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意义的寻求—解读玛丽·道格拉斯的“格/群”文化理论

作 者: 陈锐钢
导 师: 金泽
学 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玛丽·道格拉斯 “格/群”文化理论 宗教类型划分
分类号: B9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了玛丽·道格拉斯的“洁”与“不洁”的理论、“格/群”文化理论,并尝试将作为社会类型划分工具的“格/群”文化理论用于对中国宗教类型划分中去。国内对玛丽·道格拉斯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对其“洁”与“不洁”理论的研究,而对“格/群”文化理论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并评析玛丽·道格拉斯的“格/群”文化理论显得尤为必要。作为一名天主教徒,玛丽·道格拉斯始终具有着对宗教研究的兴趣。通过对《利未记》的分析,玛丽·道格拉斯指出了被禁忌的食物都是那些破坏固有分类系统的食物,这些食物被视为是“恶”的和危险的。在玛丽·道格拉斯看来,这里的饮食规则就是一种标志,它使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上帝的唯一性、纯洁性和完美性。通过这些规则,圣洁有了实在的表现形式。禁忌有具有相对性和结构性。玛丽·道格拉斯认为,只有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中,并与整个社会思想结构发生关联的时候,禁忌才有意义。禁忌的结构性突出表现为禁忌在一定结构位秩中生存,而这一结构位秩与该社会的分类体系又密切相关。以上即是玛丽·道格拉斯关于“洁”与“不洁”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从宗教研究的兴趣而得出的理论成果,为后面“格/群”文化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玛丽·道格拉斯受结构语言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的启发,以“格”、“群”两个向度划分社会类型。所谓的“格”,即某种分类体系的范围和一致联结;所谓的“群”,即社会群体内部成员间的压力。由“格”、“群”两个向度组成四个社会类型,分别是强格强群社会类型、强格弱群社会类型、弱格强群社会类型、弱格弱群社会类型。在强格强群社会类型中,对个人实行强有力的社会控制且倾向于高度的仪式化。这种社会可称为‘仪式主义’的社会,具有相当细致的宗教仪式(包括巫术)为宇宙论的不同准则确定界线,亦具有丰富的和密集的象征并由此确定了罪与圣礼仪式的拯救。在强格弱群社会类型中,在群体认同和社会约束都比较弱,形成的仪式往往服务于个人的目标。这种社会类型又分为“大人物”和“追随者”两种类型。在弱格强群社会类型中,具有较强的群体认同倾向,将归属于群体看作获得了拯救;此类社会强调‘我们-他们’的两极,把外在于任何可理解的秩序之外的人或群体都看作邪恶的。宗教仪式常常用于自我净化,往往着重于‘神迷’体验的个人表述,并重演群体的形成。在弱格弱群社会类型中,群体的认同观念较虚弱,社会团体的组成也是可变动的和有伸缩性的,也缺乏明晰的个人角色规范。在中国原有宗教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本文以“格”、“群”两个向度对中国的宗教类型划分做出新的尝试。这里的“格”,主要指宗教团体有无与主流社会共享分类体系,即有无与社会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和宇宙观。这里的“群”,主要指宗教团体内部给予信徒的压力。以“格”和“群”两个向度同样组成四个象限,组成四种宗教类型,分别是:强群强格宗教类型、强群弱格宗教类型、弱群强格宗教类型、弱群弱格宗教类型。在强群强格宗教类型中,宗教倾向于高度的仪式化,个体在其中被牢牢地控制住。这种宗教类型具有丰富的宇宙论哲学,以用来支撑它一系列的仪式和控制手段。另外,这些宗教把物质和精神上的世界看作是混合的。在强群弱格宗教类型中,强群弱格宗教不与社会共享公共分类体系。它是一种“小群体”类型的宗教类型。在这种宗教类型中,成员的群体认同强,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此种宗教类型的成员经常自称“我们”,而将该宗教团体外的人称为“他们”,形成二元世界观模式。在弱群强格宗教类型中,这种类型的宗教与主流社会分享共同的分类体系,但群体内部的压力弱,认同倾向也弱。这种类型的宗教大多是“大人物”和“追随者”类型的宗教。在这种宗教类型中,要么人们崇拜神仙等,要么崇拜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在弱群弱格宗教类型中,宗教团体内部群众的认同观念很弱,其成员的组成不是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可伸缩性。在这样的宗教类型中,缺乏统一的仪式规范,虽然其中仪式可能会相当地丰富。在宇宙观上,在这种宗教类型中,神灵在数目上可任意增减,而不像其他宗教类型中那样,供奉“主神”或“大人物”。从对中国宗教类型划分的尝试可以看出,“格/群”文化理论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成果,还是一种分析工具,都对社会科学学界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导论  10-22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10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20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0-13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3-20
