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代赎刑制度研究

作 者: 蒋旭姣
导 师: 李玉生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唐代赎刑 身份赎 非身份赎 历史地位 现代意义
分类号: D9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先秦时期产生的赎刑制度经过历代的发展在唐代趋于完善,并且为后世模本一直存续至清末。历史久远的赎刑制度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替换不仁道的五刑,它的长期存在证明了古代并不全是残酷的刑罚,改变了古代刑罚的传统形象,纠正了人们对传统法律的固有观念及心理。唐代赎刑有着可见的多样的法律渊源和完善的法律规定,这是前代赎刑所无法比拟的。通过梳理各种渊源中有关赎刑制度的法律规定,可以得出唐代赎刑是一项结构化、体系化的法律制度,具备实体性规范,而且还具备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它在实体上虽然依附于正刑但在程序上则是完全独立的。唐代赎刑可以分为身份赎和非身份赎两类,这一分类有利于区分出赎刑的合理内核以及不合理之处。身份赎主要是由议、请、减等贵族官员及其亲属即有“身份”的人所适用的赎刑,但不能因此断定赎刑就是一种特权制度,因为身份赎本身存在不适用的例外,而且它在整个封建法特权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弃而不用,所以不宜夸大赎刑的特权色彩。相反,赎刑的特权性在非身份赎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被弱化了,非身份赎主要包含老幼疾赎、过失赎、疑罪赎等不以身份来决定适用与否的各种情形,可为普通人所适用,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经比较,身份赎与非身份赎之间存在着发展历程、历史作用、实体、程序等方面的差异,而且非身份赎的影响力甚至要超过身份赎。总之,唐代赎刑制度所具备的详细规定、合理分类集前代之大成且影响后世深远,它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因此更应该对其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唐代赎刑制度存在不合理的一面,即身份赎所具有的特权性,虽然有所减弱但有违现代法律理念,应予以剔除。除去身份赎之后的赎刑制度就只有非身份赎,它有着合理的一面,值得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慎刑、罪过观念以及量化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前言  8-10
第一章 唐代赎刑制度概述  10-24
  一、唐代赎刑的概念  10-12
    (一) "赎刑"的词源与起源  10-11
    (二) 赎刑的概念  11-12
  二、唐代赎刑制度的法律渊源  12-17
    (一) 律  12-15
    (二) 令格式  15-17
  三、唐代赎刑制度的类型及共同规定  17-24
    (一) 类型  17-18
    (二) 共同规定  18-24
第二章 身份赎  24-36
  一、身份赎的适用条件  24-31
    (一) 身份赎的适用主体  24-26
    (二) 身份赎适用的刑罚  26-27
    (三) 身份赎的例外  27-31
  二、与相关身份制度之间的关系  31-36
    (一) 与议、请、减之关系  31-32
    (二) 与当、免、除之关系  32-35
    (三) 赎在身份制度中的地位  35-36
第三章 非身份赎  36-46
  一、非身份赎下各类赎刑的适用  36-44
    (一) 老幼疾赎  36-40
    (二) 过失赎  40-42
    (三) 疑罪赎  42-43
    (四) 其他个别规定  43-44
  二、与身份赎的比较  44-46
    (一) 纵向上  44
    (二) 横向上  44-46
第四章 唐代赎刑制度的评价  46-53
  一、唐代赎刑制度的历史地位  46-50
    (一) 集前代之大成  46-48
    (二) 影响后世深远  48-50
  二、唐代赎刑制度现代意义的检讨  50-53
    (一) 唐代赎刑的弊端  50-51
    (二) 唐代赎刑的价值  51-53
结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B224
  2. 北美殖民地时期弗吉尼亚议会制度研究,K712.3
  3.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N02
  4. 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B82-09
  5. 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国家机关建设思想研究,K27
  6. 《孝经》的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B823.1
  7. 孔子的“仁”及其现代意义研究,B222
  8. 中国古典美学“本色”范畴研究,I206.2
  9. 王夫之情景理论研究,I207.22
  10. “述而不作”与中国阐释学,I206.09
  11. 南朝的法制成就及历史影响,D929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D61
  13. 曹魏服饰研究,K236.1
  14. 试论孔子的政治观及其现代意义,D092
  15. 马克思政策思想研究,A811
  16. 试论查理大帝与加洛林文艺复兴,K5
  17. 毛泽东科学发展思想研究,A841.6
  18. 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研究,F092.7
  19. 试论张竞生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的历史地位,B83
  20. 近代墨学复兴思潮研究,B22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