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五四时期结社风潮研究

作 者: 尹宝柱
导 师: 陈九如
学 校: 安徽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结社风潮
分类号: K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五四前后,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救国图强的时代主题上,又附加上了转型时期特有的社会力量整合、思想道德重塑等色彩。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五四结社风潮,人们纷纷组织社团研究学习,各种思潮纷呈涌现,竞相提出各种社会文化建设方案,相互交织,论争激烈;有志之士希望通过社团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进而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五四时期的结社风潮,其内涵是多方面的,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它在我国近代文化变革从外层物质文化观念层面,经由中层制度文化层面发展到文化心理层面是发生的。人们希望通过社团活动重塑“国民性格”,改造社会,培养国人的“社会组织性”,使中国社会不再是一盘散沙,成为一个健康的有机体,建立一种有组织的理想社会。从思想根源来说,五四结社思潮一方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与传统的士人结社和戊戌、辛亥时期结社有传承;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外国的社团经验。是中西文化两方面的交汇。从各社团的言论和实践来看,他们大多都有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望,希望通过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来实现,并不借助于政治斗争。但由于局势的变化,人们社会实践倾向、奉行主义的不同,各个社团开始从再造社会的思潮中分化开来,有一部分成为共产主义者,一部分站到对立面成为反共产主义者,还有一部分成为中间的“第三种人”。五四结社风潮在思想和社会实践上有很多可贵的成绩,但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首先带有很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实践上很多措施缺乏考虑,不成熟,对于不同意见,没有客观的理性对待。所以要肯定五四结社风潮的成绩,也要看到其理论与实践上的不足。时至今日,我国的社会文化转型仍然在探索中前行,我们除了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外,还应着眼于现实,进行新的发展。对于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加以注意和引导,发挥社团组织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7
  第一节 选题缘由  10-11
  第二节 学术回顾  11-14
    一、关于五四结社风潮的整体研究概况  12-13
    二、个案研究情况  13-14
    三、史料文献  14
  第三节 研究内容  14-17
    一、研究内容的界定  14-15
    二、框架与思路  15-17
第一章 结社思潮兴起的背景  17-25
  第一节 转型期的社会变动及社会观的变化  17-22
    一、经济的发展  17-18
    二、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  18-20
    三、社会观、思想潮流的变化  20-21
    四、民族主义的激荡  21-22
  第二节 国际形势变动的外在影响  22-23
  第三节 结社风潮的产生  23-25
第二章 结社风潮的思想来源  25-32
  第一节 来自传统结社思想的影响  25-29
    一、朋党和士人结社  25-27
    二、戊戌学会和辛亥前后的社会结社  27-29
  第二节 对国际结社观念的吸收  29-32
    一、对美国民治制度的效仿  29-30
    二、西方社团运作形式  30-32
第三章 理论主张及思想内涵  32-39
  第一节 理论主张  32-34
    一、建立理想的国家  32-33
    二、重塑国民性  33-34
    三、进行学术研究  34
  第二节 思想内涵和特点  34-39
    一、社团成员的成分单一,队伍纯洁  34-35
    二、注重加强团员自身修养  35-36
    三、社团奋斗目标远大  36-37
    四、社团民主化  37-38
    五、社团活动方式:“小组织,大联合”  38-39
第四章 社团实践及其社会动员  39-46
  第一节 社团本身的社会影响力  39-41
    一、社团的地区分布  39-40
    二、社团活动的社会阶层构成  40-41
  第二节 社团实践的社会影响  41-46
    一、社团的宣传活动  41-43
    二、社团实践活动  43-46
第五章 结社风潮的演变过程: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例  46-52
  第一节 五四结社风潮的演进  46-47
    一、第一阶段:宣传思想,进行启蒙  46
    二、第二阶段:社会实践,标明主义  46-47
    三、第三阶段:政治分化,归于政党  47
  第二节 少年中国学会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  47-49
    一、少年中国学会概述  47-48
    二、少年中国学会的精神及活动  48-49
  第三节 思想分歧与论争  49-50
  第四节 社团分裂及成员流向  50-52
第六章 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得与失  52-56
  第一节 五四结社风潮的进步作用  52-53
    一、有利于组成社会有机体  52-53
    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  53
  第二节 五四结社风潮的不足  53-56
    一、盲动性和盲从性  54
    二、思想启蒙成效不足  54
    三、泛政治化  54-56
余论  56-58
基本研究资料及参考文献  58-62
后记  62-64
附: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一览表  64

相似论文

  1. 五四时期研究系社会改造思想述论,K261
  2. “五四时期青年观”研究,K261.1
  3. 论意识形态与翻译的互动,H059
  4. 从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解读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I046
  5. 翻译主体性在五四时期文学翻译选材中的体现,I206.6
  6. 诗歌翻译与文化构建,H315.9
  7. 五四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研究,K261
  8.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鬼神”信仰,K261
  9. 五四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研究,J524
  10. 五四前后新闻伦理思想研究(1915-1927),G219.2
  11. 五四时期马列著作的翻译及这些译作的影响,H059
  12. 五四时期上海《民国日报》宣传理念研究,G219.29
  13.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研究,K261
  14. 论五四时期王尔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I206.6
  15. 五四时期李大钊形成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系,D231
  16.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K25
  17. 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转变及其动因分析,D092
  18. 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抉择,N02
  19. 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研究,K261
  20. 五四时期小说中的母亲形象,I207.4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19~1924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