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研究

作 者: 林宁
导 师: 董长春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清朝 死刑案件 审理程序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是我国古代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集大成者,其程序的运转在专制社会国家机器的运作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程序设置上,初审程序、复审程序以及复核程序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同时还可能伴随上诉程序,非常精密。凭借所收集的清代那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司法资料,我画出了我期望中的整个死刑案件的审理程序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状况的画面,并以此为基础作出评析。笔者认为,清代的死刑案件审理程序严密而规范,内容复杂且丰富。因此,笔者希望程序中的那些合理因素能对现代社会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有所借鉴。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上的不足,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前人在死刑案件的诉讼研究上具有重制度研究轻程序考察、重部分程序的研究而忽略全局考察的不足。笔者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写作目的。第一章为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法律规定考释,主要从国家法典的角度梳理有关死刑案件审理程序的法律规定,通过对这些规定的分类总结,笔者发现虽然《大清律例》呈现出诸法合体、实体法与程序法合体的特点,但法典对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却是比较细致和完整的。因此,笔者对学术界普遍认为清代有关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是粗疏和简陋的这一结论提出异议。第二章为清代死刑案件审理流程,笔者将本章分为初审流程、复审流程、上诉流程和复核流程四部分,主要对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的各级程序按照当时实际的操作顺序进行接近实态的还原、做一系统的梳理。第三章为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的特点及其评价,分为特点、评价和现代审视三部分。在对特点作了较为完整的总结后,阐释了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对社会控制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此程序的可资借鉴之处,即继承彰显人道主义的慎刑恤罚的刑罚理念、健全死刑救济制度和收复死刑核准权归国家最高司法机构所有。最后的结语部分,得出了本文研究的结论,即清代死刑案件的审理程序严密而规范,审理内容复杂且丰富,此程序若不是被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统治长期束缚,必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绪论  9-12
  一、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9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9-12
第一章 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法律规定考释  12-24
  一、清代死刑案件审理原则考释  12-16
    (一) 受案、讯问原则的法律规定  12-13
      1. 依状鞫案  12
      2. 依法鞫狱  12-13
    (二) 定罪量刑原则的法律规定  13-15
      1. 断罪引律例  13-14
      2. 从新兼从轻原则  14
      3. 援引"通行"与比附  14-15
    (三) 特权原则的法律规定  15-16
      1. 关于"八议"的规定  15
      2. 皇族犯罪的特权  15-16
      3. 官员犯罪的特权  16
  二、清代死刑案件审理制度考释  16-24
    (一) 审判管辖制度  17-18
      1. 地域管辖制度  17
      2. 专门管辖制度  17-18
    (二) 证据制度  18-20
      1. 证据种类  18-20
      2. 证明标准  20
    (三) 司法回避制度  20-21
      1. 亲属回避  20
      2. 刑名幕友回避  20-21
      3. 官员回避  21
    (四) 刑讯制度  21-24
      1. 刑讯的主客体  21-22
      2. 刑讯的手段  22
      3. 刑讯的限制  22-24
第二章 清代死刑案件审理流程  24-53
  一、死刑案件初审流程  24-33
    (一) 死刑案件的审前程序  24-29
      1. 起诉  24-26
      2. 对死刑案件起诉的审查与受理  26-27
      3. 现场查验  27-29
    (二) 强制措施的适用  29
      1. 拘提  29
      2. 逮捕  29
    (三) 死刑案件堂审步骤  29-33
      1. 原被告到案  30
      2. 大堂审理流程  30-32
      3. 判决  32-33
  二、死刑案件在的地方的复审流程  33-36
    (一) 复审概述  33-35
      1. 复审的机关和审级  33-34
      2. 解审  34-35
    (二) 府、司、督抚的复审流程  35-36
      1. 府、司级复审流程  35-36
      2. 院(督抚)级复审流程  36
  三、死刑案件在中央司法机构的结案流程  36-41
