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效性研究

作 者: 石倩
导 师: 王富强
学 校: 河北工业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负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大学生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效性研究——对教育主、客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以有相关论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除按以往思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外,还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效性研究。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学生的负效性研究为突破口,力求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的负效现状。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负效行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治倾向模糊或错误、职业认同度低、教育内容片面、教育方法落后。为改变其存在的负效现状,进而提出克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效性的对策,包括四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效性评估体系以及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自我教育负效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责任意识弱化、观念偏西化传统道德理念消解、自我管理目标战略短缺。根据其存在的负效行为,提出克服大学生自我教育负效性的对策,包括三个方面: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创设良好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氛围,从而抑制大学生自我教育负效性的形成,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工作中应当避免出现负效行为,改变负效现状;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力求改变自我教育的负效行为,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教与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期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6
  §1-1 研究论域、思路与方法  9-11
    1-1-1 主要研究论域  9-10
    1-1-2 基本研究思路  10
    1-1-3 主要研究方法  10-1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2
    1-2-1 研究目的  11
    1-2-2 研究意义  11-12
  §1-3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6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2-1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16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效性的理论界说  16-20
  §2-1 教育正负功能矛盾的共时性结构  16-18
    2-1-1 教育功能的内涵  16
    2-1-2 教育正负功能矛盾的理论界定  16-18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效性的内涵  18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效性的研究内容  18-20
    2-3-1 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研究  18-19
    2-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存在的问题  19-20
    2-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环体存在的问题  20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负效性行为表现及解决对策  20-25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体系结构  20-21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效性行为表现  21-24
    3-2-1 世界观异化,政治倾向模糊或错误  22
    3-2-2 人生观异化,职业认同度低  22-23
    3-2-3 教育内容片面,缺乏针对性  23
    3-2-4 教育方法落后,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3-2-5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凸显,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23-24
  §3-3 克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效性的对策  24-25
    3-3-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师能水平  24
    3-3-2 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24-25
    3-3-3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效性评估体系,提高教育实效性  25
    3-3-4 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全员“大德育”教育格局  25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负效性行为表现及解决对策  25-28
  §4-1 大学生自我教育负效性行为表现  26-28
    4-1-1 社会责任意识弱化,交际能力较差  26
    4-1-2 观念偏西化、传统道德理念消解  26-27
    4-1-3 自我管理目标战略短缺,创新意识不足  27-28
  §4-2 克服大学生自我教育负效行为的对策初探  28
    4-2-1 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抑制自我教育负效应的形成  28
    4-2-2 培养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  28
    4-2-3 创设良好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氛围,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28
第五章 结论  28-30
参考文献  30-32
附录 A  32-37
致谢  37-38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38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5.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6.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7.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8.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9.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10.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1.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3.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14.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5.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6.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17.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18.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9.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20.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21.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