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探索研究

作 者: 张迎春
导 师: 刘文汇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比较 意义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体现出了一个过程。从这一过程来看,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正是由于历史上人们对于“和谐”理想的不断追求,才为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位领导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们都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作出过诸多论述,其思想体系中都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思想内容。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标志着和谐社会思想走向了成熟。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临新的形势而作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决策。本文的研究脉络是:首先在理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审视这一过程,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此前提下,文章对中国共产党四位领导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共同特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另外,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个人思维方法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认识、对社会内部各方面关系和谐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看法、对和谐社会践行的特点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最后,文章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索的当代意义及启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创新为旗帜,必须协调好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一章 绪论  7-11
  一、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7-8
  二、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8-1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  11-15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11-12
  二、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12-13
  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和谐社会思想  13-15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演进  15-33
  一、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  15-19
    (一)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源泉是矛盾学说  15-16
    (二)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关键内容是统筹兼顾  16-18
    (三)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体现是群众路线  18-19
  二、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19-23
    (一) 和谐发展是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首要基础  19-20
    (二) 和谐稳定是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内容  20-22
    (三) 和谐公正是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理念  22-23
  三、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23-27
    (一) 民主与法制是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制度特征  24-25
    (二) 效率与公平是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体现  25-26
    (三) 发展与稳定是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集中反映  26-27
  四、胡锦涛的和谐社会思想  27-33
    (一) 以人为本是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主线  27-29
    (二) 二十八字方略是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内涵  29-31
    (三) 四位一体是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实践特征  31-33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比较分析  33-43
  一、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索的共同点  33-37
    (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33-34
    (二) 注重解决民生问题  34-35
    (三) 注意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35-36
    (四) 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6-37
  二、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索的不同点  37-43
    (一) 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不同  37-38
    (二) 对社会内部各方面关系和谐的理解不同  38-39
    (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看法不同  39-40
    (四) 对和谐社会践行的特点不同  40-43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索的当代意义及启示  43-4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3-44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44-45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创新为旗帜  45-46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46-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2.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3.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4.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5.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6. 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6
  7.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8.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9.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10.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1.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12.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13.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4.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5.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16. 晋江社会体育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G812.7
  17. 穗港中文报纸新闻标题语言比较研究,G213
  18. 公共档案馆社会责任研究,G270
  19. 河南省燃化集团并购仰韶华源燃气公司案例研究,F271
  20. 水田秸秆还田机埋草起浆装置的试验研究,S224.29
  21. 寄主种类和人工饲养对斑痣悬茧蜂的寄生选择和子代发育的影响,S476.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