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境约束下生猪生产布局变化研究

作 者: 虞祎
导 师: 胡浩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生产布局 水资源承载力 环境综合比较优势 生猪
分类号: F326.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猪生产的比较优势可以体现在自然条件、技术条件上,也可体现在社会经济条件上。随着各地区比较优势的变化,我国生猪生产布局也悄然发生变化。以往的研究认为市场供求、交通、加工及贸易等社会经济因素已经超过了自然、气候等因素,成为近三十年来生猪生产布局变化的最主要约束条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经历了从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的转变。自2000年以后,生猪养殖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问题成为影响生猪生产布局移动的又一重要因素。根据Walter&Ugelow (1979)提出了“污染天堂假说”(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PHH),即污染密集型企业倾向于从环境规制严格的地区向环境规制宽松的地区迁移,使后者成为“污染天堂”。鉴于中国地区间显著的环境规制差异,从环境的角度去解释生猪生产布局的变动将成为生猪布局演变规律的重要补充。生猪生产布局变化是由众多养殖场的生产决策变化引起的。生猪养殖场面对严格的环境规制,必须进行污染处理等环保措施,为环境要素支付报酬;而在环境规制宽松的地区生产,养殖场可以减少环保成本。在利润的驱动下,养殖场倾向于从环境规制严格的地区转向规制宽松的地区生产,整体来看,表现为养殖场数量和产量在环境规制严格和宽松地区呈现此降彼升的变化趋势。为满足各地区相对稳定的猪肉需求,这种变化趋势将导致地区间猪肉流通量的增加,特别是存在环境规制差异的地区。基于上述逻辑,本文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验证环境规制在生猪生产布局变动中的作用,检验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变动中是否存在“污染天堂效应”,为生猪生产布局变化提供新的解释。同时,本文通过对江苏盐城、扬州两市养殖场的调查,从微观层面验证环境规制对养殖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2000年以后,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数量和产量进一步表现出北升南降,中西部产量持续扩大的趋势。环保政策数量在地区间的分布与生猪生产布局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表现为环保政策多的地区生猪生产在减少,而环境规制相对较少的地区生猪生产在增加。基于改进的HOV模型分析结果,在环境规制严格的地区,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及其出栏量都会下降,而且养殖场数量下降的幅度大于出栏量下降的幅度。环境规制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及出栏量也有负向影响,但其程度低于大规模养殖场。这说明政策的主要作用对象是大规模养殖场。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分析结果,在环境规制因素的影响下,猪肉净流入地区呈现出明显的调入量上升趋势,净流出地区也具有调出量上升的趋势;环境规制差异对地区间的流通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实地调查的微观证据来看,巨大的成本压力是市县两级规模养殖场不愿意采取环保措施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在环境规制宽松(包括监管不足及处罚不力)的地区生产就成为他们最经济的选择。对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作出估计和判断是合理规划生猪布局的基础。本文根据水足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生猪及农牧业生产的特点,估算不同产区的生猪生产水足迹及水盈余量,并将水盈余量作为衡量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计算结果显示: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和云南都属于水量耗费较大的省份,相对而言,这些地区的生猪生产对水资源的压力较大。除了江苏外,南方农区的大部分省份属于水资源盈余地区,有条件扩大生猪生产规模;北方农区中,东北三省和安徽为水盈余,河北、河南和山东一直处于水赤字的状态;在仅仅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的前提下,生猪布局应从水赤字地区向水盈余地区调整。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的计算结果表明生猪生产未来调整的方向应该是北方农区的黑龙江省和南方农区的西南各省,一些传统的生猪养殖主产区,如河南、湖南、湖北和山东等省,应该密切关注水盈余的变化情况,适当控制生猪生产规模扩大的速度。本文的研究结论验证了环境规制对生猪生产布局的影响,“污染天堂”效应使生猪养殖转移到环境规制相对宽松的地区,并促进了地区间的猪肉流通。生猪生产布局变化又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产生影响,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综合比较优势为生猪生产布局未来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据此,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1、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的生猪新兴产区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和完善指导生猪生产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并切实加强监管;2、生猪规模养殖场不应依赖宽松的环境规制来降低环保成本,而应着眼于环保技术的革新,形成长远的比较优势;3、强调地区间的协作,发达地区通过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环境技术水平先进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4、各地区应结合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对生猪生产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出现生态阈值。

