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研究

作 者: 邓凌
导 师: 蔡文智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护理学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伤害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分类号: R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是公共卫生领域优先研究的问题之一。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但职业伤害仍然是全人群,特别是职业人群死亡和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伤害的研究已渐成熟,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三级预防措施,但关于职业岗位引起的伤害研究还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当中。医院是个特殊的职业场所,它不但是预防和控制职业伤害的工作场所,同时也是受职业伤害影响的场所,医务人员(hospital staff)在医院工作过程中需要面对罹患各种疾病的患者,经常暴露于生物、化学、物理性因素等各种职业有害因素中,并处于高度紧张及心理学过度的应急状态,其所遇到的职业性危害,既有慢性长期的影响,又有急性突发性的危害。医务人员具有传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的双重身份,高强度、高风险、高应急、高投入、低产出的工作状态,生理、心理、社会等多重压力,导致医务人员职业伤害(occupalional injury,OI)流行日趋严重,这不仅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医疗卫生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然而该如何界定存在于医务人员群体中的职业伤害,因职业环境中有害因素所造成的伤害该如何防护和干预,国内外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直到近10余年来,不断出现的医务人员“过劳死”、医院暴力导致医务人员受伤、致残、致死等恶性事件,引起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卫生行政管理官员的重视,才对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给予了较为积极的关注。尽管这些年我国卫生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疾病防护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卫生医疗体系的关注仍多倾向于患者的生命维护和身体健康,而对于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却关注得很少,国内现有的众多相关研究还仅局限于职业危险因素对医务人员的伤害,更深层次的组织管理因素和个体特质等因素对职业伤害的影响很少有研究报道,并且也少有多地区、多医疗机构的联合研究。有鉴于此,为了解国内医务人员群体中发生职业伤害的流行情况,为全面分析造成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流行的深层次因素,为明确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操作定义,界定职业伤害的高危人群,本研究对国内医务人员的职业伤害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有利、有益的信息,将有助于下一步建立医务人员职业伤害防御机制提供有力而客观的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形成医务人员职业伤害评估量表建立有效的数据资源。目的基于上述的研究需要和现状,本研究拟在大规模采集影响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流行的各种资料(如人口社会学特征、组织管理环境、个人特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职业损害情况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统计学分析理论,综合分析引起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流行的各种危险因素,明确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类型的操作定义,筛选导致医院职业伤害发生的高危因素,锁定高危人群。本研究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将有助于我们下一步建立医务人员职业伤害调查量表,制定合理有效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和干预管理模式等工作的开展。方法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确定,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职业危险因素表、职业伤害类型表4个部分。其中一般情况包括被调查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如单位性质、所在科室、性别、年龄、职称、岗位、学历、工作年限等。生活方式部分包括吸烟、饮酒、饮食、睡眠、娱乐活动、排便及体育锻炼等。职业危险因素表基于现存国内医疗单位职业性质现状和美国Gimeno等学者的职业伤害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而形成,3个分表共49个条目,分别为组织管理因素(分表1)18个条目(条目1有5个子条目)、个人因素(分表2)10个条目、职业暴露因素(分表3)21个条目,基本可以涵盖国内医疗机构的职业特征情况。职业伤害类型表分为3个类型分表,即1类损伤:亚健康自评表;2类损伤:工作相关性损伤表;3类损伤:工作相关性疾病表,3个分表基本包括目前临床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职业危险因素表和职业伤害类型表中的亚健康自评表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危险程度的评估。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省市地区、不同医院等级、岗位等进行分层抽样,于2008年4月-11月对国内10560名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等)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涵盖全国华东、华北、东北、中南、西南、西北等6个区域共138家医疗机构。人员比例按照PPS抽样法(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按三级医院(住院床位≥500张)100人,二级医院(住院床位100-499张)60人,一级医院(住院床位20-99张)32人的比例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回收的调查数据经Epitada3.1数据库双人录入,核查后导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5级评分归类为2级评分(即选择“非常满意、满意”或“从来没有、几乎没有”者确定为“满意”或“无”,赋值为1分,选择“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或“有时有、经常有、一贯有”者确定为“不满意”或“有”,赋值为2分)。本研究收集的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共发放调查问卷10560份,回收9510份,回收率90.0%,以完整填写无缺项视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9066份,有效率达95.3%。本研究完整调查127家单位包括三级医院74家,二级医院26家,一级医院27家,其中男性2823人,女性6243人,年龄17-63岁(平均32.8±8.5岁),95.4%医务人员为汉族,其余为少数民族。岗位:护理人员4263人(47.0%),医疗人员3604人(39.8%),技术人员627人(6.9%),行政管理人员212人(2.3%),后勤人员360人(4.0%);职称:初级4516人(49.8%),中级2561人(28.2%),高级(含正副高)1191人(13.1%),其他798人(8.8%)。2.调查问卷经过信度检验后得出,职业伤害危险因素表Cronbach’α系数为0.947,亚健康状态调查分表Cronbach’α系数为0.926,提示调查问卷内在一致性好,具有良好的信度。