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研究

作 者: 林俊盛
导 师: 林莉红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行政诉讼 诉讼类型 起诉期限 时效
分类号: D925.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诉讼类型化的角度,综合运用概念界定、历史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如何从整体上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时效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其中的起诉期限制度。除导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包括四章十五节,约20万字。以下简述本文的基本思路、观点和内容。导言部分交待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本文主要观点。第一章为“起诉期限之界定”。主要内容是论述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内涵、外延、性质和特征,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与受案范围、无效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权利失效、行政强制执行、信访等相关制度的关系,以及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效果和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和考察行政法学的核心理论——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起诉期限制度的形成,将起诉期限明确界定认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不服某项行政决定向法院请求给予司法救济,行使行政撤销权的时间限制。它是比照民法上的除斥期间和诉讼法上的上诉期间进行设计和变造的,在性质上属于程序法上的法定期间,不能中断或者中止,特殊情况下才可申请延长或扣除被耽误的时间。也可称之为行政法的除斥期间(或不变期间)。通篇论文以此狭义的起诉期限概念为研究起点,分析我国当前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奉行“撤销诉讼一体主义”,即所有行政案件都一律适用起诉期限这种独有的现象,以及当前大多数学术研究观点主张将现行起诉期限全面改造为类似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现象,指出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一元化”时效规则设计思路的不足之处,论证我国行政诉讼时效规则设计应当“多元化”,起诉期限的设定和适用范围应当“有限化”的主题观点。第二章为“起诉期限之设定”。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只有一种时效规定——起诉期限,在司法实践中,对所有的行政行为、行政争议均适用同一的起诉期限规定,没有考虑到行政行为和行政争议的多样性,导致出现一些本不应适用而实践中却因强行适用起诉期限规则而造成对当事人正当权益救济不足的负面案例,引来了学界不少的批评声音。本章主要内容是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从诉讼类型化这一新的视角,对各种诉讼类型的具体时效规则的历史发展、理论依据予以厘清,并对各种具体时效制度在解决实际行政争议规则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作出恰当的界定。重点讨论起诉期限与诉讼类型的关联性、起诉期限的设定范围。同时对有关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时效规则的现有学术观点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作者关于构建不同诉讼类型的时效规则和完善行政赔偿程序和时效规定的若干建议。建议借鉴域外经验,在行政撤销诉讼中保持现有的起诉期限,在行政给付诉讼中引入消灭时效,在确认诉讼中可以考虑引入权利失效等规则,解决一部分行政案件不能适用起诉期限规则情况下,应当适用什么时效规则,防止滥诉和无休止的缠诉现象的发生等。总而言之,本章的主要观点是,在诉讼类型化的背景下,我国行政诉讼整体的时效规则应当根据诉讼类型的不同而进行“多元化”设计,起诉期限的设定范围应当“有限化”,即起诉期限仅适用于撤销诉讼等直接涉及行政行为效力存废的特定诉讼类型。第三章为“起诉期限之适用”。主要内容是讨论起诉期限的种类、起诉期限的计算、行政机关的教示起诉期限的义务、起诉期限的扣除、回复原状或延长以及起诉期限届满后的其他司法救济途径等相关具体规则的适用问题,结合实践中一些案例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完善相关具体规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针对许多批评我国短期起诉期限设置不合理、主张应当完全与民事诉讼时效趋同的文章往往所忽视一个重要问题,即本章重点讨论的最能体现撤销诉讼起诉期限制度设计特色的配套规则问题——行政主体教示救济期限的义务与起诉期限种类选择适用的关系问题,本文对在国家立法层面上设置行政主体教示义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在主张保留现有起诉期限规则的同时,提出具体的完善立法建议,以增强短期起诉期限适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明确主张我国应借鉴域外的经验和做法,具体案件适用短期起诉期限时,必须以行政主体依法履行教示行政相对人救济事项义务为前提。第四章为“起诉期限之补救”。当事人在起诉期限届满后是否仍有补救的程序和途径,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学界基本未曾涉及。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域外国家和地区有关起诉期限届满后的补救程序和途径,主要有“程序重新进行”和行政赔偿等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实践中存在“程序重新进行”现实需求、现有行政赔偿的程序和时效规则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予以检讨,提出在适当时候引入“程序重新进行”制度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有关行政赔偿的现有程序和时效规则的若干建议。笔者以行政相对人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寻求行政救济的方式和途径为立足点,从行政救济体系的完整性和比较法的角度,专门探讨在起诉期限届满之后,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仍然可能获得补救的方式和途径,以进一步完善行政争议解决的规则体系。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对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寄以期望。

