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雍和宫寺院教育研究

作 者: 塔娜
导 师: 周润年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藏学
关键词: 雍和宫 寺院教育 寺院贡献 四学殿
分类号: B94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雍和宫是清代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时至今日已有近270年的历史。雍和宫历经了由一代帝王行宫“祯贝勒府”、“和硕雍亲王府”到“雍和宫”的历史变迁。1744年,雍和宫正式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自建寺以来作为中央政府与蒙藏地方联系的重要纽带,在参与、处理蒙藏地区宗教事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蒙藏文化交流、培养蒙藏人才、丰富北京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雍和宫所取得的诸多斐然成就,与雍和宫完整而系统的寺院教育密不可分。雍和宫自建立之初就设立了四学殿,全面学习藏传佛教经典、律论、十明文化,形成了完善的教育机制,有着极高的宗教地位。长期以来,雍和宫被誉为培养蒙藏安定团结人才的基地。清代,雍和宫寺院教育十分完备,并在弘扬藏传佛教密宗、发展藏族历算、优礼笼络蒙藏高僧、培养爱国僧才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民国时期,雍和宫传承、沿袭了传统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内容,并积极促成了中央政府关系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正常往来,恢复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当今,雍和宫寺院教育又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寺院教育的功能除了“爱国统一”外,又加入了“践行社会和谐”的新内容。不同时期,雍和宫寺院教育特点、作用略有不同,但传承内容基本仍属传统寺院教育范畴,其贡献仍然围绕着“爱国统一”。本论文将分五大部分,按照时间脉络梳理雍和宫寺院教育在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特点,弘扬雍和宫寺院教育的爱国贡献,并全面探究雍和宫寺院教育的贡献。(一)雍和宫的兴建与改庙。这部分内容首先是追根溯源,对明朝时雍和宫的前身、雍和宫地理位置、雍和宫各殿做论述。其次,将雍和宫由帝王行宫改建为皇家寺庙这一历史过程,通过大量的档案资料,包括明史、清史、满、蒙、藏文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刻分析雍和宫改庙的更深层次的原因。目前学术界有关雍和宫改庙的主流说是“孝圣皇太后钮钴禄氏藉佛教忏悔为雍正皇帝减免罪孽”、“乾隆皇帝遵父亲遗志弘扬佛教”、“乾隆皇帝利用佛教安抚蒙藏民众”等,但很少有从乾隆皇帝信仰佛教、缓和青海地区宗教矛盾等角度探讨雍和宫改庙的原因。(二)清代雍和宫寺院教育。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是蒙藏地区主要的教育形式,对蒙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雍和宫的兴建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1744年,雍和宫改建之初,便设立了四学殿、招募了僧众、聘请了经师、建立了完备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的雍和宫寺院教育体系。此后,又经清廷的大力扶持,最终确立了雍和宫在京城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雍和宫传承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教法,因此在寺院教育的建制方面与格鲁派寺院相仿,但又有其特点,特别是四学殿设置、格西学位的获取、学僧培养目的等诸多方面。本章节将对雍和宫寺院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作深入探讨。(三)清代雍和宫寺院教育的贡献。雍和宫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同时也是京城最大的官方教育基地。在雍和宫兴建的二百多年历史中,唯有清代雍和宫寺院教育规模最大,体制最为完善,影响最为深远。雍和宫不仅在中央政府与蒙藏宗教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同时也为促进蒙藏民族文化交流、培养蒙藏人才、丰富北京民俗文化以及维护蒙藏地区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民国时期雍和宫寺院教育。民国政权初建、国力衰微,新型寺院教育的兴起以及蒙古民众反佛、疑佛情绪的高涨,使雍和宫传统寺院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窘迫。僧人的剧减、教育经费的短缺、传统教育的变革等都严重制约了雍和宫寺院教育的发展与延续。民国时期,雍和宫寺院教育处衰落期,但作为曾经京城第一大寺的雍和宫,在如此萧条的情况下,还能举行大型法会、诵经活动,确保寺院教育的延续,这也为后续新时期雍和宫寺院教育的恢复奠定了基础。民国时期,雍和宫寺院教育最重要是政治功能。以“教授经卷”“恢复教育”为名,按照历史定制向雍和宫派遣三大寺堪布,成为了当时特殊历史时期,建立中央政府与达赖关系的重要纽带,它为恢复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以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五)新时期雍和宫寺院教育。本章就目前雍和宫寺院教育的体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如何与社会主义制度相协调,如何适应现代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如何同现代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从文化僧用到文化俗用的转变,提出相应对策性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5
第一章、绪论  15-22
  1.1、选题意义  15-16
  1.2、研究现状  16-18
  1.3、主要内容  18-20
  1.4、研究方法  20
  1.5、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21
  1.6、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成果  21-22
第二章、雍和宫的兴建与改庙  22-34
  2.1、雍和宫的历史变迁  22-26
  2.2、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的原因  26-34
第三章、清代雍和宫寺院教育  34-57
  3.1、蒙藏寺院教育概述  34-37
    3.1.1、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34-35
    3.1.2、蒙古寺院教育的形成  35-37
  3.2、清代雍和宫寺院教育的建立  37-41
    3.2.1、雍和宫四学殿的设立  38
    3.2.2、四学殿经师的聘请  38-39
    3.2.3、四学殿学僧的招募  39-40
    3.2.4、雍和宫组织机构的建立  40-41
  3.3、雍和宫寺院教育内容及经费来源  41-50
    3.3.1、四大扎仓的学经内容  41-42
    3.3.2、四大扎仓的念经制度  42-46
    3.3.3、雍和宫的法会制度  46-48
    3.3.4、雍和宫学僧的考试、学位制度  48
    3.3.5、雍和宫教育经费的来源  48-50
  3.4、清代雍和宫寺院教育与格鲁派六大寺院教育比较  50-57
    3.4.1、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同  50-51
    3.4.2、四学殿的设置不同  51-54
    3.4.3、大祈愿法会的设立及格西学位的获取不同  54-55
    3.4.4、学僧的培养目的不同  55-56
    3.4.5、学僧修习经论的体制不同  56-57
第四章、清代雍和宫寺院教育的贡献  57-71
  4.1、促进蒙藏民族文化交流  57-62
    4.1.1、传播了藏传佛教显宗经典  57-58
    4.1.2、弘扬了藏传佛教密宗  58-59
    4.1.3、发展了藏族的天文历算  59-61
    4.1.4、促进了蒙藏医药学繁荣  61-62
  4.2、培养了一批蒙藏人才  62-63
  4.3、丰富了北京民俗文化  63-65
  4.4、维护了蒙藏地区的社会安定  65-71
    4.4.1、建立佛仓,笼络蒙藏高僧  65-67
    4.4.2、增加了年班的内容,加强与蒙古王公贵族的联系  67-68
    4.4.3、构建了中央与蒙藏政治往来中心  68-69
    4.4.4、宣扬爱国统一的思想  69-71
第五章、民国时期雍和宫的寺院教育  71-85
  5.1、传统寺院教育的衰落  71-74
    5.1.1、国力衰落  71-72
    5.1.2、新式寺院教育的兴起  72-73
    5.1.3、蒙古民众思想的转变  73-74
  5.2、雍和宫寺院教育的衰落  74-81
    5.2.1、雍和宫管理体制的变革  74-75
    5.2.2、教育经费的短缺  75-77
    5.2.3、雍和宫僧人锐减  77-79
    5.2.4、寺院教育的变革  79-81
  5.3、民国时期雍和宫寺院教育的作用  81-85
    5.3.1、延续了传统寺院教育  81-82
    5.3.2、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82-85
第六章、新时期雍和宫的寺院教育  85-112
  6.1、新中国成立后雍和宫寺院教育历经的三个阶段  86-88
  6.2、雍和宫寺院教育的现状  88-95
    6.2.1、僧人的情况  88-89
    6.2.2、雍和宫的师资情况  89-90
    6.2.3、修习的主要内容  90-95
  6.3、雍和宫寺院教育的特点  95-97
    6.3.1、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95-96
    6.3.2、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  96-97
    6.3.3、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97
  6.4、雍和宫寺院教育的功能  97-108
    6.4.1、政治功能——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传统  97-98
    6.4.2、社会功能——回报社会、践行社会和谐  98-101
    6.4.3、宗教文化功能  101-106
    6.4.4、经济功能  106-107
    6.4.5、环保功能  107-108
  6.5、雍和宫寺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08-112
    6.5.1、加强佛教传统经典的学习  108-109
    6.5.2、恢复传统寺院教育辩经制度  109-110
    6.5.3、完善学制与升学制度  110
    6.5.4、健全现代学位授予制度  110-112
结语  112-114
参考文献  114-117
附录  117-120
后记  120-12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21

