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女村干部在纠纷中的策略行动-以鲁西南A村土地调整为例

作 者: 林玲
导 师: 杨雪云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女村干部 纠纷 策略行动 社会支持系统
分类号: C912.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业税费改革后,村庄治理的工作任务重心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的工作重点不再是收取费税,取而代之的是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前凸显男性性别优势的治理方式开始淡化,这为农村妇女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提供了客观条件。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政治选举、日常决策和事务管理,推动妇女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农村各项事务活动,对实现妇女自身权益的全面发展,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关于促进妇女进入村两委,推动妇女参政方面已有很多研究,包括现状、影响因素、意义以及一些独特视角的研究,本文并非从宏大叙事视角出发来研究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而是通过一个具体事件,即由耕地调整产生的纠纷事件,从这一事件出发,把关注点放在女村干部这一行动主体上,观察女村干部在耕地调整纠纷事件的解决过程中,是采取怎样的策略行动来平息村民的怨气,最后让村民同意耕地调整的。在乡村这一特殊的地域中,女村干部并非简单抽象的行政代言人形象,其表现出的行动也非严格的制度安排,而是在特殊的场景中,在乡间意义系统和政府系统交互面上的权衡和权量,是制度的刚性与运作中的弹性的糅合,在耕地调整这一过程中,制度话语和民间话语都会成为女村干部的资源手段,何时采用何种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则表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本文首先对农村妇女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农村妇女参政这一领域,然后对过程——事件这一研究策略进行分析,把过程——事件研究策略作为本文的研究方式。笔者通过运用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A村耕地调整事件进行调查整理,发现从耕地调整方案的公布到实施、到最终达到方案预定的实施效果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中间涉及到多方的利益交扯,由于各个利益主体的立场不同,所采取的策略行动也不一样。在耕地调整纠纷事件中,乡镇政府、村干部、村民都是行动主体,他们之间的行动是交互的,女村干部的行动是在与村干部、村民的互动脉络中呈现出来的,是在互动过程基于自身的立场,并受特定的资源、场景的影响而建构的结果。在A村的耕地调整纠纷事件中,女村干部凭借自身的性别优势和身份优势,在事件中充当了纠纷的调解者,她利用乡村规则、法律政策、自身关系等策略手段,依靠正式支持系统和非正式支持系统,采取符合逻辑的策略行动对拒绝退地的村民开展工作,最终使得这一纠纷得到解决。在这一具体事件的特定场景中,女村干部同时采用了法律话语、行政话语和民间话语,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化解事端,其中不仅有基于自身在国家权力结构体制中的地位、职能的考虑,还有基于制度外的人情法则的考虑。对于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有学者在对其现状、影响因素分析之后得出这一政策导向是好的,但不可避免的是它有借助政策走形式的嫌疑。因此,本文对农村妇女如何进入村两委不予特别关注,而是把关注点放在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获得村干部这一身份后,通过何种方式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与决策的。在不是为了民主而民主的时代,女村干部如何利用性别差别待遇这一现实,借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保障自身权益的实现,最终达到维护村庄的秩序稳定。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7
目录  7-8
第一章 导论  8-19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8-11
    (一) 论文选题背景  8-10
    (二) 研究意义  10-11
  二、研究现状述评  11-17
    (一) 农村妇女进入村两委的研究  11-15
    (二) 基于过程——事件的研究  15-17
  三、论文思路及研究方法  17-19
    (一) 论文的研究思路  17-18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  18-19
第二章 耕地调整方案的通过  19-25
  一、A村基本情况概述  19
  二、A村的土地观念  19-20
  三、A村耕地调整事件概述  20-25
第三章 纠纷中女村干部的行动策略  25-33
  一、女村干部的角色定位  25
  二、女村干部与村干部的互利合作  25-26
  三、女村干部对拒绝退地村民采取的策略行动  26-33
第四章 女村干部支持系统的运用  33-38
  一、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  33-35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35-38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38-43
  一、女村干部的策略行动具有“权宜性”  38-39
  二、女村干部的行动得益于政策“通变”  39-41
  三、把效率、稳定与性别平等放在同一关注顺序  41-42
  四、论文的缺点与不足  42-43
附录  43-45
参考文献  45-48
致谢  48-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9

相似论文

  1. 环境司法实证研究,D925
  2. 构建习惯的司法运用机制研究,D90
  3. 群体性民事纠纷解决机制,D925.1
  4. 国际海洋法面临的新挑战,D993.5
  5. 论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D926
  6. 我国涉诉信访研究,D926.2
  7. 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926
  8. 安徽省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D926
  9. 我国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之完善研究,D923.8
  10. 宁夏法院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D923.6
  11. 由“天价头”案重新审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923.8
  12. 和谐司法语境下涉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研究,D926
  13. 国际私法中知识产权纠纷管辖权研究,D997
  14. 论行政诉讼中的团体诉讼,D925.3
  15. 证据开示制度的移植实效性探讨,D915.13
  16. 论我国独立体育仲裁制度的构建,D925.7
  17. 多元民事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925.1
  18. 论医疗案件的法律适用及纠纷解决机制,R-051
  19.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法律实务问题研究,D923.2;F301
  20. 哈尔滨市人民调解制度实证研究,D926
  21. 我国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与诉讼机制的关系研究,D925.1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农村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