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菘蓝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

作 者: 何玉杰
导 师: 梁宗锁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菘蓝 板蓝根 大青叶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67.2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菘蓝的生物学特性、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水肥控制、不同播期菘蓝生长差异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为菘蓝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播期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汉阴地区菘蓝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5日,此时播种收获的板蓝根大青叶产量最高;早播和晚播收获的板蓝根、大青叶产量低、品质也不好;春播和秋播两种繁殖方式生产的种子千粒重、单株平均产量、亩产量均有差异,但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大。2、栽培技术优化体系建立种植密度25×7cm为合适;菘蓝的栽培模式应选用垄栽,以起垄20cm为好;平畦模式不适宜板蓝根的栽培;菘蓝的最佳管理方式为地膜覆盖;割与不割两种情况下产量差别不大,因为两种情况下的个体差异虽然较大,但是割过大青叶的菘蓝整体长势比较好,根系死亡腐烂的较少,最终产量相当。3、菘蓝需肥特性研究施用有机肥能促进菘蓝的生长及产量;中度有机肥就可满足菘蓝生长的需求;喷施硫酸亚铁、硫酸锌及硼砂能提高板蓝根的根粗及根产量;喷施硫酸锰和钼酸铵提高板蓝根的产量效果不显著;喷施硫酸亚铁、硫酸锌能提高大青叶的产量,喷施硫酸锰和硼砂对提高大青叶的产量效果不显著。不同收割方式对板蓝根的生长及生物产量的作用是不同的;收割大青叶后追肥能显著提高板蓝根的株高;但同时也使板蓝根根分叉树增多;要提高大青叶和板蓝根根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收割一次大青叶最好,且不用追肥。4、水分对板蓝根生长发育影响研究水分胁迫程度增加,需水量,蒸腾速率,生物量均降低,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菘蓝需水的关键时期是7月,严重水分胁迫和水分过多都不利于靛玉红含量积累,中度水分胁迫能促进根部靛玉红含量积累。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幼苗根系活力逐步降低。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3
  1.1 菘蓝研究历史  11-12
  1.2 菘蓝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特性  12-13
    1.2.1 菘蓝的植物学特性  12
    1.2.2 菘蓝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性  12-13
    1.2.3 不同倍体菘蓝研究  13
  1.3 菘蓝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14
    1.3.1 生物碱类物质  13-14
    1.3.2 有机酸类化合物  14
    1.3.3 氨基酸类化合物  14
    1.3.4 甾醇类化合物  14
    1.3.5 其他  14
  1.4 板蓝根药理研究进展  14-16
    1.4.1 抗内毒素作用  14
    1.4.2 抗病毒作用  14-15
    1.4.3 抗肿瘤作用  15
    1.4.4 免疫调节作用  15-16
    1.4.5 抗炎作用  16
    1.4.6 活血作用  16
  1.5 板蓝根开发利用研究  16-18
  1.6 菘蓝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18-19
  1.7 中药现代化与GAP  19
  1.8 药用植物配方施肥的概况  19-21
    1.8.1 药用植物的配方施肥  19-20
    1.8.2 药用植物配方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20-21
    1.8.3 矿质元素施用时注意要点  21
  1.9 前言  21-23
第二章 不同播期菘蓝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  23-27
  2.1 春播与秋播菘蓝植株的生长差异  23-24
    2.1.1 开花前的营养生长差异  23
    2.1.2 生殖生长时期植株生长差异  23-24
  2.2 菘蓝开花和种子生长特性  24-25
  2.3 不同播期菘蓝种子生产比较  25
  2.4 结论与讨论  25-27
    2.4.1 结论  25
    2.4.2 讨论  25-27
第三章 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  27-38
  3.1 播种期的确定  27-28
    3.1.1 播种期对板蓝根、大青叶产量的影响  27
    3.1.2 播种期对板蓝根根冠比和收获苗数的影响  27-28
  3.2 栽培密度对板蓝根、大青叶生产的影响  28-29
    3.2.1 栽培密度对板蓝根根冠比、成活率的影响  28
    3.2.2 栽培密度对板蓝根、大青叶产量的影响  28-29
  3.3 栽培模式对板蓝根、大青叶生产的影响  29-34
    3.3.1 栽培模式对板蓝根根长、株高的影响  30-31
    3.3.2 栽培模式对板蓝根根鲜重和叶鲜重的影响  31-32
    3.3.3 栽培模式对根分叉数的影响  32
    3.3.4 栽培模式对叶片数的影响  32-33
    3.3.5 栽培模式对根粗生长的影响  33
    3.3.6 栽培模式对板蓝根和大青叶产量的影响  33-34
  3.4 不同播期及管理方式对出苗率的影响  34-36
    3.4.1 不同播期对板蓝根出土时间,幼苗长势、出苗率的影响  34-35
    3.4.2 不同管理方式对板蓝根出土时间,幼苗长势、出苗率的影响  35-36
  3.5 收割大青叶对板蓝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6-37
  3.6 结论与讨论  37-38
    3.6.1 结论  37
    3.6.2 讨论  37-38
第四章 菘蓝需肥规律及配方肥研究  38-44
  4.1 菘蓝的需肥特性  38-39
  4.2 微肥对大青叶及板蓝根的产量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研究  39-41
    4.2.1 微肥试验方案  39
    4.2.2 观测项目  39
    4.2.3 结果与分析  39-41
  4.3 收割大青叶后施肥技术研究  41-43
    4.3.1 试验方案  41
    4.3.2 观测项目  41
    4.3.3 结果与分析  41-43
  4.4 结论  43-44
第五章 水分对板蓝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44-51
  5.1 菘蓝需耗水规律研究  44
  5.2 水分胁迫对菘蓝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44-47
    5.2.1 水分胁迫对菘蓝需耗水量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44-45
    5.2.2 水分胁迫对菘蓝地上器官和地下器官的影响  45-46
    5.2.3 水分胁迫对菘蓝有效成分靛玉红含量的影响  46-47
  5.3 水分胁迫对菘蓝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7-48
    5.3.1 不同水分状况下菘蓝耗水量变化  47
    5.3.2 不同水分状况对菘蓝株高、果枝数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47-48
  5.4 水分对菘蓝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48-49
  5.5 结论与讨论  49-51
    5.5.1 结论  49
    5.5.2 讨论  49-51
第六章 总结论  51-53
  6.1 不同播期菘蓝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  51
  6.2 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  51
  6.3 菘蓝需肥规律及配方肥研究  51
  6.4 菘蓝需水规律及水分对板蓝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51-53
参考文献  53-57
致谢  57-58
个人简介  58