相似论文

  1. 雍和宫佛教文化产业的人类学探索,B948
  2. 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B948
  3. 雍和宫佛教文化旅游吸引力及市场开发潜力研究,F592.7
  4. 苏尼特左旗查干敖包庙历史若干问题研究,K28
  5. 雍和宫法轮殿天然光环境研究,TU252
  6. 从古藏文文献看吐蕃教育发展形式,G759.2
  7. 唐代寺院教育与文学,I206.2
  8. 大都市中的藏传佛教寺院研究-以雍和宫为例,B947
  9. 虚拟旅游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以雍和宫3D电子地图为例,TP391.9
  10. 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B947
  11. 藏传佛学院川西园林化营造探索,B947
  12. 唐代北方佛教寺名源流考论,B947
  13. 云南佛教院校教育研究,B947
  14. 少林寺社会功能的现代变迁,B947
  15. 万寿寺异地重建项目规划和风险管理研究,B947
  16. 金陵刻经处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研究,B947
  17. 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和杜曲镇佛教寺院建筑研究,B947
  18. 甘珠尔庙重建与当代社会功能研究,B947
  19. 安多古刹—叶尔巴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B947
  20. 华锐石门寺历史与现状研究,B947
  21. 论夏琼寺的宗教地位及文化价值,B947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佛教组织及寺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