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知行反差问题研究

作 者: 张梓杨
导 师: 郭新和;单玉华
学 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知行反差 道德认知 道德实践 知行合一
分类号: D6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道德发展呈正态趋势。但是,不同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对的挑战一直存在。时下,我国道德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是知行反差,它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研究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知行反差问题,有助于厘清新的历史条件下道德知行理论关系,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理论价值。把知行关系用于道德实践,对提升人们的道德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价值,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链条。论文绪论部分介绍该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这篇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第一部分研究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知行反差现象,这种现象多以知行错位、知行断裂、知行悖离几种类型存在,以当前社会中比较典型的知行反差事件为个案,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当前知行反差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普遍性、交叉性、多层次性。第二部分阐述知行反差现象之所以在当前中国的道德生活领域普遍存在,提出应从社会转型时期某些因素的制约(如市场经济产生的物化影响、传统道德制约的解构、道德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道德教育的某些偏失、道德主体的个体因素等几方面来探析究其原因。第三部分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集中考察古今中外哲学史上道德知行观的历史流变为基础,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三种理论资源,论证其优势及其历史局限性,为进一步展开论证提供理论支撑。第四部分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知行反差问题解决对策的一些思考,主张以强化道德教育、优化社会环境、提升个体道德素质、推进道德实践为角度,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知行反差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试图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培养时代道德精神提供一种思路。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强调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将知与行两者相结合、相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知行观的客观指向。解决知行反差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逐步解决的过程。同时每个人都需要认真面对,努力创造和维护一个道德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3
1 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知行反差现象  13-20
  1.1 知行反差的现实表现  13-15
    1.1.1 知行反差的具体表现  14
    1.1.2 知行反差的个案分析  14-15
  1.2 知行反差的基本类型  15-18
    1.2.1 知行错位  16
    1.2.2 知行断裂  16-17
    1.2.3 知行相悖  17-18
  1.3 当前中国社会知行反差现象的特点  18-20
2 知行反差问题的原因分析  20-29
  2.1 社会转型时期某些因素的制约  20-23
    2.1.1 市场经济产生的物化影响  20-21
    2.1.2 传统道德制约的解构  21
    2.1.3 道德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  21-23
  2.2 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23-24
  2.3 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  24
  2.4 道德教育的某些偏失  24-27
    2.4.1 道德教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25
    2.4.2 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25-26
    2.4.3 家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6-27
  2.5 道德主体的个体因素  27-29
    2.5.1 道德认知道德实践的个体差异性  27-28
    2.5.2 个体道德认知领域的局限  28-29
3 道德知行观的理论梳理  29-41
  3.1 中国传统的道德知行观  29-33
    3.1.1 中国传统知行观简要梳理  29-33
    3.1.2 中国传统知行观的优势与局限性  33
  3.2 西方的道德知行观  33-36
    3.2.1 西方道德知行观的简要梳理  34-36
    3.2.2 西方道德知行观的优势与局限性  36
  3.3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知行观  36-41
    3.3.1 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知行观  37
    3.3.2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知行观  37-41
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解决知行反差问题的对策思考  41-54
  4.1 强化道德教育  41-44
    4.1.1 强化新的道德教育理念  41-42
    4.1.2 整合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2-43
    4.1.3 完善道德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43-44
  4.2 优化社会环境  44-46
    4.2.1 构建和谐共处的人际环境  44-45
    4.2.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5-46
    4.2.3 净化社会道德风气  46
  4.3 提升个体道德素质  46-50
    4.3.1 培养个体道德主体精神  47
    4.3.2 继续强化个体道德认知  47-48
    4.3.3 树立个体道德信仰  48-50
  4.4 推进道德实践  50-54
    4.4.1 强化道德榜样的激励作用  50-51
    4.4.2 建立健全道德奖惩机制  51-52
    4.4.3 加强道德的法制化建设  52-54
5 结语  54-55
参考文献  55-59
附录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当代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及道德实践研究,B82-05
  2. 实践对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的价值与实现,G641
  3. 浅论王阳明“知行合一”说,B248.2
  4. 对我国行政人员道德认知的探究,D630.3
  5. 道德情绪与道德认知对大学生道德两难判断的影响研究,G641
  6. 美国高校德育研究,G641
  7. 论生态道德实践,B82-05
  8.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比较研究,B82
  9. 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认知研究,G41
  10. 基于道德认知角度的我国网络伦理问题研究,B82
  1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G41
  12. 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衔接培养初探,G641
  13. 从《论语》看孔子的天命观与道德实践,B82-09
  14. 童话道德教育方式下幼儿道德认知发展研究,G611
  15. 小学生道德认知条件的研究,G621
  16. 学生的惩罚认知及其发展,G40
  17. 护生道德认知水平与职业态度的相关性研究,R47-4
  18. 伦理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224
  19. 简论王阳明的心性论,B248.2
  20. 情绪体验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及其德育价值研究,B842-0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道德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