  第三节 论文框架  20-21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21-22
第二章 转折的年代——玛丽·道格拉斯所处的历史、社会、学术背景  22-30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22-24
  第二节 二战后人类学的典范转换——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  24-27
    一、 研究对象的转换  24
    二、 研究内容的变迁  24-25
    三、 研究方法的更新  25-27
  第三节 二战前后社会人类学的发展概况  27-30
第三章 “荒谬”背后的秩序——打开宗教禁忌的意义之门  30-48
  第一节 对分类的重视  30-35
    一、 涂尔干和莫斯等的影响  30-32
    二、 天主教传统对玛丽·道格拉斯的思想影响  32-33
    三、 玛丽·道格拉斯的分类观念  33-35
  第二节 禁忌:分类不明确  35-41
    一、 对《利未记》的分析  35
    二、 仪式性的不洁  35-38
    三、 禁忌的相对性与结构性  38-39
    四、 研究背后的动机  39-41
  第三节 禁忌:对无序的规诫  41-45
    一、 禁忌:对无序事物的规定  41-43
    二、 禁忌:既具有力量又危险  43-45
    三、 禁忌的意义:使无序看起来有序  45
  第四节 遗留的问题  45-48
第四章 超越宗教研究:玛丽·道格拉斯的“格/群”文化理论  48-79
  第一节 “格/群”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8-63
    一、 对遗留问题的探讨:从重申仪式重要性入手  48-50
    二、 伯恩斯坦结构语言学的启发  50-55
    三、 “格”、“群”向度的内涵及四种社会类型的划分  55-63
  第二节 “格/群”文化理论的检验  63-70
  第三节 对“格/群”文化理论的质疑  70-76
    一、 对“格”、“群”向度的质疑  70-72
    二、 对文化类型的质疑  72-74
    三、 对其适用范围的讨论  74-76
  第四节 “格/群”文化理论之我见  76-79
    一、 关于“格”与“群”  76
    二、 关于文化类型  76-77
    三、 关于其适用范围  77-78
    四、 小结  78-79
第五章 “格/群”文化理论对中国宗教研究的启示  79-96
  第一节 对传统宗教类型划分的回顾  79-81
  第二节 以“格/群”文化理论划分中国宗教类型  81-91
    一、 强群弱格宗教类型  82-86
    二、 强群强格宗教类型  86
    三、 弱群弱格宗教类型  86-87
    四、 弱群强格宗教类型  87-91
  第三节 对四种宗教类型的比较分析  91-96
第六章 结语  96-100
参考文献  100-119
附录  119-146
  1、玛丽·道格拉斯生平简表  119-121
  2、玛丽·道格拉斯著作年表  121-146
致谢  146-147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147

相似论文

  1. 水资源管理中居民文化类型判定及其政策启示,TV213.4
  2. 现代社会中宗教的存在方式及功能,B91
  3.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B91
  4. 象征的社会整合功能探析,B91
  5. 科学发展与宗教关系的哲学探析,B91
  6. 和谐视阈中宗教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研究,B91
  7. 生存意义的寻求,B91
  8. 衡山南岳庙的现状调查研究,B91
  9. 从《天使与魔鬼》的科学传播影响透视科学形象重塑,B91
  10. 论宗教信仰与国家安全的关系,B91
  11. 当代中国宗教世俗化的探讨,B91
  12. 大理高兴村宗教文化调查研究,B91
  13. 族群凝聚的民间宗教文化核心,B91
  14.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作用观发展探究,B91
  15. 威廉·潘的宗教宽容思想及其与约翰·洛克的异同,B91
  16. 转型时期的农村宗教团体研究,B91
  17. 评韦伯《中国的宗教》,B91
  18. 科学与宗教的当代互动,B91
  19. 宗教世俗化与市场化理论之比较研究,B91
  20. 儒教与法律初探,B91
  21. 约翰·希克宗教多元主义的思想特质,B9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