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比较研究

作 者: 刘亮
导 师: 宁凌
学 校: 广东海洋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网络公关模式 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
分类号: D03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新的环境给我国政府的改革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的环境,我国政府如何真正的把握时代脉搏,做好转型社会的引导,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重新塑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的公共关系,成为时代发展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加强网络监管,把握网络舆论,利用网络这个虚拟化平台宣传党和政府的执政方针和政治理念,整合网络资源,消除不法言论和个别负面社会问题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带来的损毁,也是我国当代政府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政府网络公关作为研究课题,立足网络公关模式的视角,对现有的政府网络公关模式划分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证比较,最后对网络公关模式进行整合,提出良好政府网络公关模式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及构建的思路、原则和对策。以便为我国政府网络公关实践的发展指明方向。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最后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分四个小节重点阐述了政府网络公关的概念、形式、功能及影响因素。从政策、资源、文化、社会和技术5个方面阐述对政府网络公关的影响,为下文模式的划分和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政府网络公关模式的提出、构成与类型分析。首先提出政府网络公关模式的概念,然后分析其形成的内在机理和背景环境,最后对现有的模式分类进行总结补充,以政府公关态度为标准提出新的模式分类——主动型、从容型、应付型和冷漠型。第四部分,对政府公关态度视角下的政府网络公关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在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种模式进行优劣势分析,概括出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其他的划分标准及其模式,提出理想政府网络公关模式类型——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第五部分,对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进行构建。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首先对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以便大家有个清晰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构建的思路和原则。第六部分,构建的对策。该部分从网络公关载体建设、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整合、网络环境的清理及法制建设、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网络门户及网络机构的监管等5个方面提出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构建的建议,以供地方政府作为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21 导论  12-1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1.2 研究综述  12-17  1.3 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17-18  1.4 可能创新之处  18-192 政府网络公关的基本理论概述  19-29  2.1 政府网络公关的涵义及特征  19-22    2.1.1 政府网络公关的涵义  19    2.1.2 政府网络公关的基本特征  19-22  2.2 政府网络公关的形式和途径  22-24    2.2.1 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  22    2.2.2 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22-23    2.2.3 政府热线和领导信箱  23-24    2.2.4 民意调查和政府听证  24  2.3 政府网络公关的功能与作用  24-25    2.3.1 政府形象塑造与和谐社会建设  24-25    2.3.2 处理社会问题与维护社会稳定  25    2.3.3 良好舆论环境的构建  25    2.3.4 政府网络公关与政治民主化  25  2.4 政府网络公关的影响因素  25-29    2.4.1 网络监管政策与法制建设——政策  26    2.4.2 网络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能力——资源  26-27    2.4.3 风险社会对公共舆论带来的挑战——社会  27    2.4.4 网络时代的多元思想与意识形态安全——文化  27-28    2.4.5 网络世界的技术博弈与话语权的争夺——技术  28-293 政府网络公关模式的提出、构成与类型分析  29-40  3.1 政府网络公关模式的内涵  29  3.2 政府网络公关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  29-30    3.2.1 政府自身的原因  29-30    3.2.2 舆论环境的压力  30  3.3 政府网络公关模式形成的背景环境  30-33    3.3.1 公关主体的体系结构日趋丰满和细化  30-31    3.3.2 各地方政府的公关能力参差不齐  31-33  3.4 政府网络公关模式经验总结  33-36    3.4.1 以政府公关手段为标准  34    3.4.2 以政府公关主客体关系为标准  34-36  3.5 政府网络公关模式的重新划分  36-40    3.5.1 主动型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  37    3.5.2 从容型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  37-38    3.5.3 应付型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  38    3.5.4 冷漠型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  38-404 地方政府网络公关模式实证研究——基于公关态度的视角  40-44  4.1 主动型网络公关模式:以新疆建设兵团“最牛团长太太”事件为例  40-41  4.2 从容型网络公关模式:以广州法制办“咆哮哥”事件为例  41  4.3 应付型网络公关模式:以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为例  41-42  4.4 冷漠型网络公关模式:以湖南凤凰少女坠楼案为例  42-43  4.5 比较分析与总结  43-445 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的构建研究  44-47  5.1 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44    5.1.1 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的内涵  44    5.1.2 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的基本特征  44  5.2 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的构建思路与原则  44-47    5.2.1 构建思路  44-45    5.2.2 构建原则  45-476 双向-主动-引导型网络公关模式的构建对策  47-53  6.1 建设专业化的网络公关载体  47-48  6.2 加强网络公关资源的整合  48-49  6.3 加快网络环境的清理及法制建设  49-50  6.4 完善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制度  50-51  6.5 严格网络门户及网络机构的监管  51-537 结论与讨论  53-54  7.1 研究结论  53  7.2 研究展望  53-54参考文献  54-56致谢  56-57作者简介  57-58导师简介  58

相似论文

  1.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2.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3. 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研究,D630.1
  4.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5. 我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研究,D630
  6. 地方政府治理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631.1
  7. 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绩效评估研究,D625
  8.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与对策研究,D630
  9.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F301
  10.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11. 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D625
  12. 我国地方政府工商行政部门绩效评价研究,F203.9
  13. 区域一体化维度下的地方政府合作路径探析,F127
  1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及其应用研究,F812.5
  15. 提升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D625
  16. 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策略研究,D630
  17. 我国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若干对策研究,F831.59
  18. 地方政府一体化灾害预警体系构建研究,D625
  19. 加纳地方政府的新公共管理研究,D630
  20. 地方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角色定位,D922.18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国家理论 > 国家行政管理 > 地方行政管理、地方自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