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特点、动机以及风险分析

作 者: 沈丹凤
导 师: 王龙宝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 特点 风险 动机
分类号: F27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10年3月28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消息一出,震惊全球。吉利集团创建于1986年,1997年才进入汽车行业,是中国一家民营汽车企业。而沃尔沃创建于1924年,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吉利收购沃尔沃,无疑又是中国企业一起“小蛇吞大象”的案例。中国企业近年来频频亮相世界跨国并购,当中更不乏蛇吞象的案例。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根据实际数据以及理论推导,来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特点动机以及风险,最后展望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未来之路。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跨国并购的概念和现状。跨国并购指的是一国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国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票,从而达到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者完全的控制行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FDI)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手段,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头戏。19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而且相比于绿地投资,跨国并购所占比例并不高。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报告显示,1987到1992年间,大约一半的FDI是以跨国并购的形式发生的。然而19世纪90年代,跨国并购得到了飞速发展,79%的FDI以跨国并购形式发生。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达到高峰,总价值达到11440亿美元,占总FDI价值的90%。之后三年,全球FDI有所下降,导致跨国并购也有所减缓,2003年后,形式好转,跨国并购开始持续增长。2008年,全球经济因为金融危机遭受重创,跨国并购也随着FDI的下降而下降,根据UNCTAD发布的报告,全球FDI从2008年的1.7万亿下降到2009年的不足1.1万亿美元。全球跨国并购体现出了一下几个特点。首先,跨国并购是FDI的主要形式。尽管金融危机对其统治地位有所影响,但是长期来看,跨国并购将是FDI主要形式。其次,横向跨国并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医药、汽车、电信以及银行业。尽管今年来纵向并购数量有所上升,但是十分缓慢,始终没有超过总量的10%。第三,被并购企业所处行业有所改变,从19世纪90年代前传统的制造业到如今的高科技以及金融服务业,这些都归功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扩展。第四,跨国并购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有了迅速增长。相比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对被并购的企业以及所在国家有更加苛刻的要求,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加容易满足这些要求。然而全球金融危机让这个局面有所改变。FDI开始更多的流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2008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占据43%的全球FDI,而这个数据在2007年仅仅是31%。本文第二部分讲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以及特点。首先介绍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1979年到1992年是中国FDI的起步阶段。就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1979年,中国发生了第一起FDI案例,“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国合资公司。然而这个阶段,FDI很少发生,据UNCTAD统计,1985年前中国FDI总额不过3百万美元。1992年到2002年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起步阶段。就在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后的第二年,1992年,国务院便授予首钢自主决定1000万美元以下的海外投资项目权。当年12月1日,首钢就购买了濒临倒闭的秘鲁铁矿公司98.4%的股份及其所属670.7平方公里矿区的永久性开采权、勘探权和经营权。然而这个阶段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很少能够获利,根据万德数据,只有1/3的企业能够获得利润。2000年,中国政府确立“走出去”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海外并购的政策,因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得到了一定增长。因此在2003年到2007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得到了飞速发展。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额为23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末,达到了187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了68%。同时单个交易的交易额也在增长,2004年有四起交易额超过了10亿美元。2005年可以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年”,这一年中石油以42亿美元并购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第二年,中海油以23亿美元并购了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而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创造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之最,以56亿美元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然而,尽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这个阶段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在整个国际市场上所占比例依然很少。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占世界总量的0.79%,到了2006年,却不到0.5%。2008年至今,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跨国并购受重创。2008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额为7万亿美元,远远低于07年的16万亿美元。在中国情况却刚刚相反,07年,跨国并购总额为187亿美元,08年增长到205亿美元,09年居然达到了426亿美元,比08年增长了44.15%。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美好前程。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首先,在过去的十年内,2000到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以平均每年42.3%的增速迅速增长着,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8.6%。其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对被并购对象所在行业有特殊偏好。根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7年间,全球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第三产业,三个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6.61%、26.31%、67.08%。而在中国,21.3%的跨国并购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其次才是金融服务业,占到19.6%。矿业也占到了5%。中国企业对能源业的偏好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个飞速发展的国家,需要足够多的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中国企业本身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并购金融行业的企业。