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文化的迷失到觉醒:《最蓝的眼睛》的多重种族问题的解读

作 者: 张析颖
导 师: 胡志红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文化遗产 身份认同危机 族裔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为二十世界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凭借其卓越的写作技巧与对黑人种族问题深刻的探讨,她的作品已成为了当代非裔美国文学研究者必读的作品。从1970年至1999年,托妮·莫里森共创作了七部小说:《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娃》(1981)、《爱娃》(1987)、《爵士乐》(1992)、《乐园》(1998)。这些精心创作的作品为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引领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引起了全球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传统上而言,托妮·莫里森都被视为是一位黑人女权主义的积极倡导者。然而,莫里森的智慧远超出了性别问题的探讨这一局限的领域。真正使莫里森的作品有别于像《土生子》这类激进的抗议小说就在于其对人性、对于爱与文化差异等问题的深刻思索。此外,作为一位黑人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与女性黑人小说家,莫里森对种族冲突与种族和谐有着深刻的思索与敏锐的观察,且在作品创作中经常把自己仔细观察到的种族、性别、阶级危机都融会在小说创作中。而这些危机不仅存在于黑人社区内,也显现于整个美国社会之中。这样一来,虽然小说文本是虚构的。但其却起到了准确记录的作用即:记录了当时社会历史事实与正在发生变化的非裔美国人的心态。莫里森的文学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就是个绝佳的例子。《最蓝的眼睛》(1970)诞生之日,恰逢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走向终结,而非裔女作家文学蓬勃发展,即将占据历史舞台中心的时刻。在小说中,莫里森对美国六十年代广为接受的黑即是美的口号提出了质疑。并首次把黑人小女孩悲剧性的童年故事作为了黑人小说的描写重点。此外,小说也探讨了生活在被白人包围的城市中的黑人社会所面临的多重危机。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的解读,说明故事中人物的种种遭遇并非单纯的欧美族裔对非裔美国人的歧视造成,而更致命与隐性的悲剧却是族裔内对自身文化与身份的迷失、经济因素导致黑人家庭中男性地位的阉割与家庭暴力,及亚文化群体内部对弱势群体的迫害等多重合力所致。此外,托妮·莫里森在创作时,有意的大胆解构了强势的主流白人文化,充分说明了非裔美国人必须认清自我,接受文化遗产,才不至于丧失自我,走向末路的悲剧。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Introduction  8-13
Chapter One Racial Consciousness with Demographic Shift  13-18
Chapter Two The Multiple Crises of Afro-American Community  18-47
  2.1 The Internalization of Cultural Inferiority  19-30
    2.1.1 The Victimization of Pecola  19-24
    2.1.2 The Mental Distortion of Pauline  24-30
  2.2 Intra-Racial Conflicts  30-40
    2.2.1 The Making of Mulatto  30-33
    2.2.2 The Colorist Phenomenon  33-40
  2.3 Multifaceted Social Problem within the Black Community  40-47
    2.3.1 Poverty and Ensuing Results  41-47
Chapter Three The Wakened Racial Awareness by Unique Artistic Creation  47-65
  3.1 The Deconstruction of White Culture  48-56
    3.1.1 The Rebellion of Claudia  48-53
    3.1.2 The Humanity of Whores  53-56
  3.2 The Black Naturalistic Tendency  56-65
Chapter Four The Revival of Black Cultural Heritage  65-75
  4.1 The Blues Tradition and its Healing Effects  65-70
  4.2 The Communal Support  70-75
Conclusion  75-77
Bibliography  77-82
Acknowledgments  82

相似论文

  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3.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4. 河南省文化遗产价值指标体系研究,G122
  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6. 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607
  7.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8. 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G122
  9. 社区参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发展研究,J607
  11. 澳门旅游业发展方向研究,F592.7
  12. 京杭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TU984.114
  13. 以北京为例浅析政府行为对企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的影响,TU984.114
  14.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G122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G122
  16. 长治堆锦研究,J523
  17. 白人文化霸权的残害,I712
  18.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途径与优势,G122
  19. 冷战后少数族裔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力研究,D771.2
  20. 警钟为英格兰人而鸣,I561.074
  21. 女性成长小说《秀拉》与《女勇士》中少数族裔女性成长研究,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