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

作 者: 李静
导 师: 姚顺良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卢森堡 修正主义 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 资本积累论 总体性辩证法
分类号: D09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罗莎·卢森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革命家,也是著名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她是一位颇具争议的革命家与理论家,其思想饱含争议,但在很长时期内都未能得到人们的正确理解。国内外对于罗莎的评价褒贬不一,在不同时期评价基调也不一致。国际上和国内对卢森堡的观点都随着时代大背景的变迁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对卢森堡的文本进行解读并结合学术界对卢森堡所做的批判研究,努力给予罗莎·卢森堡一个客观公正的历史性评价,从而还原一个真实的罗莎·卢森堡。国际以及国内对她的社会主义观和党内民主思想、资本主义观以及其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列宁、西方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开拓性的探讨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她的具有独特视角的资本主义观和政治哲学却缺乏足够的关注以及应有的研究。本文将围绕卢森堡的社会主义观、资本主义观以及其哲学思想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对卢森堡社会主义观的探析——卢森堡与伯恩斯坦和列宁的两次论战、用历史的观点看资本主义积累观以及其卢森堡哲学思想探析。通过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罗莎本身是一名有深刻思想的人物,她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她的一些观点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她的争议性毋庸置疑,但是她思想长远而深刻的历史影响已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体现出来。在这里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脱离苏联模式的束缚,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罗莎,使其思想能够真正服务于当今时代。罗莎·卢森堡可以辩证的看待马克思思想,我们同样需要辩证的看待罗莎卢森堡。从要不要革命到怎么样革命,具体到革命过程中如何处理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在这一过程中贯穿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是我分析和解读卢森堡的切入点,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前言  9-14
第一章 卢森堡社会主义观探析(卢森堡与伯恩斯坦和列宁的两次论战)  14-33
  1.1 卢森堡与伯恩斯坦的论战  14-26
    1.1.1 卢森堡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批判  14-15
    1.1.2 对伯恩斯坦“社会主义问题”主要内容的批判  15-19
    1.1.3 针对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所做的批判  19-25
    1.1.4 关于卢森堡对修正主义批判的哲学思考  25-26
  1.2 卢森堡与列宁关于“组织问题”的论战  26-33
    1.2.1 关于社会民主党组织的两点问题以及列宁的“集中制”原则  26-27
      1.2.1.1 关于社会民主党组织的两点问题  26-27
    1.2.2 列宁的极端集中主义观点以及“集中制”原则  27-31
      1.2.2.1 卢森堡与列宁关于组织问题的争论  27-29
        1.2.2.1.1 卢森堡与列宁在社会民主党的原则问题上关于集中主义问题的争论  27-29
      1.2.2.2 卢森堡对列宁的集中主义观点不合理性进行说明  29-30
      1.2.2.3 从极端集中制的基本思想方面批判列宁集中主义观点  30-31
    1.2.3 关于卢森堡“组织问题”观点的哲学思考  31-33
第二章 用历史的观点看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  33-41
  1.1 卢森堡对现代资本主义新形态的批判  33-36
    1.1.1 卢森堡对现代资本主义政治问题的最初研究  33-34
    1.1.2 卢森堡对帝国主义经济根源问题的探索——《国民经济学入门》  34-35
    1.1.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完成——《资本积累论》和《反批判》  35-36
  1.2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主要内容  36-38
  1.3 独特视角下的“资本积累论”  38-41
    1.3.1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引发的争论  38-39
    1.3.2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评析  39-41
第三章 卢森堡哲学思想探析  41-46
  1.1 政治哲学思想  41-43
  1.2 总体性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源头  43-46
结语  46-48
参考文献  48-50
致谢  50-51

相似论文

  1. 奥伊泽尔曼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B0-0
  2. 罗莎·卢森堡哲学思想,B516.7
  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的解读,D09
  4. 毛泽东“反修防修”理论探析,D232
  5. 中苏大论战述论,K27
  6. 1901-1924年伯恩施坦的思想研究,D091
  7. 关于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相关问题研究,D091
  8. 修正主义国家还是现状国家?,D822.371.2
  9. 毛泽东的平等诉求与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A841
  10. 新殖民时期的东方主义,J905
  11. 建国以来毛泽东关于教条主义、修正主义问题之认识轨迹,D232
  12. 克罗斯兰与英国工党意识形态转型,D756.1
  13.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232
  14. 卢卡奇物化理论研究,B089
  15. 伯恩施坦的核心思想研究,B516
  16. 毛泽东的反修防修思想评析,A811.6
  17. 中苏论战对国内“前十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D232
  18. 冷战后美国对新兴大国崛起的认知-以美国对中印崛起的认知为例,D8
  19. 历史的建构:解读卢森堡事件的后现代改写,I106.4
  20.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人学思想研究,B089.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世界政治思想史 > 社会主义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