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劳动者过度劳动的成因研究-一般原理与中国经验

作 者: 孟续铎
导 师: 杨河清
学 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劳动经济
关键词: 过度劳动 过劳死 超时工作 适度劳动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各国公认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但与此同时,伴随着一个大国崛起的“身影”,中国劳动者“累”的呼声也不断高涨。许多案例和研究都告诉我们,社会上已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身心处于严重疲劳的状态,甚至濒临“过劳死”,说明过度劳动问题在中国现实中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给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过度劳动问题开展相关的研究,搞清楚为什么当代中国的劳动者处于这种超时、超强度工作的状态,特别是不少人明明已经感知到自身的疲劳,却依然持续地劳累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劳动者过度劳动问题的形成原因展开了相关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经济学模型、系统论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分别从理论和经验上阐释了劳动者产生“过劳”问题的成因。本文主要由以下7个章节构成:第1章导论。本章主要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描述本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研究过程。在本章中,笔者重新界定了过度劳动的概念,认为过度劳动简称“过劳”,是指劳动者在其工作过程中存在超时、超强度的劳动行为,并由此导致疲劳的蓄积,经过少量休息无法恢复的状态。这一定义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学界对“过劳”问题概念混淆的情况。第2章文献述评。本章对中外有关过度劳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可以看到目前我国“过劳”研究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研究主题越来越丰富,研究深度也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特别是“过劳”成因的“系统化”研究和计量分析不足。针对这一缺陷,本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第3章过度劳动成因的一般原理——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本章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过度劳动形成原因的一般原理进行了阐释。首先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出发,研究了劳动时间演变的阶段规律,提出了一种“Z”型规律假说;并指出,过度劳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发生有其阶段特征。之后又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对劳动力市场中供需双方主体最终形成过度劳动的“非均衡”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正是由于准固定成本的存在、加班工资成本的抵消和产出水平下降的抵消,雇主才更倾向于维持原有劳动者人数,采取延长员工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做法。最后,从劳动者信息限制、交易障碍和外部性等市场失灵因素角度,分析了形成过度劳动这种非均衡结果的市场缺陷。本章尝试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来探讨劳动者过度劳动形成和产生的一般性原理,以此作为分析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基础。第4章过度劳动成因的中国经验——“输入-输出”模型。本章在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将过度劳动问题放到中国视阈中,建立“输入-输出”模型,来分析中国现实中过度劳动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技术、法制、意识等各方面环境深刻地影响到了政府、企业、劳动者和工会等相关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并经由职场中的外推力和内促力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输出”了中国社会的过度劳动问题。此外,过度劳动对主体和环境也存在反馈过程,中国社会的“过劳”问题将逐步影响到政府、企业、工会等主体的观念和行为的改变,并最终促使经济、社会、法制、意识等环境得到调整,创造出劳动者得以适度劳动的条件。第5章过度劳动成因的实证检验。本章对中国企业员工的“过劳”问题进行了实证调研,摸清了我国企业员工“过劳”程度的现实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不同特征的劳动者在过度劳动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最后还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验证了上文提出的过度劳动成因的理论假设,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程度。可以看出,被动过劳因素是我国企业员工“过劳”的首因,占到整个成因的84.32%。第6章对中国规制过度劳动问题的建议。本章首先对“过劳”问题进行价值观上的判断,认为“过劳”问题给劳动者、企业和社会总福利都带来损害,因此必须要对“过劳”问题进行规制;并且,对“过劳”的规制无论是对勤劳精神还是对市场效率都不会带来根本性冲击,不会挫伤社会发展的动力。之后从预防性措施和补救性措施两个角度提出了规制“过劳”问题的具体对策,同时还提出学术界也应加快对“过劳”问题的研究,为解决“过劳”问题贡献力量。第7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局限性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包括:厘清了国内各种“过劳”的概念,通过定量分析提炼了国内“过劳”研究的主要特征,构建出研究过度劳动成因的整体框架和分析范式,并最终计量出过度劳动成因中各因素的影响效应。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F249.2
  2. 加班制度研究,D922.5
  3. 北京市CBD地区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状况的实证研究,F272.92
  4.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问题研究,G645.1
  5. 我国“过劳死”问题的立法研究,D922.5
  6. 过劳死制度反思和法律机制研究,D922.5
  7. “过劳死”的法律规制研究,D922.5
  8. 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和劳动力闲置的成因与对策分析,F249.2
  9. 过度劳动的就业挤出效应分析,F249.2
  10. 我国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F272.92
  11. 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F249.2
  12. 48小时抢救无效死亡工伤认定法律问题研究,D922.55
  13. 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F249.21
  14. 高校教师“过度劳动”问题研究-以武汉市高校为例,G645
  15. 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D922.5
  16. 中日两国企业文化比较研究——兼论中日企业合作中的文化摩擦,F270
  17. 过劳死的法律规制研究,D922.5
  18. “过劳死”的法律性质研究,D922.5
  19. 过劳死法律规制探究,D922.5
  20. “过劳死”法律规制探析,D922.5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