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时频域精密控制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研究

作 者: 顾晓蓉
导 师: 曾和平; 陆卫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光学
关键词: 单光子频率上转换 红外超灵敏探测 全光同步泵浦 非线性频率变换
分类号: TN21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红外光子在光纤和大气中低损耗的传输特性使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和民用技术的多个层面。其关键技术——红外单光子灵敏探测,在量子信息处理与存储、量子保密通信、高分辨率分子光谱测量、大气污染与生物发光检测、非破坏性物质分析等诸多领域中都有重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红外探测器性能却不尽人意,半导体材料探测器探测效率低噪声大,超导探测器性能优越却造价昂贵且工作条件苛刻。频率上转换探测是一种新兴的红外单光子探测技术,该技术采用非线性和频过程将红外单光子“一对一”地转换到可见光波段,再通过性能卓越的硅探测器,实现高效率、低噪声的红外单光子探测,巧妙地规避了传统探测器在红外波段的性能不足。围绕着如何实现高效率、低噪声的红外单光子探测,本论文提出了时频域精密控制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方案。利用光纤激光技术,实现了信号光子与泵浦脉冲的时域同步和窄光谱匹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周期极化的铌酸锂晶体作为非线性介质,以全光同步的掺镱和掺铒锁模光纤激光器作为信号源和泵浦源的时频域精密控制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系统,实现了近红外单光子高效率低噪声探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验证了多纵模系统中,转换后的可见光子与未转换的红外光子之间的关联性。并将这套平台应用于红外光子数可分辨探测和红外高分辨上转换成像系统中,拓展了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本文将上转换信号光子的波长由近红外波段拓展到中红外波段,利用锁模脉冲泵浦中红外信号,在泵浦光包络内实现中红外信号的超灵敏探测。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概括如下:1.提出了全光同步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方案。该方案的优势在于,通过操控泵浦脉冲与信号光子在时域上高精度同步、频域上窄光谱匹配,极大地增强了非线性作用强度,从而保证了信号光的转换效率和系统整体的探测效率。同步脉冲泵浦方案将绝大部分的噪声限制在了泵浦脉冲的时间窗口内,极为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背景噪声。结合长波长泵浦方案,又进一步消除了由泵浦光的参量荧光产生的非线性背景噪声,从而实现了高效率、低噪声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系统的转换效率为81.1%,探测效率为27.5%,相应的背景噪声为1.5kcounts/s。2.从理论上分析了多纵模单光子频率上转换系统中红外信号光子的量子特性保持问题,实验上验证了转换后的可见光子与红外信号光子的“一一对应”关系,并通过它们的符合计数测量验证了红外信号光子的相干光特性在上转换过程中保持不变。3.应用时频域精密控制的红外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技术,实现了近红外光子数可分辨探测和近红外超灵敏成像。a)在时频域精密控制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硅基多像素光子计数器,实现了波长为1.04μm的光子数可分辨探测,系统整体探测效率为3.7%,相应的背景噪声为0.0002/脉冲。b)在该系统基础上,信号光子通过空间强度调制,形成二维空间成像,再在强泵浦场作用下转换到可见光波段,转换效率为33.5%,再通过高性能电子增强型CCD采集可见光成像信号,实现1.04μm的灵敏上转换成像系统。4.利用锁模脉冲泵浦实现了中红外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拓展上转换探测系统的信号光波长。信号光为连续输出的氦氖激光器,泵浦光为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在泵浦光包络内实现了64%的转换效率,探测效率为6.1%,相应的背景噪声仅为400counts/s。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目录  11-14
第一章 引言  14-18
  1.1 背景概述  14-15
  1.2 研究内容  15-18
第二章 背景介绍  18-29
  2.1 红外灵敏探测应用领域  18-19
  2.2 单光子探测器简介  19-24
    2.2.1 光电倍增管  19-20
    2.2.2 雪崩光电二极管  20-22
    2.2.3 量子点场效应管探测器  22
    2.2.4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22-23
    2.2.5 光子数可分辨探测器  23-24
  2.3 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的研究进展  24-28
  2.4 本章小结  28-29
第三章 理论基础  29-49
  3.1 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的理论基础  29-35
  3.2 准相位匹配技术  35-39
    3.2.1 准相位匹配技术发展概述  35
    3.2.2 准相位匹配技术实现机理  35-39
  3.3 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原理  39-44
  3.4 基于交叉相位调制的全光同步技术  44-48
    3.4.1 同步技术应用领域简介  44-45
    3.4.2 同步技术发展  45-46
    3.4.3 基于交叉相位调制全光同步原理  46-48
  3.5 本章小结  48-49
第四章 时频域精密控制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  49-61
  4.1 研究背景  49-50
  4.2 泵浦源与信号源  50-56
    4.2.1 泵浦源  50-53
    4.2.2 信号源  53-55
    4.2.3 同步系统  55-56
  4.3 上转换平台与分光探测系统构建  56-60
  4.4 本章小结  60-61
第五章 多纵模单光子频率上转换过程的量子特性研究  61-70
  5.1 概述  61-62
  5.2 多纵模单光子频率上转换的理论基础  62-64
  5.3 和频光子与红外光子对应关系的实验验证  64-69
  5.4 本章小结  69-70
第六章 同步脉冲泵浦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灵敏探测的应用  70-84
  6.1 红外光子数可分辨探测  70-77
    6.1.1 红外光子数可分辨探测概述  70-71
    6.1.2 基于同步脉冲泵浦红外单光子可分辨探测  71-76
      6.1.2.1 同步脉冲泵浦的上转换系统  72-73
      6.1.2.2 硅多像素点光子计数器  73-74
      6.1.2.3 光子数可分辨探测  74-76
    6.1.3 小结  76-77
  6.2 红外单光子灵敏成像  77-82
    6.2.1 同步脉冲泵浦系统  77-79
    6.2.2 上转换成像  79-81
    6.2.3 少光子上转换成像  81-82
    6.2.4 小结  82
  6.3 本章小结  82-84
第七章 中红外频率上转换探测  84-94
  7.1 中红外波段应用领域  84-85
  7.2 传统中红外探测器简介  85-88
  7.3 中红外频率上转换系统构建  88-91
  7.4 实验结果与分析  91-92
  7.5 本章小结  92-94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94-97
  8.1 总结  94-95
  8.2 展望  95-97
参考文献  97-111
科研成果和荣誉奖励  111-114
致谢  114

