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残月到新月

作 者: 段儒云
导 师: 刘克东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后殖民女权主义 种族压迫 阶级压迫 性别压迫 《残月楼》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后殖民女权主义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发展而来。后殖民女权主义认为女性的压迫不仅仅来源于性别压迫,还来源于种族压迫阶级压迫。只有三重压迫都消除的时候,女性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本文运用后殖民女权主义理论来分析《残月楼》,探讨了四代华裔女性李木兰和可罗拉、陈芳梅和宋昂、碧翠丝和苏珊及凯莹,她们从甘受性别、种族、阶级的三重压迫到女性意识的开始觉醒再到对这三重压迫的反抗并最终打破西方霸权话语里的“东方主义”获得最终自由的过程,动态地再现了她们从边缘化的“他者”形象逐渐转变为“自我”的过程。本文共有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华裔在加拿大遭受到的种族歧视,主要是法律上的歧视和日常生活中的歧视。这些歧视导致在加拿大出生的华裔,在加拿大主流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冲突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身份。在小说中这种身份的迷失最终通过从一出生就受加拿大教育的主人公凯莹的努力,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东方主义”中的华人形象的解构而最终达到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身份:身份杂糅。第二章从阶级压迫角度分析了四代华裔妇女在加拿大所遭受到的来自加拿大本土人的种族压迫和华人之间由于阶级差异而带来的压迫。这种阶级差异在二战之后由于加拿大华人对加拿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发生了转变。二战以后,由于华人获得了平等的教育权,华裔的阶级身份开始发生变化。华裔内部通过第三代和第四代华裔阶级之间的婚姻和友谊而最终打破了阶级界限。第三章从性别压迫角度分析了根深蒂固的父权主义制度对中国妇女的迫害,尤其是在意识形态上和经济独立上的迫害。性别分工和教育不平等是导致男女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小说中,三代女性只有通过对父权意识的反抗,教育平等权的获得,对父权主义中的男性形象的解构才能够瓦解父权意识形态的影响,才能够真正的获得男女平等。当这三重压迫都得到解构的时候,华裔妇女就建构了自己的全新形象,真正完成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Introduction  9-16
Ⅰ.Race: From Other to Self  16-37
  A.Racial Discrimination  16-23
    1.Policies against Chinese Immigrants  16-20
    2.Discrimination in Daily Life  20-23
  B.Loss of Racial Identity  23-30
    1.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Canadian Culture for the Native-born Generations  24-27
    2.The Otherμof the Native-born in Both Cultures  27-30
  C.Relocation of Racial Identity through Kae·s Effort  30-37
    1.Kae·s Deconstruction of the Oriental  30-33
    2.Cultural Hybridity  33-37
Ⅱ.Class: From Distinction to Equality  37-55
  A.Class Oppression  38-43
    1.Settlers versus Immigrants  38-40
    2.Rich versus Poor  40-43
  B.Class Change  43-48
    1.Overall Class Change after WWII  43-46
    2.Class Change inside Chinatown  46-48
  C.Elimination of Class Impact  48-55
    1.Interclass Romance of Beatrice and Suzanne  49-51
    2.Interclass Friendship of Beatrice and Kae  51-55
Ⅲ.Gender: From Oppression to Freedom  55-74
  A.Gender Discrimination: Patriarchal System  55-61
    1.Ideological Control  56-58
    2.Economic Control  58-61
  B.Gender Rebellion  61-68
    1.Three Generations of Females·Rebellion agaomst Their Social Role  62-65
    2.Three Generations of Females·Rebellion agaomst the Patriarchal Ideology  65-68
  C.Construction of New Gender Identity  68-74
    1.Deconstruction of Male Gender Identity of the Wong Family  68-70
    2.Kae·s Reconstruction of Female Gender Identity  70-74
Conclusion  74-76
Works Cited  76-82
Acknowledgements  82-83
Paper Published during Study  83-84

相似论文

  1. 挣脱两性枷锁,回归和谐大同,I712.074
  2. 对布莱恩·卡斯特罗《花园书》的福柯式解读,I611.074
  3. 异质文化下的托妮·莫里森写作,I712
  4. 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阐述《女勇士》中“鬼”的意象,I712.074
  5.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权主义诗学批评,I06
  6. 女性的三重困惑,I712.074
  7. E.J.普拉特抒情诗研究,I711
  8.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女性哥特的继承与发展,I711
  9. 论《绿山墙的安妮》的写作技巧,I711.074
  10. 论阿特伍德的《可食的女人》、《浮生》、《使女的故事》和《羚羊与秧鸡》中国现代人类中心主义,I711
  11. 论玛格丽特·劳伦斯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中的女性伦理问题,I711.074
  12. 《盲刺客》中父权制下的压迫和反抗,I711
  13. 阿特伍德《盲刺客》的互文性,I711.074
  14. 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男性压抑,I711
  15. 《英国病人》中身份的解构与重构,I711
  16. 艾丽丝·蒙罗《一个好女子的爱》中的阴性书写,I711
  17. 阿特伍德小说《使女的故事》、《羚羊与秧鸡》和《洪水之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I711
  18. 论《可以吃的女人》中玛丽安的自我救赎,I711
  19.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边缘形象,I711
  20. 重建女性与自然和男人的和谐,I711
  21. 阿特伍德对神话人物的改写,I71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