体上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程度不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从性别、年龄、职业和职业与生态旅游的关系四个角度,分析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的差异,不同性别的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知一致;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职业与生态旅游关系不同的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具有显著差异。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大部分居民赞成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尤其是正面的经济影响(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个人收入等);但同时相当一部分居民也认识到生态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负面的环境影响(如环境污染加重等)。对测量居民感知的2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将它们归纳为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四类公因子,并进一步分析居民对生态旅游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的感知特征。经济影响方面,居民对生态旅游经济影响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大部分居民高度赞成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但仍有部分居民认为生态旅游不仅未能增加当地居民个人收入,反而引起物价上涨和生活费用提高;环境影响方面,居民对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负面感知强于正面感知,大部分居民认为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给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当地环境质量下降;社会影响方面,总体上居民对生态旅游社会影响感知不强烈,大部分居民认为生态旅游发展对当地社会影响不大;文化影响方面,居民对生态旅游文化影响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大部分居民认为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但部分居民认为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的WARD聚类法,对测量居民感知的26个指标进行聚类,把具有不同感知特征的居民分五大类群体:热爱者、现实主义者、理性的支持者、矛盾的憎恨者和憎恨者。大部分居民支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部分居民认识到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支持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仅极少部分居民对生态旅游持无所谓和不要发展的态度。从人口学特征和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的角度,分析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特征,即便居民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人口学特征和对生态旅游认知程度不同,总体上他们支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8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9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意义  9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9-13
    1.2.1 国外研究进展  9-11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1-13
  1.3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13-18
    1.3.1 相关概念  13-15
    1.3.2 基础理论  15-18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设计  18-26
  2.1 研究区域概况  18-21
    2.1.1 研究范围的选定  18-19
    2.1.2 地质与地貌  19
    2.1.3 气候与水文  19-20
    2.1.4 社会经济概况  20
    2.1.5 旅游业发展状况  20-21
  2.2 研究设计  21-26
    2.2.1 研究方法选择  21-22
    2.2.2 研究内容  22
    2.2.3 研究重点与难点  22-23
    2.2.4 技术路线  23-24
    2.2.5 问卷设计与调查  24-26
第3章 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的感知特征  26-51
  3.1 被调查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26-28
  3.2 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知  28-35
    3.2.1 总体认知  28
    3.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的差异  28-35
  3.3 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的感知特征  35-48
    3.3.1 信度检验  35-36
    3.3.2 描述性分析  36-37
    3.3.3 因子分析  37-45
    3.3.4 样本聚类分析  45-48
  3.4 小结  48-51
第4章 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态度  51-57
  4.1 总体态度  51
  4.2 性别角度  51-52
  4.3 年龄角度  52
  4.4 职业角度  52-53
  4.5 学历角度  53
  4.6 月收入角度  53-54
  4.7 职业与生态旅游关系角度  54
  4.8 城镇(乡)和农村角度  54-55
  4.9 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的角度  55-56
  4.10 小结  56-57
第5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57-62
  5.1 结论  57-58
    5.1.1 居民对生态旅游了解不足,且不完全受人口学特征影响  57
    5.1.2 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且感知差异较大  57-58
    5.1.3 大部分居民支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58
  5.2 讨论  58-61
    5.2.1 科学编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  58-59
    5.2.2 布设环境监测网络,防患于未然  59
    5.2.3 加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育传统文化继承人  59-60
    5.2.4 建立政府主导的循环补偿机制  60
    5.2.5 完善法律体系,实行统一管理  60-61
  5.3 展望  61-62
参考文献  62-66
附录  66-68
个人简介  68-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2. 旅游对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的影响,S759.9
  3. 右玉县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F592.7
  4.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5. 吉林大布苏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X36
  6. 南京近郊竹林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326.2;F205
  7. 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研究,F592.7
  8. 小楼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景观建设研究,TU986
  9. 基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视角的社区居民参与研究,F592.7
  10. 张家界生态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922.68
  11. 河南商丘遗址旅游影响因素研究,K878
  12. 旅游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F592
  13. 曲阜市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研究,F592.7
  14. 基于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皇城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15. 岳阳楼风景名胜区仿古建筑群的居民感知研究,F592.7
  16. 基于市场经济的秦岭生态旅游政策选择,F205
  17. 生态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绩效研究,F205;F224
  18. 贵州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问题研究,F592.7
  19. 新平县戛洒镇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初探,F592.7
  20. 韶山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组合模式的景观规划与设计,F592.7
  21. 山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