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碑派书法研究

作 者: 王守民
导 师: 朱以撒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明郑—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台湾碑派书法 书法审美观
分类号: J20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清时期,台湾地区的书法是中国大陆书法的一部分。台湾与闽、粤两地的书法联系紧密,与大陆书法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质。台湾书法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以后,才开始与中国大陆的书法发展有所不同。明末清初的台湾书法,如果说有碑派的存在的话,也只是萌芽而已。笔者选取了一些具有碑味的书家作品加以分析,总结得出“前碑派”的说法。这种所谓的“碑味”只不过是由于书写工具造成的。清乾、嘉金石学兴起,笔者着重从闽、粤、浙三地找寻台湾碑派书法的源头。从康熙年间的碑派书法真正萌兴到道、咸、同时期台湾书法的繁荣;从闽、粤两地碑派书家的传承及其在台湾的传播,到闽、粤、台三地碑派书家之间书法观、审美观的比较,逐渐把重心落实在碑派书家吕世宜、何绍基以及追随他们的书家身上。咸、同—日本殖民统治前期,受大陆碑派书法的影响,台湾书法也逐渐从学习吕世宜、何绍基的书风转向北碑书法的学习。并对这一时期的各个阶段的书法家与作品进行分析,以验证分法的合理性。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书法主要影响来源于日本。这都是由于政治原因,大陆的书法传播到台湾不如以前自由简便,日本政府又想推行奴化教育,因此台湾民众在书法方面的教育完全失去以往的书院教育模式,转入私塾教育了。——书艺传承靠的是私人传薪。日本官方的教育也十分难以推行。所以在日本殖民统治前期,基本上没有受到日本书风的影响。日本殖民统治中期,随着书法展览会的开展和书画组织的成立,台湾碑派书法的传播日益增多起来。日本殖民统治后期,随着日本教育在台湾的推行,碑学的影响开始渗透到台湾的教育中。与此同时,台湾与大陆书法的交流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他们倡导的所谓碑学,逐渐从篆、隶书转向了南北朝石刻,台湾碑派书法的审美趣味在此一时期发生了转捩。中国大陆书法家来台湾并且对台湾碑派书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碑派书风依旧是在大陆的引导之下。只不过,在运笔方面已经略微有所不同,似乎是受了日本碑派书家的影响。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五十年来,台湾书法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书风转变,每个阶段的书风都与大陆书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笔者把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碑学仍然划归到中国书法的范围之内。明清时期的台湾碑学与台湾帖学一样,在发展上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台湾碑学虽然滞后于帖学的发展,但是它仍然留有一条清晰地脉络。顺着这条脉络,我们可以找到台湾碑派书法的源流。本课题是在对明清时期台湾碑学书法作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学、美学、文艺学、书法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并以明郑时期、清康乾时期、道光时期、咸丰——同治时期、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五个时期为序,分析了这五个时期的台湾碑派发展状况以及碑派书法艺术的类型与风格,通过与大陆碑派书家、日本碑派书法家及作品的比较,总结出了台湾碑派书法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书风以及流变原因。并提出了台湾碑派书法是大陆书法碑派书法的支流,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台湾碑派书法是直接源于大陆的碑学的说法,以充分的史实与书学资料驳斥了有些学者关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台湾书法与大陆关系中断,隶属于日本书法的范畴的说法。因为台湾与大陆独特的地域关系,再加上政治、经济方面的诸多因素影响,书法的发展就显得相对保守些。尽管如此,明清时期台湾碑派书法的滥觞、发展与成熟,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结束后大陆碑派书法的输入奠定了基础。台湾碑派书法是明清大陆碑派书法的延续,可它并不是大陆碑派书法的简单延续,而是在帖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与帖学书法双峰并峙,屹立于台湾书坛。台湾碑派书法的研究隶属于台湾书学研究的领域,它的研究与拓展开辟了中国地方书法学研究的先河。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7
中文文摘  7-9
目录  9-11
绪论  11-17
第一章 明郑时期台湾碑派书风之滥觞  17-35
  第一节 闽习与南明书风  17-24
  第二节 明末清初闽台榜书中的“碑味”及碑学之滥觞  24-35
第二章 清乾、嘉时期台湾碑派书法之萌兴  35-55
  第一节 碑派书法萌兴之诸因素  35-37
  第二节 乾、嘉时期闽、粤、台碑派书法之大势  37-55
第三章 清道、咸、同时期台湾碑派书法之繁荣  55-95
  第一节 清代台湾碑派书法发展概况  55-60
  第二节 清代台湾碑派书法“尚瘦硬”的审美旨味  60-65
  第三节 吕世宜碑学思想及其隶书在台湾的传播  65-80
  第四节 何绍基书风的过渡性特征及台湾何派书风  80-91
  第五节 台湾粤籍碑派书家“尚瘦硬”审美观之延续  91-95
第四章 清咸、同—日本殖民统治前期台湾碑派书法的转型  95-111
  第一节 从取法篆隶书到取法北碑的转变  95-99
  第二节 台湾碑派书法阶段划分与碑派书风  99-106
  第三节 台湾碑派书法转型的原因分析  106-111
第五章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北碑派书法的特点  111-133
  第一节 台湾传统碑派书法的生存空间的萎缩  111-115
  第二节 台湾书法的传播与纵逸恣肆的碑派书风之形成  115-125
  第三节 大陆北碑书风的传入及赵之谦书风的形成  125-129
  第四节 碑派书法的道、咸、同繁荣期与日殖民后期成熟期之比较  129-133
第六章 结论  133-136
附录1  136-152
附录2  152-162
附录3  162-171
参考文献  171-177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177-179
致谢  179-181
个人简历  181-182

相似论文

  1. 论新媒介传播对传统书法审美观的影响,J292.1
  2. 荷兰的面孔,J209.563
  3. 宋代扇面绘画研究,J209.2
  4. 论何家英工笔画的艺术特色—衡中西以相融,J209.2
  5. 《芥子园画传》版印艺术研究,J209.2
  6. 无声的呐喊—中国女性画家的自我意识研究,J209.2
  7. 文艺复兴前期的第一缕曙光,J209.5
  8. 赵孟頫《水村图》研究,J209.2
  9. 文艺复兴前期的第一缕曙光—乔托及其艺术之解读,J209.5
  10. 王绎《写像秘诀》研究,J209.2
  11. 林风眠融合思想的当代再思考,J209.2
  12.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雪景画研究,J209.2
  13. 米芾父子山水之变对桂林山水画的当代意义,J209.2
  14. 明清时期闺阁画家与名妓画家之比较研究,J209.2
  15. 玩以致艺于非闇的艺术文化学视角考察,J209.2
  16. 黄秋园对石涛“一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209.2
  17. 楼璹《耕织图》流传考述,J209.2
  18. 中国绘画中建筑画法的演变探究,J209.2
  19. 无象法常—从牧溪绘画中寻得的创作感悟,J209.2
  20. 以书入画—明清画论之重“写”倾向,J209.2
  21. 隐逸风尚 格物致知,J209.2

中图分类: > 艺术 > 绘画 > 绘画理论 > 绘画艺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