全文目录


论文创新点  4-6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3
目录  13-16
导言  16-25
  一、问题的提出  16-19
  二、研究现状  19-21
  三、研究方法  21-22
  四、研究思路  22-23
  五、主要观点  23-25
第一章 起诉期限之界定  25-60
  第一节 期间、期限与时效  25-29
    一、时间与法律权利的时间限制  25-26
    二、民法学中的期间、期限与时效  26-27
    三、行政法学中的期间、期限与时效  27-29
  第二节 起诉期限之定义  29-40
    一、起诉期限之概念  29-33
    二、起诉期限之性质  33-39
    三、起诉期限之特征  39-40
  第三节 起诉期限与相关制度之关系  40-57
    一、起诉期限与受案范围  40-43
    二、起诉期限与无效行政行为  43-46
    三、起诉期限与行政复议申请期限  46-49
    四、起诉期限与权利失效  49-53
    五、起诉期限与行政强制执行  53-55
    六、起诉期限与信访  55-57
  第四节 起诉期限之效果和功能  57-60
    一、起诉期限之法律效果  57
    二、起诉期限之客观功能  57-60
第二章 起诉期限之设定  60-118
  第一节 起诉期限设定之理论基础  60-71
    一、公平与效率之关系  60-65
    二、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  65-66
    三、行政诉讼诉讼类型  66-71
  第二节 域外各种诉讼类型之时效规定  71-85
    一、大陆法系各种诉讼类型之时效规定  72-78
    二、英美法系国家各种诉讼类型之时效规定  78-85
  第三节 起诉期限之设定范围  85-92
    一、行政诉讼类型之特色  86-87
    二、撤销诉讼设定起诉期限之理由  87-91
    三、其他诉讼类型之时效  91-92
  第四节 我国目前相关立法规定及现有修法观点之检讨  92-103
    一、我国目前起诉期限之法律规定及其特点  92-94
    二、当前立法规定存在之问题及原因  94-98
    三、现有修法观点之评析  98-103
  第五节 不同诉讼类型时效规则之构建  103-118
    一、行政诉讼时效设计之基本框架  103-105
    二、各种诉讼类型之时效设计  105-118
第三章 起诉期限之适用  118-153
  第一节 起诉期限之种类  118-122
    一、经过复议之起诉期限与直接诉讼之起诉期限  118-119
    二、一般(普通)起诉期限与特殊起诉期限  119-122
  第二节 起诉期限之具体适用与计算  122-136
    一、起诉期限适用之前提  122-124
    二、起诉期限起算期日之确定  124-125
    三、两种起算期日之区别  125-130
    四、几种特殊情形之起诉期限计算  130-136
  第三节 耽误期间之扣除、回复原状或延长  136-142
    一、域外相关经验和做法  137-140
    二、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与实践之检讨  140-142
  第四节 教示义务与起诉期限之选择适用  142-153
    一、短期起诉期限之适用应以教示为前提  143-146
    二、我国起诉期限适用存在之问题及完善  146-151
    三、教示制度具体适用规则之完善  151-153
第四章 起诉期限之补救  153-187
  第一节 程序重开之救济  154-163
    一、程序重开之涵义  154-155
    二、程序重开之条件  155-156
    三、行政机关对程序重开申请之处理及其救济  156-157
    四、我国相关规定和做法之检讨与完善  157-163
  第二节 行政赔偿救济  163-187
    一、域外做法之借鉴  164-167
    二、起诉期限届满后仍可寻求行政赔偿救济之理由  167-178
    三、我国行政赔偿相关规定及适用存在之问题及完善之对策  178-187
结语  187-189
参考文献  189-195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195-196
后记  196-197

相似论文

  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之完善新论,D922.1
  2. 我国行政和解制度研究,D925.3
  3. 我国行政诉讼改革研究,D925.3
  4. 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时效问题研究,D922.5
  5. 社会保险权纠纷行政诉讼解决机制初探,D922.182.3
  6.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问题研究,D922.1
  7. 取得时效制度研究,D923
  8.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924.1
  9. 论行政诉讼中的团体诉讼,D925.3
  10. 行政诉讼中的文义解释,D925.3
  11. 论行政诉讼中的价值衡量,D925.3
  12. 诉讼时效效力研究,D913
  13. 18Ni系马氏体时效钢补焊材料与工艺研究,TG455
  14. 脉冲电流处理对GH3044合金碳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TG132.32
  15. 行政不作为诉讼救济制度研究,D925.3
  16. 论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申请仲裁时效期间,D922.5
  17. 取得时效制度初探,D923.1
  18. 论我国行政诉讼判决制度的不足和完善,D925.3
  19. Sn0.3Ag0.7Cu无铅钎料界面反应对焊点可靠性的影响,TG425.1
  20. 论我国刑法中的时效立法完善,D924
  21. 论行政诉讼中法规范的适用力审查,D925.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