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研究

作 者: 朱方凯
导 师: 欧阳文
学 校: 长沙理工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目标 马克思主义人学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是人精神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兴趣、态度、价值、欣赏和适应等方面的发展质量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者总体标准。长期以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认知传承轻情感教育,片面理解人性,局限追求人的发展,主体性张扬不够,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这样的问题:过于强调科学理性,忽视情感体验;固守课堂环境,远离日常生活;偏重认知积累,忽略行为改变等,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普遍不高。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探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的构建,旨在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与行为目标的和谐实现,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内化与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兴趣、需要等个性特征,注重提高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发展,从而不断推进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方面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为解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危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出发,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尝试构建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情感目标,即引起自觉注意目标,激发积极反应目标,促进主动内化目标,提高自主个性目标,并探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的可行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觉践行。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2
  1.1 选题缘起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7
    1.2.1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目标研究  12-14
    1.2.2 情感目标分类理论研究  14-16
    1.2.3 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6-17
  1.3 研究意义  17-19
    1.3.1 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17-18
    1.3.2 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  18
    1.3.3 有助于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8-19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9-20
  1.5 研究的创新点  20-2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精神内核及价值  22-32
  2.1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精神内核  22-26
    2.1.1 人之存在:现实中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22-24
    2.1.2 人之本质:实践中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4-25
    2.1.3 人之发展:发展中的人追求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25-26
  2.2.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时代价值  26-28
    2.2.1 为解决现代人生存危机提供新的视角  26-27
    2.2.2 为提升现代人的主体性提供理论支撑  27-28
    2.2.3 为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指明方向  28
  2.3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教育启示  28-32
    2.3.1 教育要张扬学习者的主体性  28-29
    2.3.2 教育要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良好个性  29-30
    2.3.3 教育要促进学习者全面自由发展  30-32
第三章 人学视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的构建  32-42
  3.1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的内涵  32-35
    3.1.1 情感及情感目标的内涵  32-34
    3.1.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的内涵  34-35
  3.2 “以人为本”:情感目标的立论基础  35-38
    3.2.1 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人学  35-36
    3.2.2 中观层面:布鲁姆的情感目标理论  36-37
    3.2.3 微观层面:情感目标的变革实践  37-38
  3.3 构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四层次情感目标  38-42
    3.3.1 引起自觉注意目标  39
    3.3.2 激发积极反应目标  39-40
    3.3.3 促进主动内化目标  40
    3.3.4 提高独立个性目标  40-42
第四章 人学视域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缺失与成因  42-49
  4.1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缺失的表现  43-46
    4.1.1 强调科学理性,轻视情感体验  43-44
    4.1.2 固守课堂环境,远离日常生活  44-45
    4.1.3 偏重认知积累,忽略行为改变  45-46
  4.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缺失的成因  46-49
    4.2.1 片面理解人的本性  46-47
    4.2.2 忽视张扬人的主体性  47-48
    4.2.3 有限追求人的发展性  48-49
第五章 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的可行路径  49-56
  5.1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目标  49-50
  5.2 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50-51
  5.3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  51-53
  5.4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53-54
  5.5 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觉践行  54-56
结语  56-58
参考文献  58-61
致谢  61-62
附录  62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4.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5.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7.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8.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9.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1.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12.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3.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4.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5.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16.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7.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18.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G641
  19.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研究,G641
  21. 体验式就业教育,G647.3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