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咽腔间隙影响的三维分析

作 者: 王宏伟
导 师: 王建国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咽腔 锥束CT 三维重建
分类号: R78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咽腔间隙的改变以及舌体、舌骨位置的改变。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移及咽腔缩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选取就诊于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被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畸形,采用正畸间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19-26岁)及正常人群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9-3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实验一组(T1):仅采取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SSRO)即单颌手术组;实验二组(T2):采用双颌手术,SSRO加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即双颌手术组;对照组(T0)即正常人群组。所有患者术前一周,术后半年及对照组拍摄锥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原始数据载入软件重建三维模型。以蝶鞍点(S)为原点并以鼻根点(N)和颅底点(Ba)为基准点建立三维坐标系。以鼻咽顶、硬腭平面、悬雍垂尖,会厌尖和会厌谷为标志,将咽腔分为四段。本研究测量除鼻咽区外的三段咽腔。在MRR相中测量各区段最窄处矢状径、冠状径及截面积。在气道SSD相中测量三段各自及总容积。在颅颌面SSD相中测量颏前点(Pg),舌骨点(H)和舌根点(T)的三维坐标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变化,采SNK-q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下颌后退量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单颌手术组:术后各段矢状径、截面积和容积缩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径中只有喉咽段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矢状径和冠状径小于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各段截面积和容积则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2.双颌手术组:腭咽段各测量项目均有增大趋势;舌咽段和喉咽段的截面积和容积仍发生显著缩小,但缩小程度要小于单颌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术后舌咽段和喉咽段容积仍显著小于正常值,腭咽段的容积要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3.舌骨、舌体位置改变:术后舌骨发生了后下移位(P<0.05);舌根点向后平均移动了4.04mm(P<0.01);4.相关性:19项相关性比较:P<0.01有9项占47.37%;0.01≤P<0.05有5项占26.31%;P>0.05有5项占26.31,其中下颌后退与总容积缩窄程度相关性最强,(r=0.834,P<0.01)。结论:1.骨性Ⅲ类错(?)畸形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上气道间隙在腭咽段、舌咽段和喉咽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而且舌骨发生后下移位,舌根向后移位。2.双颌手术不仅可以增大腭咽段气道间隙,而且可以减小下颌后退量,降低舌咽段和喉咽段气道间隙缩小的程度。3.下颌后退量与舌骨、舌体位置变化及咽腔缩小程度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需严格控制下颌后退量和术后严密监测呼吸状况,以减小发生医源性OSAHS的可能。4.基于锥束CT建立的三维气道模型可以清楚观察上气道解剖特点和准确、整体评估气道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0
缩略语/符号说明  10-11
前言  11-13
  研究现状、成果  11-12
  研究目的、方法  12-13
一、联合治疗对咽腔间隙影响的三维分析  13-28
  1.1 对象和方法  13-18
    1.1.1 研究对象  13-14
    1.1.2 研究方法  14-18
    1.1.3 统计方法  18
  1.2 结果  18-24
    1.2.1 单颌手术组治疗前后上气道三维变化及与对照组相比  18-21
    1.2.2 双颌手术组治疗前后上气道三维变化及与对照组相比  21-23
    1.2.3 单双颌术对上气道形态和容积影响差异  23-24
  1.3 讨论  24-27
    1.3.1 联合治疗对咽腔的影响及与正常组比较  24-25
    1.3.2 单双颌手术对咽腔影响的差异  25-26
    1.3.3 锥束CT在对咽腔三维分析的优势  26-27
  1.4 小结  27-28
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下颌改变量与舌骨、上气道变化相关性研究  28-37
  2.1 对象和方法  28-30
    2.1.1 研究对象  28
    2.1.2 研究方法  28-30
    2.1.3 统计方法  30
  2.2 结果  30-34
    2.2.1 治疗后颏前点、舌骨点及舌根点的三维位置变化  30-31
    2.2.2 下颌后退量与舌骨、舌体位置及咽腔改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1-34
  2.3 讨论  34-36
    2.3.1 关于本实验的研究设计  34
    2.3.2 舌骨及舌体对气道的影响  34-35
    2.3.3 后退下领对舌骨舌体位置的影响  35-36
  2.4小结  36-37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2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2-43
综述  43-62
  参考文献  55-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三维头部数值模型的建立及DBS电场的分析研究,R742.5
  2. 豚鼠耳蜗三维重建与基底膜模态数值模拟的研究,R764
  3. 豚鼠内耳前庭结构三维重建与温度场数值模拟的研究,R764
  4. 基于航空立体多影像的城市建筑物识别技术研究,TP391.41
  5. 空间增强现实中实时建模相关技术的研究,TP391.41
  6. 基于全向图与遥感图的建筑物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TP391.41
  7. 三维网格模型重建与优化系统的研究和开发,TP391.41
  8. 基于FPGA的锥束CT重建加速关键技术研究,TP391.41
  9. 螺旋锥束CT三维重建中高速流水线DHT的硬件设计与实现,TP391.41
  10. 基于CBCT图像的PCB网表提取技术研究,TN41
  11. 工业锥束CT伪影校正方法研究,TP391.41
  12. 基于彩色条纹结构光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TP391.41
  13. 轨道振动和探测器倾斜对锥束CT的影响,TP391.41
  14. 面向医用CT三维重建系统PCIE数据传输接口的FPGA设计与实现,TN791
  15. 螺旋锥束CT三维重建FPGA硬件加速系统中PCIEDMA的设计与实现,TP391.41
  16. 成人骨性Ⅲ类颜面不对称患者颌面部硬组织三维结构特征分析,R783.5
  17. 三维锥束CT图像重建加速技术研究,TP391.41
  18. 基于校正模板的摄像机标定及其三维重建研究,TP391.41
  19. 基于MRI图像重建的椎间盘可视化及定量分析,R681.5
  20. 基于连续切片的大鼠中枢神经显微结构的三维重建研究,R322.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矫形学 > 口腔正畸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