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言论差异与媒体公共性的建构-以都市报时评为中心的研究

作 者: 杨雨丹
导 师: 黄艺晓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都市报 时评 媒体公共性 言论差异
分类号: G2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评论是体现媒体公共性的重要文体,而都市报是中国新闻改革和媒体市场化发展中独特而典型的代表,在都市报发展转型的过程中,都市报时评兴起并整体推动了时评中兴。本文以都市报时评为研究对象,力图呈现媒体公共性在中国具体的表现形态和实践策略,分析媒体公共性建构的制约因素,探讨媒体公共性建构可能的方向与路径。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广州、上海两地的四份都市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评论内容、评论方式、评论发展等方面,都市报时评存在明显差异。言论差异的存在,既与地方政治控制和市场力量强弱密切相关,也显著受到媒体从业者及时评作者理念的影响。通过考察都市报时评的发展历史,分析制约都市报时评表现的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都市报时评以一种局部、差异、能动的方式实践着媒体公共性,而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时评的风格、水平、规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媒体公共性是媒体在面向公众、服务于公共利益、促进公共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属性,媒体实践是理解和建构媒体公共性的关键所在。都市报时评作为媒体公共性的一种话语实践,在不同的层面上实践并建构着媒体公共性,而不同都市报时评之间的差异,对于媒体公共性的建构具有积极意义。言论差异表明,在政治控制和市场控制相似的环境中,行动者及其能动性在言论空间的建构中作用巨大,而多元和差异的媒体言论实践不仅有益于媒体的良性竞争,也为多元利益的表达和媒体公共性的建构提供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目前来看,国家政治权力强大,公民社会弱小,要实现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需要市场经济推动公民社会成长。但是,市场力量对媒体公共性有开拓和侵蚀的双重作用,都市报植根于市场,其时评公共性的表现是有限的,低层次的。都市报时评公共性的提升,应重视媒体实践主体的能动性,鼓励差异化的言论生态和多元意见的表达,同时媒体应增强与知识分子、社会公众的联系与互动,实现媒体公共性的主体建构。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媒体公共性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媒介融合,都市报扩大了读者群,增加了用户黏性,获得了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在都市报群体及时评作者当中,共同的价值观正逐步形成,个体、差异的言论空间正逐步融合成为广泛而有共鸣的舆论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一章 绪论  8-27
  第一节 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及意义  8-11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1-18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18-22
  第四节 核心概念  22-24
  注释  24-27
第二章 媒体公共性及其实现路径  27-43
  第一节 公共性观念及其发展  27-31
    一、公共性观念溯源  27-28
    二、哈贝马斯等人对公共性的理解  28-31
  第二节 媒体公共性及其实践路径  31-36
    一、什么是媒体公共性  32-34
    二、媒体公共性的实现路径  34-36
  第三节 都市报时评:媒体公共性的一种话语实践  36-41
    一、中国媒体的公共性表现  37-39
    二、都市报及其时评的公共性彰显  39-41
  注释  41-43
第三章 都市报时评的差异——一项内容分析  43-66
  第一节 各报评论内容分析  43-47
    一、评论对象  43-46
    二、评论地域  46-47
  第二节 各报评论方式分析  47-55
    一、评论类型  47-50
    二、评论立场与功能  50-52
    三、版面特点  52-54
    四、作者来源  54-55
  第三节 各报评论的发展变化  55-61
    一、时间起点  56-57
    二、周期与频率  57
    三、阶段与变化  57-61
  第四节 内容分析的结论  61-65
    一、四报评论的排序和差异序列  61-63
    二、地区差异的部分表现  63-64
    三、推论时评差异的重要原因:行为者差别  64-65
  注释  65-66
第四章 言论差异的生成与意义  66-84
  第一节 言论差异的产生  66-76
    一、都市报的产生及特点  66-68
    二、时评的兴起及都市报言论空间的出现  68-73
    三、都市报的分化及言论空间的变化  73-76
  第二节 言论差异的结构性因素  76-80
    一、差异化的原因分析  76-77
    二、政治控制、市场驱动、专业和社会力量三者间的矛盾互动  77-79
    三、行动者差别——微观与中观变革的重要力量  79-80
  第三节 言论差异的意义  80-82
    一、充分表达多元的利益  80
    二、凸显行动者的能动性  80-81
    三、推动媒体公共性建构  81-82
  注释  82-84
第五章 媒体公共性建构中的力量与博弈  84-113
  第一节 强国家弱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构  84-90
    一、公民社会的概念及发展  84-86
    二、中国的公民社会及其力量  86-89
    三、大众传媒在中国公民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89-90
  第二节 市场力量对媒体公共性的开拓和掣肘  90-101
    一、市场化媒体对媒体公共·性的推进  91-95
    二、市场力量对媒体公共性的侵蚀  95-101
  第三节 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的联合  101-110
    一、媒体从业人员的主动性  102-104
    二、知识分子的公共发言  104-108
    三、公众意见的呈现与象征  108-110
  注释  110-113
第六章 重思媒体公共性的建构  113-121
  一、多元与差异:公共性建构的基石  113-115
  二、主体建构:公众的代表、联系与形成  115-117
  三、技术手段:技术融合、媒体联合  117-119
  注释  119-121
附录:四报时评内容分析的分类编码表  121-122
参考文献  122-138
后记  138-140

相似论文

  1. 城市文化与都市报研究,G216.3
  2.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3. 关于我国都市类报纸讣闻报道的探讨,G212
  4. 新时期我国都市报副刊现状及其文化使命,G213
  5. 从都市报微博看都市报的数字化转型,G216.2
  6. 都市报经济报道问题研究,G212
  7. 《半岛都市报》品牌工程建设研究,G219.2
  8. 报纸定位与新闻呈现差异化关系的研究,G216.2
  9. 都市类报纸评论周刊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分析,G212
  10.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时评专栏研究,G213
  11. 金融危机下,纸质媒体返乡农民工报道的比较研究,G212
  12. 都市类报纸法制新闻娱乐化倾向的研究,G212
  13. 《新京报·地球周刊》图片特色研究,G213
  14. 《南方都市报》汶川地震新闻图片特色、问题与对策研究,G213
  15. 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G212
  16. 都市类报纸品牌忠诚度研究,G216.3
  17. 《南方都市报》杂志化倾向研究,G219.2
  18. 《燕赵都市报》的品牌经营分析,G216.3
  19. 中国都市报新闻结构性分析,G216.3
  20. 框架理论视角下党报和都市报民生新闻的比较研究,G216.3
  21. 《南方都市报》网络民意报道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新闻采访和报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