3.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情况不容乐观,根据伤害程度分为3种类型,其中,Ⅰ类伤害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4.7%。其中轻度亚健康者为32.4%,中度亚健康者为19.5%,重度亚健康者为2.9%。前5位的亚健康状态表现是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60.8%);腰酸背痛,头昏眼花(60.4%);刺激性症状,如咳嗽、流泪、喷嚏(59.0%);做事反复核对,倍感精神大不如前(58.1%);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57.5%)。4.Ⅱ类伤害为工作相关性损伤,发生率为16.53%。医务人员工作相关性损伤前10位的分别是针刺伤(49.4%)、口腔溃疡(38.4%)、切割伤(28.5%)、碰撞伤(28.5%)、月经异常(29.7%)、扭伤(20.5%)、皮肤皲裂(18.4%)、过敏性皮炎(16.8%)、皮疹(15.7%)及摔伤(14.3%)等。5.Ⅲ类伤害为工作相关性疾病,患病率为6.06%。排在前十位的医务人员工作相关性疾病分别是慢性咽炎(25.7%)、神经衰弱(22.1%)、腰颈椎病(20.9%)、慢性鼻炎(17.6%)、胃溃疡(14.3%)、下肢静脉曲张(11.4%)、抑郁症(7.5%)、听神经受损(3.1%)、腕管综合症(2.7%)、肺炎(2.7%)等。6.导致发生不同程度的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医务人员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职业环境、组织管理环境和个人特质等,具体有如下:医院等级、所处地区区域环境、岗位、职称和学历、工作时间、生活方式、组织环境、人力资源和工作负荷、安全工作环境和安全操作行为等。结论1.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发生于国内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情况较为严重,医务人员是职业伤害的高危人群,按照伤害的程度应将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归类为3种类型,1类伤害为亚健康状态,2类伤害为工作相关性损伤,3类伤害为工作相关性疾病。2.导致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因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它们彼此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最终引起职业伤害的发生。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医务人员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职业环境、组织管理环境和个人特质等,具体有如下:医院等级、所处地区区域环境、岗位、职称和学历、工作时间、生活方式、组织环境、人力资源和工作负荷、安全工作环境和安全操作行为等。提示减少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对医务人员职业伤害非常重要,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包括建立职业健康与安全委员会、建立有效的职业上报制度、改善生活方式、提供有效而合理的职业防护措施、满足临床合理人力资源等。3.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医务人员应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重视,这类人群通过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干预,能避免职业伤害的进一步加重。当员工发生工作相关性损伤时,医院相关部门应严格进行职业危险因素的有效识别和管理,加强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减少疾病发生。当有员工发生工作相关性疾病时,医院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职业伤害对员工的健康危害,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补偿,给予人性化关怀,使工作相关性疾病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减少到最小。4.职业伤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医务人员承担了维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社会使命,他们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本次研究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和信息,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机制的研究。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8
ABSTRACT  8-17
第1章 前言  17-23
  1.1 研究背景  17-22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23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3-31
  2.1 研究对象  24
  2.2 调查医院的选择  24-25
  2.3 研究方法  25-28
  2.4 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28-29
  2.5 质量控制  29-30
  2.6 调查表变量定义与赋值  30-31
第3章 结果  31-61
  3.1 一般情况描述  31-33
  3.2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流行情况  33-61
第4章 讨论  61-92
  4.1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流行情况  61-72
  4.2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危险因素  72-79
  4.3 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管理现状及建议  79-90
  4.4 本研究特色  90-91
  4.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91-92
第5章 小结  92-93
参考文献  93-104
综述  104-111
附录  111-120
成果  120-122
致谢  122-125
统计学证明  125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1.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2.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5.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6.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17.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18.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9. 中国生猪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F323.3
  20. 河南省樱桃谷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FNC抗DHBV体内试验研究,S858.32
  21. 脊尾白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江苏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对策,S9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流行病学与防疫 > 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 流行病学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