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珊溪水库“生态旅游”富民之战略研究-环境公平与经济利益博弈的审视

作 者: 宋汉文
导 师: 钭晓东
学 校: 温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环境公平 经济利益 战略研究 博弈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今中国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指导下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之而来的社会贫富分化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直接引起了环境维权运动的高涨,加剧了整个社会不安定因素,更制约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社会价值,环境价值长久以来未受到重视或被压抑。本文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异化相关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恩格斯为解决异化问题的有效探索为模本,综合罗尔斯“正义论”对公平正义的分析,提出以修正发展指导原则和转变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型公平正义的发展理论;通过实例分析珊溪水库周边自然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环境公平正义模式下探究生态旅游这一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旅游的开展探得可持续发展条条大道之一径,主张发挥“造血型”的生态补偿机制在实现环境公平中的重要作用;再由珊溪镇发展生态旅游由此引发的环境公平与经济利益博弈分析,试图为现今中国中小落后村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借鉴;而后建立考虑环境影响因素的一个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将环境及其环境污染治理引入内生增长框架下进行分析,探讨达到均衡增长路径过程中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考察维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件。最后,对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公平正义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在于促进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公平发展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珊溪水库发展生态旅游以富民的战略倘能实施妥当,为当地居民带来切实、长远的利益,必将有助于扭转人们对待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急功近利的传统心态、触发人们关于公平效率的再思考。面对目前环境、社会高风险期的现实境况,包括环境公平在内的各公平要素应该提高到更为显著的位置,而这又需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协调区域发展中得以根本解决。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一 绪论  11-18
  1.1 问题的提出  11-12
  1.2 文献综述  12-16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14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4-16
  1.3 创新之处  16-18
二 概念阐释与理论综述  18-25
  2.1 环境公平理论  18-19
  2.2 马克思的正义理论  19-20
  2.3 战略选择理论  20-21
  2.4 社会选择理论——偏好加总规则及集体选择  21-22
  2.5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2-23
  2.6 理性行为选择理论——论文视角与前提综述  23-25
三 珊溪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  25-30
  3.1 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描述  25-26
    3.1.1 珊溪水库保护区概况  25
    3.1.2 珊溪镇经济发展现状  25-26
  3.2 珊溪镇环境与经济发展比值关系及说明  26-28
  3.3 经济效益极限悖论解析现行政策缺陷  28-30
四 环境不完全公平的受害者——珊溪水库周边居民  30-41
  4.1 政府政策偏向图解分析  30-32
    4.1.1 政府经济政策的历史欠账  31
    4.1.2 当前政府面对污染转移的政策选择  31-32
  4.2 集体行动下效益获利分析  32-35
    4.2.1 珊溪镇企业之间的囚徒困境  33-34
    4.2.2 乡镇企业之间的智猪博弈  34-35
  4.3 无知之幕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35-40
    4.3.1 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35-38
    4.3.2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38-39
    4.3.3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39-40
  4.4 环境不完全公平原因综述  40-41
五 珊溪水库周边富民道路之必然选择——发展生态旅游  41-52
  5.1 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及释义  41-43
  5.2 环境“特别利益牺牲者”之生态补偿的考虑  43-44
  5.3 环境公平与经济效益博弈的最优选择  44-45
  5.4 依托先天环境资源优势而遴选最佳产业发展类型的抉择  45-46
  5.5 顺应珊溪居民发展生态旅游、维护环境权的强烈意愿之需要  46-50
    5.5.1 生态旅游的认知对“积极参与与提升潜力”之逐步回归分析  47-48
    5.5.2 生态旅游的认知对“政府期望与促进发展”之逐步回归分析  48-49
    5.5.3 生态旅游的认知对“善用资源与开发效应”之逐步回归分析  49-50
  5.6 环境公平之区域公平、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的使然  50-52
六 珊溪水库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经济效益的量化理论支撑  52-56
  6.1 Harrod—Domar模型下经济增长  52-53
  6.2 新古典主义模型中考虑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3-54
  6.3 拓展Lucas模型,分析珊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54-56
七 环境代际公平前提下的水库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56-64
  7.1 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高度目前阶段依旧大于环境保护  56-58
  7.2 生态旅游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支柱产业,更可能是主导产业  58-59
  7.3 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清晰明确功能分区  59-60
  7.4 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确定相应旅游规模  60-62
    7.4.1 珊溪水库库周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61
    7.4.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要求及程序规范  61-62
  7.5 引入绿色GDP,将居民满意度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62-64
八 环境效益与经济博弈综述——可实现的可持续发展观  64-69
  8.1 新型公平正义模式下珊溪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64-68
    8.1.1 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  64-65
    8.1.2 发展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  65-66
    8.1.3 发展生态旅游的环境效益  66-68
  8.2 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型中经济利益与环境公平博弈分析  68-69
结语  69-71
注释  71-73
参考文献  73-76
附录  76-83
致谢  83-8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4

相似论文

  1.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2. 高速铁路PPP模式收益分配问题的研究,F283
  3. 权力和利益界定的国家战略,D80
  4. 经济领域中的博弈逻辑推理问题探析,B812
  5.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6. 大连市G区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研究,D631.4
  7. 天津医药集团发展的分析及对策,F426.72
  8. 右玉县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F592.7
  9.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10. 吉林大布苏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研究,X36
  11. 南京近郊竹林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326.2;F205
  12. 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研究,F592.7
  13. 韶山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组合模式的景观规划与设计,F592.7
  14. 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F114.1
  15.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276.44
  16. 小楼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景观建设研究,TU986
  17. 建宁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8.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205
  19. 城阳区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F592.7
  20.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与审计风险关系研究,F239.4
  21. 威海市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模式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