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 者: 马小辉
导 师: 陈洪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关键词: 周恩来 民主革命 武装斗争 理论与实践
分类号: D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形成了许多重要思想,其中对于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的武装斗争思想有许多重要的阐述,并亲自进行了许多武装斗争的实践。周恩来在建党前夕就明确提出要实行暴力革命救中国,大革命初期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开创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先河,并在东征和后来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开展武装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大革命的失败使周恩来更加坚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实行武装斗争的决心,他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其武装斗争思想得到了升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注重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出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革命道路思想,其武装斗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提出了持久抗战、注重游击战争、争人不争地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方针。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周恩来注重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的结合、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及根据地建设的结合,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使其武装斗争思想得到了完整地展现。周恩来的武装斗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可以从整体上去把握和认识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主要精髓,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17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0-11
    1.1.1 选题背景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
  1.2 相关研究综述  11-15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1-15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5
  1.3 研究方法  15-16
    1.3.1 文献研究法  15
    1.3.2 系统研究法  15-16
  1.4 论文研究思路  16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7
2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17-20
  2.1 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  17-18
  2.2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思想  18-20
3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0-25
  3.1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萌芽  20-21
  3.2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  21-23
  3.3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发展  23-25
4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主要内容  25-45
  4.1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军队建设思想  25-31
    4.1.1 武装斗争的开展要有坚强的革命军队  25-26
    4.1.2 必须加强军队的政治工作  26-29
    4.1.3 必须加强和改善军队中党组织的建设  29-31
  4.2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群众观  31-33
    4.2.1 武装斗争要依靠群众  31-32
    4.2.2 武装斗争要武装群众  32-33
  4.3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实践路径  33-38
    4.3.1 武装斗争的重心应该放在农村  33-35
    4.3.2 “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  35-36
    4.3.3 全党工作中心要实现从城市到农村的全面转变  36-38
  4.4 周恩来武装斗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38-45
    4.4.1 高度重视游击战术的运用  38-40
    4.4.2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40-41
    4.4.3 注重战略战术的灵活性  41-42
    4.4.4 “歼敌为主,略地次之”  42-43
    4.4.5 实行持久抗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43-45
5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特点  45-49
  5.1 武装斗争与统一战线相结合  45-46
  5.2 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  46-47
  5.3 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47-49
6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49-51
  6.1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历史地位  49-50
  6.2 周恩来武装斗争思想的现实意义  50-51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5
附录  55-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体操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的调查研究,G643
  2. 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框架下的俄语口语教学研究,H35
  3. 城市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学理分析,G631
  4. 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研究,D633
  5. 中国共产党民生观探析,D239
  6.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技术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N945
  7. 周恩来群众观研究,A8
  8. 越南共产党“六大”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333.3
  9.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特征研究,F592.7
  10. 论周恩来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K827
  11. 周恩来德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K827
  12. 周恩来民主思想的实践性研究,D092
  13. 周恩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和外交贡献,K27
  14. 周恩来外交语言研究,H119
  15. 周恩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贡献,D64
  16. 中学地理生成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55
  17. 周恩来人口思想研究,C924.2
  18. 巴勒斯坦犹太人反英武装斗争研究(1930—1948),D815.4
  19. 周恩来政策思想研究,K27
  20. 周恩来文化观中的和谐思想研究,G122
  21. 周恩来新闻思想研究,G219.2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