    (一) 死刑案件题本的复审核拟程序  36-39
      1. 死刑案件题本的处理  37
      2. 死刑案件在三法司的复审核拟流程  37-38
      3. 三法司复审后的结果  38-39
    (二) 死刑案件奏折的复审核拟程序  39-40
      1. 奏事处与军机处  39
      2. 死刑案件奏折的处理程序  39-40
      3. 刑部议奏或三法司复审核拟流程  40
    (三) 皇帝裁决  40-41
      1. 判决程序  40-41
      2. 判决的种类  41
  四、清代死刑案件的上诉与直诉流程  41-44
    (一) 逐级上诉程序  41-42
      1. 逐级上诉的条件  41-42
      2. 逐级上诉的运作  42
    (二) 直诉程序  42-44
      1. 提起直诉的条件  42-43
      2. 直诉制度的主要手段  43
      3. 直诉案件的审理方法  43-44
  五、死刑案件复核流程  44-53
    (一) 秋审  44-48
      1. 清代秋审的沿革  45-46
      2. 地方秋审流程  46-47
      3. 中央秋审流程  47-48
      4. 九卿会审  48
      5. 皇帝裁决  48
    (二) 朝审  48-50
      1. 朝审概说  49
      2. 朝审的程序  49-50
    (三) 情实犯的复奏勾决程序  50-53
      1. 复奏制度  50
      2. 勾到前的准备  50-51
      3. 勾到程序  51
      4. 秋朝审之结束  51-53
第三章 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的特点及其评价  53-67
  一、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的特点分析  53-58
    (一) 清代死刑案件初审程序的特点  53-56
      1. 州县官上演多重角色  53
      2. 审理与判决相分离  53-54
      3. 司法幕僚操纵地方司法  54
      4. 合法、酷烈的刑讯制度  54-55
      5. 日趋规范的证据制度  55
      6. 定罪量刑引律例  55-56
    (二) 死刑复审程序的特点  56-57
      1. 复审程序具有自动性  56
      2. 复审程序具有层级复杂性  56
      3. 复审程序体现了司法审判和司法监督的统一  56-57
    (三)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  57-58
      1. 复核程序具有局限性  57
      2. 复核程序具有慎刑性  57
      3. 复核程序具有开放性  57-58
      4. 复核程序具有双轨性  58
  二、对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之评价  58-63
    (一) 对死刑初审程序的评价  58-60
      1. 司法程序的运作被行政机制围困  58-59
      2. 刑讯逼供影响司法公正和侦讯技术的发展  59
      3. 酷烈、严肃的审判程序打击了人们的诉讼欲求  59-60
    (二) 对死刑复审程序的评价  60-61
      1. 复审程序忽视当事人权利  60
      2. 复审程序忽视司法的效率  60-61
      3. 复审程序有利于逐级的考查和纠错  61
    (三) 对死刑复核程序的评价  61-63
      1. 秋谳大典华而不实,短暂审毕的仪式难以带来公正  61-62
      2. 死刑复核程序造成了国家财政上的巨大负担  62
      3. 复核程序体现了慎用死刑的理念  62
      4. 复核程序屈法伸情,开创了司法弹性的空间  62-63
  三、对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的现代审视  63-67
    (一) 清代死刑审理程序与社会控制  63-65
      1. 死刑审判程序的设置有助于统治秩序的控制  63-64
      2. 死刑审判程序的设置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控制  64
      3. 死刑审判程序的设置有助于对政府官员的控制  64-65
    (二) 清代死刑案件审理程序的可资借鉴之处  65-67
      1. 继承彰显人道主义的慎刑恤罚的刑罚理念  65
      2. 健全死刑救济制度  65-66
      3. 最高司法机构掌握死刑核准权  66-67
结语  67-68
参考文献  68-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清代家具的镶嵌工艺研究,TS664.05
  2. 清朝官员致仕制度研究,D691.4
  3. 康熙朝治理黄河研究,K249.2
  4. 清朝前期盛京城镇的兴起与繁荣,K249
  5. 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K249
  6. 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K249
  7. 1697-1760年布鲁特与清朝政治关系研究,K249
  8. 哈萨克与准噶尔政治关系史研究:1680—1745年,K249
  9. 清代中国哈萨克族伊斯兰教研究,B969
  10. 清朝对蒙古立法中“顺俗而治”问题析论,K249
  11. 清朝康熙时期陛辞研究,K249
  12. 言行无愧的生哀死荣,K249
  13. 清朝的衰落与西方中国观的转变,K249.3
  14. 死刑案件诉讼程序中的人道伦理研究,D925.2
  15. 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死刑案件中的适用,D925.2
  16.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研究,D925.2
  17. 清朝至民国伊犁维吾尔族区域社会文化的演化,K28
  18. 清朝中期满汉关系与政风研究,K249
  19. “琉球处分”与近代中琉日关系研究,K249
  20. 昭通与清朝的改土归流,K24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