相似论文

  1. 介电晶体中非线性Cerenkov辐射的产生与调制,O437
  2. 全固态宽带可调谐光学参量发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TN25
  3. 固体RGB激光光源及其在显示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TN249
  4. 宽带连续可调谐的中红外激光器研究,TN248
  5. 光学超晶格多波长全固态激光器研究,TN248.1
  6. 光学超晶格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研究及材料的制备,O437
  7. 全固态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及热助推泵浦技术研究,TN248.1
  8. 空中目标抗干扰识别跟踪系统,TN215
  9. 基于μC/OS-Ⅱ的红外辐射测温系统研究,TN215
  10. 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TN215
  11. 天空背景下红外弱小目标的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TN215
  12. 红外成像人体测温系统软件设计,TN215
  13. 车载红外探测设备的扫描结构设计与应用,TN215
  14. 非致冷红外探测器后端工艺技术研究,TN215
  15. 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TN215
  16. 红外探测系统中相关关键技术研究,TN215
  17. 基于环境温度的热像仪综合校正及硬件实现,TN215
  18. 脉冲太赫兹成像实验研究,TN215
  19. 双色场电离惰性气体产生高次谐波与太赫兹波的联合测量,TN215
  20. 480×6扫描型长波制冷红外热像仪关键技术研究,TN215
  21.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系统研究与设计,TN21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 红外技术及仪器 > 红外探测、红外探测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