全文目录


摘要  11-13
ABSTRACT  13-16
1 导论  16-24
  1.1 问题的提出  16-17
  1.2 研究目标与假说  17-18
    1.2.1 研究目标  17
    1.2.2 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说  17-18
  1.3 实证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18-20
    1.3.1 实证分析方法  18-20
    1.3.2 数据来源  20
  1.4 技术路线图  20-21
  1.5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22
  1.6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22-24
    1.6.1 可能的创新之处  22
    1.6.2 可能的不足之处  22-24
2 文献回顾及评述  24-36
  2.1 关于畜牧业生产布局  24-27
    2.1.1 文献回顾  24-26
    2.1.2 文献述评  26-27
  2.2 关于畜牧业发展与环境冲突  27-28
    2.2.1 文献回顾  27-28
  2.3 关于环境规制和污染天堂假说  28-36
    2.3.1 文献回顾  28-33
    2.3.2 文献述评  33-36
3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6-52
  3.1 理论基础  36-45
    3.1.1 农业区位论  36-38
    3.1.2 比较优势理论  38-40
    3.1.3 环境规制  40-41
    3.1.4 环境要素禀赋、环境成本与环境比较优势  41-42
    3.1.5 污染天堂假说  42-43
    3.1.6 水足迹理论  43-45
  3.2 分析框架  45-49
    3.2.1 理论分析框架  45-46
    3.2.2 生猪养殖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46-48
    3.2.3 纳入环境要素的赫克歇尔—俄林—瓦尼克模型  48-49
  3.3 本章小结  49-52
4 环境规制对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影响分析  52-68
  4.1 生猪生产布局变化与环境规制政策  52-57
    4.1.1 生猪生产布局变化  52-53
    4.1.2 生猪规模养殖场数量变化  53-55
    4.1.3 生猪规模养殖场出栏量的变化  55-56
    4.1.4 中央及地方畜牧业环境保护政策  56-57
  4.2 增加了环境要素的生产布局理论框架构建  57-60
    4.2.1 理论分析  57-58
    4.2.2 模型选择  58
    4.2.3 变量说明  58-60
  4.3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0-66
    4.3.1 大规模养殖场实证结果与讨论  60-63
    4.3.2 中、小规模养殖场实证结果与讨论  63-66
  4.4 本章小结  66-68
5 环境规制对地区间猪肉流通的影响分析  68-84
  5.1 增加了环境要素的地区间贸易理论框架构建  68-75
    5.1.1 理论分析  68-69
    5.1.2 模型选择  69-70
    5.1.3 数据说明及描述统计  70-73
    5.1.4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73-75
  5.2 模拟地区间猪肉流通量的实证分析  75-81
    5.2.1 模型设定  75-76
    5.2.2 数据说明及分析  76-77
    5.2.3 样本描述统计  77-79
    5.2.4 计量结果分析  79-81
  5.3 本章小结  81-84
6 环境规制对养殖场的影响  84-92
  6.1 江苏省盐城市及扬州市“十一五”生猪养殖业发展概况  84-85
    6.1.1 江苏省盐城市生猪养殖业发展概况  84-85
    6.1.2 江苏省扬州市生猪养殖业发展概况  85
    6.1.3 盐城市与扬州市养殖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85
  6.2 养殖场调研情况分析  85-91
    6.2.1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85-88
    6.2.2 样本主要供应的市场  88-89
    6.2.3 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  89-90
    6.2.4 政府监管频率及处罚力度  90-91
  6.3 养殖场调研情况的整体判断  91-92
7 水资源承载力对生猪生产布局的影响  92-102
  7.1 水足迹理论、方法及应用  92-97
    7.1.1 水足迹理论和方法简介  92-93
    7.1.2 生猪生产的水足迹计算方法  93-95
    7.1.3 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95-97
  7.2 生猪主要产区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分析  97-101
    7.2.1 各地区生猪生产的水足迹  97-98
    7.2.2 各地区的水盈余量  98-100
    7.2.3 根据耗水量重新计算的水盈余结果  100-101
  7.6 本章结论及启示  101-102
8 环境综合比较优势与生猪生产布局变动  102-110
  8.1 生猪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  102-103
    8.1.1 计算方法  102-103
    8.1.2 计算结果  103
  8.2 生猪生产的环境比较优势指数  103-105
    8.2.1 计算方法  103-104
    8.2.2 计算结果  104-105
  8.3 生猪生产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构建及评价  105-107
    8.3.1 生猪生产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构建  105-106
    8.3.2 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评价  106-107
  8.4 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107-108
    8.4.1 计算方法  107
    8.4.2 计算结果  107-108
  8.5 本章主要结论  108-110
9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110-116
  9.1 主要结论  110-112
  9.2 政策启示  112-116
参考文献  116-12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出版物  124-126
致谢  126-127

相似论文

  1. 温州市生猪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探究,X713
  2.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3. 环境友好型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F326.3
  4. 基于GIS的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水资源承载力研究,P208
  5. 环境规制视角下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对外贸易效应研究,F205;F224
  6. 环境规制视角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F224;X2
  7.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F205
  8.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的计算,F326.3
  9.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系统优化的水资源承载力分析,X26
  10. 环境规制对我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及政策研究,F224
  11. 环境规制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X324
  12. 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F205;F224
  13.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6;F205
  14. 辽宁省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分析,F326.3
  15. 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环境效应研究,F224
  16. 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猪肺炎症因子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R563.8
  17.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TV213.4
  18. 基于工业化时期猪肉消费约束的生猪产业的整合研究,F326.3
  19. 湖南生猪期货市场开发策略研究,F724.5
  20. 我国生猪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效率比较,F224
  21. 中国苹果生产布局变迁研究,F326.13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畜牧业、饲养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