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的CFD分析与加热策略设计

作 者: 杨杰
导 师: 刘清惓
学 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专 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关键词: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 加热策略 计算流体动力学 高空气象观测 瞬态分析
分类号: TP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可实现大气湿度连续探测,为了提高双加热湿度传感器的响应速度,需将其裸露在探空仪外部,与气流直接接触。此时,液滴、冰晶等水凝物覆盖在双加热湿度传感器表面,容易导致其测量精度和响应速度降低。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响应速度,有必要对双加热湿度传感器进行除湿处理。本文采用Pro/E建立四种尺寸的双加热湿度传感器三维模型;利用ICEMCFD中模块化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网,得到了较高的网格质量,降低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精度;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稳态分析模拟出两个湿度传感器不同间距下的相互影响情况,利用瞬态分析模拟出升温时间和降温时间特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探空仪上升速度为6m/s的条件下,尺寸为6mm×4mm×0.625mm的双加热湿度传感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3mm;尺寸为3mmx2mm×0.5mm的最小距离为1.5mm;尺寸为1.5mm×1mm×0.4mm的最小距离为1mm;尺寸为0.75mm×0.5mm×0.4mm的最小距离为0.8mm。根据仿真实验结果,针对尺寸为6mm×4mm×0.625mm的双加热湿度传感器,高空和低空模式分别采用温度降幅为40℃和46℃的测量周期;尺寸为3mm×2mm×0.5mm的高空和低空模式分别采用温度降幅为42℃和48℃的测量周期;尺寸为1.5mm×1mm×0.4mm和0.75mm×0.5mm×0.4mm的高空和低空模式均采用温度降幅为48℃的测量周期。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第一章 绪论  8-17
  1.1 高空湿度探测的挑战性问题  8-9
  1.2 湿度传感器研究进展  9-15
    1.2.1 国内湿度传感器研究进展  10-12
    1.2.2 国外湿度传感器研究进展  12-15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17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  17-29
  2.1 无线电探空仪  17-18
  2.2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加热功率加载方案  18
  2.3 计算流体动力学  18-22
    2.3.1 CFD的三大控制方程  19-20
    2.3.2 CFD的基本思想  20-21
    2.3.3 CFD分析中使用的网格划分方法  21-22
    2.3.4 CFD的数值计算方法  22
  2.4 流固耦合传热  22-24
  2.5 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  24-29
    2.5.1 稳态算法与瞬态算法  25-26
    2.5.2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  26
    2.5.3 定常流与非定常流  26
    2.5.4 层流与湍流  26-27
    2.5.5 SIMPLE算法  27-28
    2.5.6 边界条件  28-29
第三章 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参数的设定  29-37
  3.1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建模及网格划分  29-32
    3.1.1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建模  29-31
    3.1.2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网格划分  31-32
  3.2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物性参数  32-33
  3.3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外部气象环境的确定  33-34
  3.4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流固耦合传热理论分析  34-35
  3.5 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  35-37
    3.5.1 边界条件的设定  35
    3.5.2 计算方法  35-37
第四章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CFD仿真分析  37-59
  4.1 不同简化模型对比  37-38
  4.2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的间距对传热的影响  38-43
  4.3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稳定段加热功率  43-46
  4.4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升温时间与降温时间  46-54
    4.4.1 升温时间  46-50
    4.4.2 降温时间  50-54
  4.5 双加热湿度传感器测量周期  54-59
第五章 加热策略设计  59-62
  5.1 加热策略  59
  5.2 加热策略设计  59-62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2-65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63
  6.2 初步解决的问题  63-64
  6.3 后续研究设想及展望  64-65
参考文献  65-69
致谢  69-70
作者简介  70

相似论文

  1. 基于物理模型的真实感流体实时仿真技术,TP391.41
  2. 基于Pro/E喷头流道建模与流场模拟试验研究,TP391.72
  3. “V”型内锥式流量计流出系数的三维仿真研究,TH814
  4. 汽车零部件的道路模拟实验台理论与试验研究,U467.3
  5. 沙尘暴导致输电导线产生电晕的机理研究,TM851
  6. CRH2-300型动车组M1车有限元分析及舒适性,U266
  7. 隧道LED灯具系统级热管理及强化散热机理研究,U453.7
  8. 微型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优化与血液损伤预测,R318.6
  9. 基于传输线网络的互连电热瞬态分析,TN405.97
  10. 基于CFD方法的起重船水动力系数计算,U674.35
  11. 半潜式平台发电机排气系统烟气扩散数值仿真研究,U674.381
  12. 水土耦合作用下的库岸滑坡时变可靠度模型研究,P642.22
  13. 发动机燃烧引起的表面振动预测研究,TK401
  14. 迷宫密封非线性气动力研究,TH136
  15. 全回转起重机长桁架起重臂的起重特性研究,TH21
  16. 某型舰载电子设备冲击响应分析研究,U674.703.3
  17. 梅钢2#连铸机大包回转轴承的研究,TF341.6
  18. H型钢在凿井井架中的应用与研究,TD541
  19. 大型渠道混凝土振动密实成型数值模拟研究,TV544
  20. 两个离散时间排队系统建模和性能分析,O226
  21. 湿式电除尘器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X70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元件、部件 >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