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偏好及其市场反应

作 者: 倪晓燕
导 师: 罗宏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务管理
关键词: 亏损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操纵 真实交易操纵 市场反应
分类号: F2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直是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重点领域。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西方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术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兴起,盈余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背景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受到关注。市场的制度性特征、股票发行的核准制等政府行政手段的影响,使上市资格在中国成为一项具有很高价值的“壳”资源。未上市公司想方设法取得上市资格,已上市公司会想方设法保住上市资格,以便能够利用资本市场来获得更多的利益。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1规定:对于最近三年发生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将责令该上市公司暂停股票交易。若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亏损,上市公司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也就是说,保有上市资格是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存在退市风险。公司是否亏损,即会计利润是否为正是上市公司会否受到退市惩罚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保牌,亏损上市公司会想方设法扭亏为盈。然而,上市公司出现亏损非一日之故,积重难返,往往不可能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其经营业绩,在这种情况下,亏损上市公司会有强烈的诱因进行盈余管理。以往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多以可操控性应计等会计手段盈余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弹性的减小,证券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和完善,会计手段盈余管理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加上学术界对会计手段盈余管理研究的深入使得市场投资者对会计手段盈余管理的认识度提高,公司必然会寻找新的更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2005年后,国外学者开始重视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研究,研究表明公司会通过操纵真实活动等非会计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Cohen(2008)的研究发现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操纵盈余管理行为,但交易操纵盈余管理活动却显著增加。在中国,2007年新准则实施后,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受到压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政策的可操作性,客观上应该提高了盈余质量。那么,新会计准则是否会给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影响?是否也如美国SOX法案一样会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由会计应计操纵转向进行真实活动操纵?本文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逻辑回归模型分年度研究了我国2004-2009年亏损上市公司扭亏动机下的盈余管理手段,得出结论:应计项目操纵仍是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主要手段。但是,应计项目操纵程度近年来有所下降,而真实活动操纵型盈余管理则逐年增加。这种趋势在2007年后更显著,表明新准则确实对应计项目操纵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只有当投资者无法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时,盈余管理才是有现实意义的。关于投资者能否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问题至今尚未有定论,有些经验研究得出的结论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而且,以往关于盈余管理市场反应的研究都是以总的盈余管理程度为研究对象,并未区分盈余管理不同手段进行研究。事实上,投资者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认知程度并不一定相同,很有可能投资者可以识别出其中一种而不能识别另一种。本文第二个研究问题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亏损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是否会产生市场反应,是否会有不同的市场反应。亏损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上非常特殊的群体,大多数投资者进行亏损公司的投资决策时都会比较谨慎,都会意识到扭亏为盈的亏损公司可能会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在已经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投资者必然会对亏损公司的会计盈余数据更加关注,多加研究。比起其他公司,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更有可能被投资者识别出来。若是投资者确实能够识别出亏损公司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这种识别会达到什么程度?投资者能否区分公司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并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些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市场投资者对不同盈余管理手段的反应。回归结果并未发现显著的证据证明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反应。同时发现,投资者对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认知程度存在显著差别。市场对应计项目操纵盈余管理行为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行为。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阐述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并重点评述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市场反应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三部分:理论分析。定义本文的两个主要概念,将亏损公司定义为会计净利润小于零的公司,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制度范围内,运用会计方法及非会计方法来调节会计利润,以满足管理层私人利益或实现企业当期价值最大化的误导性的、降低盈余质量的各种行为。介绍我国亏损公司特有的盈余管理动因,最后从成本和实施可能性两个方面分析公司盈余管理手段选择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偏好研究。在这部分,首先对亏损公司盈余管理相关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两个基本假设:假设1:亏损公司扭亏为盈可能性与其应计项目操纵程度成正比。假设2:亏损公司扭亏为盈可能性与其真实活动操纵程度成正比。本文选取我国2004-2009年度的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年度对亏损公司扭亏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实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分年度Logit回归结果显示:假设1在各年度均通过检验,应计项目操纵盈余管理在各年度都对亏损公司扭亏有显著贡献,假设2仅在2007、2009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扭亏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存在从主要依赖应计项目操纵向应计项目操纵与真实活动操纵并重转变的趋势。