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建模与分析

作 者: 周程灏
导 师: 王治乐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光学工程
关键词: 红外 偏振成像 NETD MRTD 作用距离
分类号: TN2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红外成像技术在工业、军事和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评估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是完善红外成像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提升系统设计质量、减少设计成本、缩短研制周期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偏振探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也成为红外成像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分析了红外偏振成像的原理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红外成像系统构建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并且在现有红外成像系统性能模型的基础上,对构建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进行建模分析。论文分析说明了红外偏振成像原理和多种成像系统的结构,并比较了当前常用系统结构的优缺点和实用性,选定一种结构作为本文研究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在现有热像仪的基础上构建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影响作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大体可归为三方面:目标辐射特性、大气传输特性、红外成像系统结构与性能。在分析作用距离时首先对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分析和描述,用温差来表示目标和背景辐射能量差异,用偏振对比度来表示目标和背景的辐射偏振特性差异。然后对目标和背景的温差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用于作用距离的估算。最后在现有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评估模型。针对点源目标以等效噪声温差(NETD)为基础建立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估算模型,针对扩展源目标以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为基础建立系统作用距离估算模型。并以本文设计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为例,对其普通成像和红外偏振成像时的作用距离进行了评估,并比较分析了评估结果。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7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6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16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6-17
第2章 红外偏振成像原理和方法  17-26
  2.1 红外偏振成像的作用机理  17
  2.2 红外偏振特性的描述  17-18
  2.3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关键技术  18-19
  2.4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方案  19-24
    2.4.1 非实时成像技术方案  19-22
    2.4.2 实时成像技术  22-24
  2.5 系统结构分析比较  24-25
  2.6 本章小结  25-26
第3章 目标和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与辐射的传输  26-36
  3.1 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  26-31
    3.1.1 目标和背景辐射特性  26-28
    3.1.2 目标与背景的温差  28-29
    3.1.3 目标与背景的偏振特性差异  29-31
  3.2 目标和背景的温差传递模型  31-35
    3.2.1 灰体目标和背景的温差  31-32
    3.2.2 目标和背景的温差传递模型  32-33
    3.2.3 偏振片对目标和背景温差的传递模型  33-35
    3.2.4 温差的传递模型  35
  3.3 本章小结  35-36
第4章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评价  36-48
  4.1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性能评价模型结构  36-37
  4.2 红外成像系统的基本参数  37-40
  4.3 红外成像系统性能评价的主要参数  40-43
    4.3.1 噪声等效温差  40-42
    4.3.2 最小可分辨温差  42-43
  4.4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估算  43-47
    4.4.1 点目标作用距离模型  43-45
    4.4.2 扩展源目标作用距离模型  45-47
  4.5 本章小结  47-48
第5章 作用距离计算示例  48-55
  5.1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构建  48-50
    5.1.1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  48
    5.1.2 红外成像系统选取  48-50
  5.2 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  50
  5.3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计算  50-52
  5.4 作用距离比较分析  52-54
  5.5 本章小结  54-55
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61-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热天平上城市固体废弃物热解及燃烧特性研究,X705
  2. 空中目标与背景的红外图像仿真技术研究,TP391.41
  3. 红外超光谱图像的虚拟探测器研究,TP391.41
  4. 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甲烷浓度检测仪,TP216
  5. 铝胁迫下小黑豆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及其铝胁迫响应基因的鉴定,S529
  6.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7. 铋掺杂硅磷酸盐玻璃近红外发光性质及机理研究,TQ171.1
  8. 芦苇硫酸盐浆氧脱木素和二氧化氯漂白研究,TS745
  9.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尖椒叶片生长信息获取中的应用,S641.3
  11. 红外光谱法对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性质的研究,O647.2
  12. 近红外量子点荧光集光太阳能光伏器件的制作和性能,TM914.4
  13. 上尿路结石成分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R691.4
  14. 维生素类清除自由基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TS201
  15. 基于红外传感的二氧化碳测量装置,TP212
  16. 凯氏定氮法和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蛋白类原料的比较研究,S816
  17. 硝酸根分子振动的计算与测量,O641.1
  18. 微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液态奶中富马酸二甲酯测定中的应用,TS252.7
  19. SiO2纳米微孔绝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TB383
  20. 竹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TB332
  21. 驾驶员眼睛开闭状态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开发,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 红外技术及仪器 > 红外技术的应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