第三,并购地区的特点。中国企业显然更加偏向于作为后院的亚洲。从交易总量上看,1995年到2007年间,44.3%的跨国并购发生在亚洲,其次是非洲15%,北美13.3%。而从交易数量来看,59.7%的交易发生在亚洲,而北美以12.8%居于第二,欧洲以6.6%位于第三。从单个国家来看,澳大利亚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佳选择。根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预计,澳大利亚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之地,因为澳大利亚有丰富的原材料与能源。资源丰盛的非洲也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下一站。本文的第三部分探讨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首先,获取自然资源。如前文所言,中国企业21.3%的跨国并购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产业,5%是矿业。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企业不断寻求出路,跨国并购无疑是一条有效地捷径。第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最为制造基地的优势。作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有其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通过海外并购,将国外企业的一部分制造转移到中国,便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便有这方面的动机。第三是全球扩张的野心。很多在本土声名显赫的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无人问津,为了满足其全球扩张的野心,收购一家全球知名且有很好名声的企业,十分有效便捷。通过此,中国企业可以有效发展其销售和分销网络,以更好的实现全球扩张,获得名声。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就是最好的例子。金融投资多样化。中国金融市场还在初期发展阶段,市场与制度并不完善。而很多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则相对成熟得多。通过海外金融机构,中国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可以实现产品组合多样化,更好的风险管理,同时获得较好的信用评级和其他核心技术。第五是获得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大部分的中国企业都只有简短的历史,管理方式手段都并不成熟,尤其当企业处于快速扩张时期,管理问题就更加明显。而很多国际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他们拥有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深深地威胁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因此很多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知名成功企业,学习其管理和技术,以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上汽集团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吸取其技术,随后推出新的品牌“荣威”。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集团下的CDMA部门,以此发展其CDMA技术。更广的融资渠道。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市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获得更多资金的渠道。根据Bondware数据统计,2001年,中国企业超过2/3的资金都是通过在中国市场上市获得,2003年,已经有超过一半的资金是通过在海外市场上市获得,到了2005上半年,中国企业从海外市场获得了7.5万亿美元的资金,而在中国证券市场仅仅获得了4630亿美元。可见国际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融资的很大一部分。另一个动机是因为饱和的国内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某些产业在中国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如家电业。因此很多企业试图通过海外并购,进军国际市场,从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的需求。海尔集团曾经试图收购美国家电业的巨头,美泰,虽然结果以失败告终,但此举正是海尔在日益饱和的国内家电业市场背景下的一项尝试。最后一个比较普遍的动机是自我保护,以免被收购。通过捷足先登,收购其他企业,来壮大自己,避免被更大的企业吃掉,这是很多中国银行现在采取的措施。中国银行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很容易被国际巨头吞并。为了避免被收购,中国银行业频频出手,先发制人,收购很多比自己更加强大的国际化企业,来壮大自己。动机之后,再来探讨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2003年TCL收购汤姆逊公司曾轰动一时。TCL收购汤姆逊,目的在于利用汤姆逊在欧洲良好的口碑,借以进军欧洲市场。但结果却出人意料。2005上半年,TCL亏损13亿美元,同比下降278.79%。而TCL汤姆逊合资公司则在欧洲和美国业务上亏损3.4亿美元。无独有偶,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也是广为人知。06年第二季度,联想的利润为2300万美元,同比下降78%。很多分析家认为接下来的季度,情况并不会好转。而2009年,必和力拓也取消了中国铝业公司的合作要求,宣告了史上最大金额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统计,小于50%的公司能够最终在跨国并购中达到预期,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67%的海外并购是失败的。而科尔尼公司在对115起全球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58%的企业最终是失败的,但是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而言,高达80%的并购案例最终是失败的。从这两个权威机构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购成功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市场频频出手,一鸣惊人,但是其过低的成功率却可以给很多跃跃欲试者一个很好的警惕。本文的第四部分讨论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如同第三部分结尾所讲,大部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不如意,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所在,才能正确的避免,提高最终的成功率。风险分为并购中和并购后的风险。并购中的风险包括缺少专业人士、资本限制、核心技术限制、缺少国际经验、政策与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缺少专业人士,主要是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尚处于起步阶段,极度缺乏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以及跨国并购程序的专家。同时,也缺乏精通被并购国家的语言、风俗方面的专家。另一方面,在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并不重视评估和分析专家,帮助企业在实施并购前对并购企业进行分析研究评估,以更好的进行并购。TCL在并购时就误判市场趋势,导致最后的失败。资本限制风险一方面表现在资本市场的限制,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链的风险。跨国并购一般涉及大量资金,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需要在资本市场募集足够资本,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如中国银行系统与全球系统并不一致。同时,海外并购不单在并购时需要大量资金,在并购后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链不通畅,极有可能导致资金不足,引发灾难。核心技术缺乏风险表现在中国企业在信息技术、无形资产方面次于发达国家的国际企业,这将导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谈判能力下降,而在并购后,又缺乏足够能力来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国际经验的缺乏,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尚处于尝试阶段,在计划、组织和管理方面经验尚浅,不善于管理和控制风险。如2005年,中国移动参与了巴基斯坦电信的竞购中,最后,中国移动由于出价仅为其竞争对手54%的失误,导致了整个竞购的失败。