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娜·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研究

作 者: 金佳慧
导 师: 刘杰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汉娜·阿伦特 公共领域 公共性
分类号: D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汉娜·阿伦特是著名的美籍德裔社会理论家,一生致力于哲学、社会问题的研究。当前学术领域对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领域,如极权主义、革命与暴力、哲学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而对阿伦特社会理论中的公共领域思想研究则相对较少。作为较早对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社会领域进行明确划分的社会思想家,阿伦特公共领域的思想值得重视。特别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实践的公共领域逐步生成,而如何从理论上回应时代发展的理性诉求,理清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形成、理解公共领域生发与建构的社会条件、明确其时代的具体内涵,对实践工作者进行科学的决策、形成具体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形成的历史时代背景、公共领域的政治内涵,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既相互区别又互动共生的特征以及公共领域的衰落与重建等内容。本文主要是从四部分内容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选择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作为研究对象的背景及这样的研究会有怎样的意义,随后又对她的生平进行了梳理,阿伦特出生在德国,一生命运坎坷,几经周折被迫逃亡美国,最终在美国离世。可以说阿伦特的思想之所以独特,与她生活的年代和颠沛流离的经历分不开。第二部分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这一部分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公域”和“私域”的划分进程做一介绍,从古希腊的模糊区分到现代社会的“代表型公共领域”的出现过程都加以说明;接下来分别对阿伦特视域下的“公共领域”进行界定;最后是对“公域”和“私域”的关系及它们的思想地位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和系统性阐述。第三部分阐述了公共领域的衰落与重建。在此,笔者对公共领域的衰落原因以及重建的可能性分别进行了阐述和探索性分析。第四部分对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思考。这一部分是对阿伦特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分别从历史角度、理论角度和现实角度等三个方面对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进行了分析。阿伦特被誉为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很多人都被她无论是本人的人格魅力还是她独特的看世界角度,亦或是她特有的思想魅力而所深深吸引,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她的好奇心和探索心。阿伦特常常被称为哲学家,但她本人始终拒绝这一标签,理由是“哲学关心的是单个的人”。阿伦特认为,由于她的著作集中关注“生长繁衍于大地之上的人类,而非个人”,因此她应该被视为社会学理论家。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1 导论  9-18
  1.1 研究背景  9-12
    1.1.1 问题由来  9-11
    1.1.2 阿伦特生平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4-15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6
  1.4 研究内容  16-17
  1.5 研究特色及创新  17-18
2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历史背景  18-26
  2.1 人的条件: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划分的依据  18-21
    2.1.1 劳动  18-19
    2.1.2 工作  19-20
    2.1.3 行动  20-21
  2.2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历史演进  21-23
    2.2.1 古希腊、罗马时期:城邦生活与宗教祭祀  21-22
    2.2.2 中世纪时期:代表型公共领域的转变  22-23
  2.3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3-26
    2.3.1 历史大舞台  23-24
    2.3.2 思想的十字路口  24-26
3 阿伦特公共领域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26-39
  3.1 公共领域的界定  26-31
    3.1.1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共领域的本质  26-29
    3.1.2 人的复数性:公共领域存在的前提  29-31
  3.2 公共领域的内涵  31-33
    3.2.1 高度的自主权  31
    3.2.2 言说是行动的标志  31-32
    3.2.3 公共性——公共领域的核心  32-33
  3.3 公共领域的特征  33-39
    3.3.1 语言和行动的密不可分性  34-35
    3.3.2 公共领域的“世界性”  35-36
    3.3.3 多角度的公共领域  36
    3.3.4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互动共生  36-39
4 阿伦特视域内公共领域的衰落与重建  39-46
  4.1 衰落的表现:消极的公民生活  39-42
    4.1.1 极权主义的兴起  39-40
    4.1.2 政党制度的变革与原子式的个人  40
    4.1.3 法律人格的丧失对公民的伤害  40-41
    4.1.4 无人的统治和大众社会的兴起  41-42
  4.2 重建公共领域:恢复积极的公民生活  42-46
    4.2.1 思与公共领域的融合  42-43
    4.2.2 单个的人向复数的人转变  43-44
    4.2.3 摒弃政治中的虚假与谎言  44
    4.2.4 公民参与式的民主与公共领域的重建  44-46
5 对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思考  46-53
  5.1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历史价值  46-48
    5.1.1 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进行区分  46-47
    5.1.2 对“公共领域”理论的完善与超越  47-48
    5.1.3 为政治的合法性奠定理论基础  48
  5.2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局限性  48-50
    5.2.1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的虚无性  49
    5.2.2 对正义与斗争的漠视  49
    5.2.3 没有解决公共领域和极权主义的矛盾  49-50
  5.3 公共领域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50-53
    5.3.1 公共领域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0-51
    5.3.2 公共领域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需要  51-52
    5.3.3 全球网络时代的来临决定了公共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52-53
结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7
后记  57-59

相似论文

  1. 基于微博构建的公共领域研究,G206
  2. 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研究,D09
  3. 公共领域视角下的网络议政初探,G206
  4. 公共档案馆公共性建设探析,G270
  5. 新世纪中国文学公共领域研究,I206.7
  6. 网络媒介能否重构“公共领域”平台的研究,G206
  7. 《新周刊》的公共言论表达,G237.5
  8.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研究,D035
  9.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社会公共性问题探析,D64
  10. 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扶贫政策研究,F323.8
  11. 知识共享和著作权制度的未来模式,D923.41
  12. 简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以及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B516.59
  13.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14. 商标行政执法研究,D922.1
  15. 汉娜·阿伦特公民观研究,D09
  16. 网络条件下青年群体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构建与维护,C913.5
  17. 另类媒介、草根组织与中国西部的艾滋干预,G206
  18. 大众媒介公共性研究,G206
  19. 中国青年网民对微博的使用态度研究,G206
  20. 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问题研究,G206
  21. 网络互动与公共领域的重构,G20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