相似论文

  1. 温州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S511
  2. PCV2分离株增殖特性研究及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对PCV2体外复制的影响,S858.28
  3. 金华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板兰根多糖对PRRS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S858.28
  4. 板蓝根多糖对无初乳仔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853.7
  5. 保护地紫苏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研究,S567.219
  6. 大杯蕈优良菌株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S646
  7. 红色西洋梨新品种引进及利用研究,S661.2
  8. 新椒10号辣椒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的建立,S641.3
  9. 天水市切花唐菖蒲反季节栽培技术研究,S682.24
  10. 优质大粒草莓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S668.4
  11. 白银市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与综合栽培技术体系集成研究,S565.4
  12. 大青叶黄酮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R284
  13.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对HIV侵入和复制的作用,R285
  14. 大青叶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研究,S435.672
  15. 菘蓝不同栽培居群的综合评价,S567.239
  16. “清气凉营注射液”中原料药大青叶的生药学研究,R284
  17. SELDI技术建立中药类肿瘤MDR逆转剂的快速筛选方法及4种中药逆转作用的体外研究,R285
  18. 旱地保护性耕作及叶片采收对菘蓝产量品质的影响,S567.239
  19. 桉树大径材良种中期选择与栽培试验研究,S792.39
  20. 湘农玉13号玉米新品种生态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草本 > 多年生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