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影响力分析暨未来碳排放预测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结构分解分析

作 者: 彭丹
导 师: 李旭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影响力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分类号: F1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5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09世界能源主要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CO2排放国。作为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中国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亦在努力兼顾环境效益。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要实现这些减排目标,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近年来驱动中国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力度,据此预测分析中国未来碳排放的走势,以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首先通过投入产出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五项关键驱动因素对于2000至2010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生产部门排放的CO2总量(88.6亿吨)在2000年(36.41亿吨)的基础上增长了143.34%,其中最终需求结构是这段时间推动CO2排放量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在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贡献了85.52%的增长量;人均GDP和经济生产结构则分别贡献了55.39%和16.69%;碳排放强度则抵消了18.9%的增长量;人口效应不显著。其次,本文基于官方数据预测了到2050年中国碳排放的走势及各驱动因素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到2035年中国碳排放将达到峰值(情况1下为133.9亿吨,情况2下为146.1亿吨),2035年至2040年实现碳排放负增长,但2040至2050年碳排放又出现小幅增长趋势,需警惕减排措施后劲不足。从驱动因素影响力看,人均GDP和最终需求结构对CO2排放量增长的促进作用随时间推移一直非常显著;而经济生产结构在近期对CO2排放量增长的抑制作用很大,之后将逐步削弱;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力有随着时间进一步增强的趋势,是后期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由此可见,通过经济生产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C02排放量增加。最后本文针对影响力显著的四项驱动因素分别提出政策建议:从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向强调发展质量转变,实现“好字优先”;从依靠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转变;从依靠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以及从依靠物质投入向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

全文目录


表目录  4-5
图目录  5-6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  8-10
    1.1.1 国际背景  8-9
    1.1.2 国内背景  9-10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1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1-12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12-1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3-18
  2.1 中国CO_2排放驱动因素研究综述  13-14
  2.2 研究方法综述  14-18
    2.2.1 投入产出分析  14-16
    2.2.2 结构分解分析  16-18
第三章 2000-2010年中国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18-34
  3.1 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的模型构建  18-20
    3.1.1 IPAT模型及拓展  18-19
    3.1.2 IO-IPAT模型构建  19-20
  3.3 数据和方法  20-28
    3.3.1 数据获取和处理  20-27
    3.3.2 各驱动因素描述性分析  27-28
  3.4 模型分析结果  28-34
    3.4.1 最终需求结构影响力分析  30-32
    3.4.2 经济生产结构影响力分析  32-33
    3.4.3 人均GDP影响力分析  33
    3.4.4 碳排放强度及人口影响力分析  33-34
第四章 至2050年中国生产碳排放量的预测分析  34-48
  4.1 至2050年中国生产碳排放量的总量预测  34-38
    4.1.1 未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4-35
    4.1.2 单位GDP碳排放  35-37
    4.1.3 至2050年CO_2排放总量预测  37-38
  4.2 未来碳排放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分析  38-43
    4.2.1 人口增长  38-39
    4.2.2 碳排放强度  39
    4.2.3 经济生产结构  39-42
    4.2.4 人均GDP  42-43
  4.3 未来各驱动因素影响力分析  43-48
    4.3.1 2010至2050年各因素影响力分析  43-44
    4.3.2 分阶段各因素影响力分析  44-48
第五章 控制中国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48-56
  5.1 从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向强调发展质量转变,实现“好字优先”  48-49
  5.2 从依靠投资、出口驱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转变  49-50
  5.3 从依靠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50-53
  5.4 从依靠物质投入向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  53-56
    5.4.1 新兴能源发展与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53
    5.4.2 梯度降低各部门碳排放强度  53-56
第六章 全文总结  56-59
  6.1 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  56-58
    6.1.1 主要研究结论  56-57
    6.1.2 研究创新  57-58
  6.2 存在不足与研究展望  58-59
    6.2.1 存在不足  58
    6.2.2 研究展望  58-59
参考文献  59-65
致谢  65-66

相似论文

  1.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2. 碳排放演化动力系统理论及演化情景分析,X502
  3. 我国官方思想库影响政府决策研究,D630
  4. 高校R&D投入产出滞后性与相对效率评价研究,G647
  5. 山东省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关系发展趋势研究,F127;F223
  6. 基于工资上调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应用,F223
  7. 耕地产出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农户调查的分析,F301
  8.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F224
  9. FDI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的数量分析,F206
  10. 面向低碳的V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F416.6
  11. 粤电力实操基地项目费用与进度控制模型构建与运用,F426.61
  12. IT回包的驱动因素及IT能力构建过程研究,F426.6
  13. 碳关税和碳税的征收对中国产业影响的比较研究,F752.5;X196
  14. 论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及其法律规制,D924.392
  15.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F224
  16. 农村社区低碳建设评价研究,X321
  17. 杭州城市旅游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F301;F224
  18.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项目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改善研究,F426.61
  19. 汽车内饰件产品可持续设计流程与评价工具研究,U463.839.2
  20. 甘肃省水资源利用变化的结构分解分析,F124.5
  21. 试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924.3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资源开发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