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作 者: 韩鼎赢
导 师: 孙惠柱
学 校: 上海戏剧学院
专 业: 戏剧戏曲学
关键词: 长幼相见礼 礼仪规训 长幼秩序 终结与重建 人类表演学
分类号: K892.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古代中国堪称“礼仪之邦”。传统社会以儒家的“孝”为核心,以长幼秩序为基础,在“亲子”关系行为模式,即以长幼礼仪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礼仪行为规范。长幼礼仪世代相传,从两千多年前的《礼记》到宋代朱熹的《小学》,再到后世的《弟子规》,均是长者用来规训幼者日常生活中礼仪行为举止的规范文本。然而,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平等、自由观念的输入,传统社会的长幼秩序遭到重创,长幼秩序的标志,即“跪拜礼”作为历代最为推崇的长幼相见礼仪也于民国成立后被宣布废除,代之以象征平等的鞠躬礼。长者施与幼者的礼仪规训体系也就此开始与传统发生断裂。近代“改造国民”运动中对长幼礼仪规训的改造并没有在长幼间形成新的礼仪,时至今日,长幼礼仪仍处于“破旧未立新”的状态。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长幼相见礼仪的废除和重建为线索,对形成传统长幼礼仪的传统礼仪规训体系,在近代“改造国民”运动中被打破与改造的过程加以展现。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传统长幼秩序的标志即跪拜礼仪的废除与民国以前长幼礼仪的状况。从传统跪拜礼的产生与长幼秩序礼仪的形成,到明末清初跪拜礼仪作为长幼秩序的象征被西方传教士视为偶像崇拜的宗教符号加以质疑,再到清末外交中跪拜礼被视为不平等的象征,最终在中国的步步衰微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威逼下,在外交领域中被彻底废除。以至,清末对跪拜礼仪和长幼秩序的猛烈批判,促使了清末兴起的近代教育对长幼秩序及礼仪规训的改造。其策略分别是对长幼礼仪规训场域与规训权力的更替,对传统规训文本的改造,对传统长者合法规训权力的剥夺。本文均从人类表演学的角度试图呈现了清末礼仪规训(包括塑造“军国民”、“新民”形象的礼仪、行为举止再造)引发的长幼冲突中长者与幼者礼仪行为的具体样貌,从而在行为层面上对礼仪规训的实施进行分析。第二章分析了从民国成立至国民党训政之前的历史时期中,旧俗的涤荡波折和改造国民运动中对幼者礼仪规训的实践。分别对礼仪规训文本,对以学校空间为“前台”的相见礼仪的表演转向和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转向中的长幼角色、秩序、幼者礼仪规训的具体样貌,以及对“父子”这一长幼秩序的礼教批判,新文化运动时期幼者礼仪表演的错位,和二十年代兴起的“公民”运动中的礼仪规训样貌加以考察。第三章对国民党训政时期幼者礼仪行为规训的考察。分别对以课堂为空间的政治礼仪规训,“模范生”的行为塑造模式,以及国民政府对童子军的“党化”重塑和童子军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训与礼仪秩序方面的幼者规训样貌,加以具体展现。直到国民党沿着清末以来“改造国民以求国家图强”的理路,以童子军即幼者行为模式,展开对全民社会即与幼者相对应的“长者社会”的礼仪行为规训,造成“新生活运动”中,长幼秩序在政治的高扬下发生彻底的反转。传统的长幼礼仪规训体系在近代“改造国民”的进程中被逐步破坏,的确是有其矫枉过正、令人惋惜的一面,但是这个大致方向却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第四章(代结语)总结了近代试图重建礼仪规训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与教训,以期从人类表演学的视角对当下重建现代民族性的长幼相见礼仪提供可行性的思路与策略。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绪论 长幼相见尴尬时——从 2012 年春晚“拱手礼”引发的争论说起  11-16
第一章 传统跪拜礼仪的废除与清末长幼礼仪状况(1911 年以前)  16-49
  第一节 传统跪拜礼仪与长幼秩序  16-19
  第二节 从明末到清末:跪拜礼仪的争论与批判  19-29
  第三节 清末传统长幼礼仪规训体系的破坏  29-36
  第四节 长幼冲突的呈现:“幼者群体”的形成与反抗  36-49
第二章 旧俗的涤荡波折和改造幼者的礼仪实践(1911-1927 年)  49-73
  第一节 幼者礼仪行为规训的考察  50-59
  第二节 尊孔祭孔的曲折反复与礼仪呈现  59-64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中的礼仪错位  64-68
  第四节 “公民”运动中的幼者行为规训  68-73
第三章 训政时期幼者的礼仪及行为规训(1928-1937 年)  73-97
  第一节 以课堂为舞台空间的公民规训考察  74-80
  第二节 “童子军”的党化与行为规训  80-89
  第三节 从童子军到新生活:以“幼者模式”规训“长者社会”  89-97
第四章 长幼相见礼仪的重建(代结语)  97-105
  第一节 改造的搁置与重建的必要和可能  97-100
  第二节 近代长幼相见礼仪重建的经验与当下对接  100-103
  第三节 建议与展望  103-105
参考文献  105-108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8-109
致谢  109-110

相似论文

  1. 节目主持“表演性”的理论探析,G222.2
  2. 教育戏剧学新探,J80-4
  3. 办公室的戏剧呈现,J824
  4. 城市社区群众文娱社团研究,D632.9
  5. 现代媒介与节日审美文化的新形式,K892.26
  6. 元前弟子礼仪研究,K892.26
  7. 礼失求诸野:勾良苗寨礼文化的意义交织,K892.26
  8. 礼与俗的演绎,K892.26
  9. 羌族社会的人生礼仪研究,K892.26
  10. 花馍的隐喻与礼俗的现实,K892.26
  11. 贵德藏族女子成年礼仪探析,K892.26
  12. “国家与社会”视阈下的民间仪式变迁,K892.26
  13. 羌族祭祀仪式的美学意蕴,K892.26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风俗习惯 > 中国风俗习惯 > 各种风俗专志 > 礼仪、礼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