政策与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政治动荡、政策改变、政策连续性、政治保护等。而政策风险则体现在一国的汇率政策、外资政策、税务政策、利息政策等的改变而带来的风险。这些政治和政策方面的变动与其他风险不同,他们一旦发生,常常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灾难。联想在收购IBM途中,遭到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诸多阻力。为防止核心技术的外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联想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而2005年中海油在试图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时,其竞争对手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在政治方面大做文章,导致最后中海油并购的失败。法律风险则指的是在签署合同时会遇到的风险。如果不对合同方方面面进行详细了解,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漏洞,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并购后的风险包括来自工会的风险、文化整合的风险以及缺乏专业人士的风险。中国工会发展并不成熟,但是西方国家的工会却在薪水以及福利方面有很大的权利。如果不重视工会,在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将遭受不少麻烦。TCL花了两年时间与欧洲工会协商。而上汽集团在收购韩国双龙汽车集团后,一直遭到来自工会的抗议,并最终导致巨大损失。文化整合的风险存在于各种跨国并购中,由于国家间的差异、企业文化间的差异,并购后的综合体需要在文化整合方面花大力气。而且文化整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企业有长期的投入,才能有所见效。第三方面的风险,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士所带来的风险。跨国并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任务,因此并购后专业的管理人员是必需的。明基董事长在总结并购西门子失败教训时说道,他本以为为这次并购准备8、9位专业人才已经足够,但事实证明,他需要至少30位这样的人才。如何有效规避这些并购前后的风险呢?中国古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给出了答案。知己,你需要了解自己究竟需不需要这个并购,动机是否正确,是不是只是一时跟风。学者陈本昌在研究中发现,很多中国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中并不遵循商业与市场准则,导致失败。在确认自己动机之后,则要了解自己的资金是否充裕,人才是否齐全,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并购计划。了解对手也是至关重要的。你不仅仅要了解对手所在国家的政治环境,政策因素,当地法律等等,也要了解当地工会的力量。其次要了解被并购对象本身,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以及公司文化等等。清楚了解这些能帮助整个并购过程更加顺畅,也避免了之后一些不必要的摩擦。竞争对手也值得一提。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电信一案,就输在轻视了对手。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跨国并购并不能一劳永逸。你需要长足的投入与付出,不断地调整与整合,才能最终胜利本文的第五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根据前面几部分的探讨与研究,预测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前景。首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在未来持续增长,无论是在交易数量、交易总额,还是被并购企业的大小上面,都将有所增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2000年总交易额为50亿美元,到了2009年,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尤其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全球跨国并购急剧下降,但中国企业仍然有不小增长,足见其前景。金融危机导致很多跨国企业市值大幅度缩水,降低了并购成本,让很多曾经望而却步的中国企业重新燃起希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为了生存,很多企业寻求被并购,以给企业新的活力。而能源和自然资源业将继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头号对象,同时,高科技行业依然具有吸引力,而金融服务业将成为新宠。飞速发展的经济依旧需要充足的能源和自然资源,而海外并购是一条有效的捷径。2009年,中国企业就发生了多起交易量巨大的矿业跨国并购。如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就花了14亿美元收购了澳第二大锌矿公司OZ矿业。四川汉龙集团有限公司则花费了5亿美元入股澳大利亚钼矿有限公司。高科技产业也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点。如同本文图表9所示,高科技产业占了总交易额的7.6%。而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也让金融服务业有机会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新宠。最后,大型国有企业依旧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龙头,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民营企业将参与到这个群体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发生在能源与自然资源方面,这些行业的企业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国有的。大型国有企业资金充裕,又有强大的政府支撑,因此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成熟,融资渠道的不断多样化,很多成功的民营企业也有实力参与跨国并购中。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获得大量资金,支撑其进行扩张活动。同时,中国政府近年来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并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政策。如2010年5月7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到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等有利措施。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病险水库溃坝概率分析方法研究,TV697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高光谱图像空—谱协同超分辨处理研究,TN911.73
  4. 引入风险因素影响的商品混凝土信息指导价确定系统研究与建立,F407.92
  5.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6.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7.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8.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9.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11.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2. 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F426.7
  13.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4.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5. 陕西省女子足球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43
  16. 挥发性氯代烃类化合物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筛选研究,X820.4
  17. 污染场地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X820.4
  18.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9. 钱理群文本解读特点初探,G633.3
  20. 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动态分析和应对措施研究,F273.1
  21. 露天矿生产事故人因风险管理措施研究,TD77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世界各国企业经济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