将研究年度分为新准则期与旧准则期,分别对两个时期的扭亏公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准则的实施促使了扭亏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转变。第五部分: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市场反应研究。本文以2004-2009年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检验了资本市场对扭亏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反应程度。回归结果显示,市场投资者虽然有公司会进行应计操纵盈余管理的意识,但并未有显著证据证明投资者能够识别出公司应计操纵盈余管理程度。而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尚未受到投资者的重视,投资者既无法识别真实活动操纵,也没有公司会进行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的意识。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启示。这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结果做出总结,提出本文的不足及局限性,提出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从更深层次理解会计盈余信息的形成及其作用机制,并可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信息含量。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立足于盈余管理手段的视角,分析了扭亏公司管理层对不同盈余管理手段的选择偏好。有助于监管部门制定对应的监管方法规范上市公司的不同盈余管理行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2)分年度研究了扭亏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分析了盈余管理手段选择的时间趋势,探讨了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手段选择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完善相关法规,改进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可信度。(3)分析了市场对不同盈余管理手段的反应,丰富了盈余管理反应方面的研究内容,提醒投资者关注真实活动操纵盈余管理手段。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本文将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仅在大体上分为应计项目操纵和真实活动操纵两类,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2)本文在研究时忽略了应计项目操纵和真实活动操纵之间的替代性,而这可能会对研究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4
1. 绪论  14-20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4-17
  1.2 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17-20
    1.2.1 本文的研究结构  17-18
    1.2.2 本文研究方法  18-20
2. 文献综述  20-31
  2.1 盈余管理动机文献综述  20-23
  2.2 盈余管理方式文献综述  23-26
  2.3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6-28
  2.4 盈余管理市场反应文献  28-31
3.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31-42
  3.1 亏损公司界定  31-33
    3.1.1 亏损公司类型  31-32
    3.1.2 本文对亏损公司定义  32-33
  3.2 盈余管理界定  33-34
    3.2.1 目前盈余管理的主要争论  33-34
    3.2.2 本文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  34
  3.3 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盈余管理动因  34-38
    3.3.1 我国资本市场效率不高  34-36
    3.3.2 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  36
    3.3.3 上市"壳资源"的内在价值  36-38
    3.3.4 我国独特的退市制度规定  38
  3.4 盈余管理的手段  38-42
    3.4.1 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38-39
    3.4.2 操纵真实经济活动进行盈余管理  39-40
    3.4.3 管理层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手段的原因  40-42
4.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偏好研究  42-53
  4.1 研究假设  42-43
  4.2 样本选择  43-44
  4.3 盈余管理变量定义  44-47
    4.3.1 应计项目操纵盈余管理替代变量的度量  44-45
    4.3.2 真实经济活动操控盈余管理替代变量的度量  45-47
  4.4 模型构建  47-48
  4.5 实证分析  48-53
    4.5.1 描述性统计  48-50
    4.5.2 回归分析  50-53
5.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市场反应研究  53-56
  5.1 理论假设  53-54
  5.2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54-55
    5.2.1 市场反应替代变量—非正常报酬率定义  54
    5.2.2 市场反应的模型构建  54-55
  5.3 实证回归  55-56
6. 研究结论和启示  56-59
  6.1 研究结论  56-57
  6.2 政策建议  57-58
  6.3 研究局限性和不足  58-59
参考文献  59-63
后记  63-64
致谢  64-65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5

相似论文

  1. 我国年报重述的短期市场反应,F832.51;F224
  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F276.6;F224
  3. 扭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之间关系的研究,F275
  4. 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盈余管理度的相关性研究,F275
  5. 企业融资结构变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研究,F275
  6. 基于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研究,F272;F224
  7.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F275
  8.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的实证研究,F275
  9.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分析,F224
  10.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F275
  11. 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F293.33
  12. 旋转门效应、政府干预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F275
  13. 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F272;F224
  14. 大股东控制、定向增发与盈余管理,F276.6;F224
  15. 上市公司自愿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因素研究,F276.6;F224
  16.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支持行为市场反应研究,F224
  1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F275;F224
  18. 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F275;F224
  19.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政策与企业盈利的实证研究,F224
  20. 基于公允价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F27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财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