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作 者: 肖银辉
导 师: 岳云强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学生 人格 健全人格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反映的文化形态,对当前和未来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迅速发展,对新科技、新事物有着无限渴望并且自身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中国网络人口中的主要力量。大学时期是青年社会化的后期,他们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化渠道和手段,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网络等都对青年的社会化进程产生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群体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了网络文化的深刻影响。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具有信息容量大、快捷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它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宽了大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促进了大学生人格的积极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使部分大学生的人格产生偏离或扭曲。人格是一个人所表现的稳定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大学生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高校的任务和职责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国家、人民和社会都需要的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如何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如何有效地克服因沉迷网络造成的人格偏离,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大学生作为当前网民的主要群体,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利用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接着归纳我国人格教育的经验与方式,探索并指出可以进一步借鉴的西方及当代人格教育的思想与经验;探索并指出网络文化与人格教育的关系,利用网络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将其作为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进而阐明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一些可行的理论和实践的方式,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3
第一章 绪论  13-19
  1.1 研究的背景  13-14
  1.2 研究的意义  14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4-17
    1.3.1 国外的研究状况  15-16
    1.3.2 国内的研究状况  16-17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7-19
    1.4.1 研究方法  17
    1.4.2 研究思路  17-19
第二章 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19-25
  2.1 网络文化的内涵  19-20
  2.2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20-22
    2.2.1 开放性  20
    2.2.2 虚拟性  20-21
    2.2.3 交互性  21-22
    2.2.4 平等性  22
  2.3 网络文化的功能  22-25
    2.3.1 网络文化具有传媒功能  22-23
    2.3.2 网络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23
    2.3.3 网络文化具有娱乐功能  23
    2.3.4 网络文化具有教育功能  23-25
第三章 人格教育理论探析  25-35
  3.1 人格、健全人格及人格教育  25-27
    3.1.1 人格的概念  25-26
    3.1.2 健全人格的内涵  26
    3.1.3 人格教育的界定  26-27
  3.2 中国人格教育理论  27-30
    3.2.1 中国古代人格教育理论  27-28
    3.2.2 中国近现代人格教育理论  28-29
    3.2.3 中国当代人格教育理论  29-30
  3.3 西方人格教育理论  30-35
    3.3.1 西方学者的人格教育理论  31-32
    3.3.2 马克思的人格教育理论  32-35
第四章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人格教育  35-43
  4.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  35-38
    4.1.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积极影响  35-36
    4.1.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消极影响  36-38
  4.2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38-43
    4.2.1 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8-39
    4.2.2 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39-40
    4.2.3 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立业的需要  40-43
第五章 网络时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对策  43-51
  5.1 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43-44
    5.1.1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43
    5.1.2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43-44
    5.1.3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44
  5.2 加强网络的监控与管理  44-46
    5.2.1 建立网站监控和管理系统  45
    5.2.2 建立网上信息反馈和激励机制  45-46
    5.2.3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急干预机制  46
  5.3 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46-48
    5.3.1 家庭、学校、社会等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对策  46-47
    5.3.2 大学生自身培育其健全人格的教育对策  47-48
  5.4 建立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网络系统  48-51
    5.4.1 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49
    5.4.2 完善网络建设,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7
致谢  57-59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9-61
作者与导师简介  61-63
附录  63-64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4. 中学生人格特质、知觉父亲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G631
  5.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6.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7.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8.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9.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0.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2.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3.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4.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5.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6.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8.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9.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20. 小学语文教材风波修辞析,G623.2
  21.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