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1-3在玉米自交系18-599(红)中的过量表达

作 者: 罗旭
导 师: 潘光堂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转基因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过量表达
分类号: S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经、饲三元作物,其需求量日趋剧增,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玉米新型品种仍是当前和未来玉米改良工作的重点,更是解决我国粮经饲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必需的最大矿质营养元素,氮素的吸收与同化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因此,结合传统育种策略与转基因分子育种技术,提高无机氮同化有机氮如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等效率,增强植物吸收和利用氮营养能力,是培育作物氮高效吸收利用高产型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谷氨酰胺合成酶是植物氮素同化利用的主要的限速酶。大量研究揭示,谷氨酰胺合成酶能有效促进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光合效率,进而增加产量,其中玉米Gln1-3能促进植株中的氮素转移到玉米籽粒中并进行再同化,从而增加籽粒数。因此,在玉米植株中过量表达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1-3可能具有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的潜能。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开展玉米高产基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玉米自交系18-599(红)中分离获得玉米谷氨酰胺合成酶Gln1-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分别构建了由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启动子和Ubiquitin启动子调控的两个Gln1-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Ubiquitin1301—Gln1-3和pcambia1301—Gln1-3。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以上2个载体转化到玉米自交系18—599(红)的胚性愈伤组织,通过抗性筛选和再生分化获得了抗性植株。经PCR鉴定、半定量RT-PCR、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测定,表明目的基因Gln1-3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进行了有效表达。对T1代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表明转基因玉米植株具有增产的趋势。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在玉米自交系18-599(红)中克隆获得目的基因Gln1-3的开放阅读框,全长大小1051bp,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同源性比对后发现该基因与玉米gs1-3 (X65928.1) mR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有2个碱基发生突变,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源序列之间没有发现氨基酸差异,酶的活性中心无影响。2.构建植物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及pcambia1301—Gln1-3,分别含有单子叶植物中强表达的Ubiquitin启动子和在双子叶植物中强表达的CAMV 35S启动子,酶切分析和测序结果表明,表达载体中目的片段插入方向正确且无任何突变。3.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自交系18-599(红)胚性愈伤组织约2万个,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6株抗性植株,6株均为转Ubiquitin1301—Glnl-3阳性植株。4.对T0代转基因幼苗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以上6株抗性植株均为阳性转基因植株,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玉米基因组中。对抽丝期T0代植株叶片进行谷氨酰胺合成酶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酶活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经自交授粉后,由于天气原因仅4个Ubiquitin1301—Glnl-3的转化体成功收获了种子。5.对4个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其中来源于2个株系的4个T1代转基因植株被检测为阳性。对这4个植株RT-PCR表达检测结果揭示,转基因植株中的Glnl-3的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非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检测结果与半定量RT-PCR结果基本一致。6.对授粉后T1代转基因植株功能叶中氮含量和光合效率检测结果发现,而授粉后转基因植株功能叶氮含量和光合效率明显高于对照,说明Glnl-3基因的过表达确实提高了氮从叶片转运到籽粒中的效率,同时反馈提高了生殖生长后期的光合作用。7. T1代转基因植株产量相关性状检测结果表明,4个转基因植株中有2株与对照相比穗粗、百粒重有明显提高,证明目的基因Glnl-3有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的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9
  1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  11-19
    1.1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1-12
    1.2 转基因的受体  12-13
      1.2.1 外植体  12
      1.2.2 悬浮细胞  12
      1.2.3 原生质体  12-13
      1.2.4 愈伤组织  13
    1.3 常用的转基因转化方法  13-17
      1.3.1 基因枪法  13
      1.3.2 PEG法  13-14
      1.3.3 显微注射法  14
      1.3.4 电击法  14
      1.3.5 花粉管通道法  14-15
      1.3.6 农杆菌法  15-17
    1.4 转基因的检测方法  17-19
      1.4.1 PCR  17
      1.4.2 Southern blotting  17-18
      1.4.3 其它检测方法  18
      1.4.4 Northern blotting  18
      1.4.5 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18
      1.4.6 Western blotting  18-19
      1.4.7 ELISA检测  19
      1.4.8 酶活检测  19
  2.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  19-22
    2.1 抗虫转基因玉米  19-20
    2.2 抗病转基因玉米  20
    2.3 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  20
    2.4 耐盐、耐旱转基因玉米  20-21
    2.5 高品质转基因玉米  21-22
      2.5.1 高淀粉转基因玉米  21
      2.5.2 高蛋白、高赖氨酸转基因玉米  21
      2.5.3 高植酸酶转基因玉米  21-22
  3. 氮素对玉米的影响  22-23
  4.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23-27
    4.1 GS同工酶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定位  23
    4.2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23-24
      4.2.1 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基因及其编码的几种多肽  23-24
      4.2.2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基因的结构  24
    4.3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对植物的作用  24-25
    4.4 谷氨酰胺合成酶(GS)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25-27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7-28
  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8-29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9-47
  1. 实验材料  29-31
    1.1 玉米材料  29
    1.2 细菌、质粒和引物  29
    1.3 培养基  29-31
      1.3.1 幼胚培养基  29-30
      1.3.2 愈伤组织培养基  30
      1.3.3 细菌培养基  30
      1.3.4 抗生素和激素  30-31
  2 实验方法  31-47
    2.1 谷氨酰胺合成酶Gln1-3基因的获得  31-33
      2.1.1 同源克隆玉米Gln1-3基因  31-32
      2.1.2 酶切片段的回收  32-33
      2.1.3 目的基因克隆测序  33
    2.2 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的构建  33-36
      2.2.1 质粒Ubiquitin1301的转化  33
      2.2.2 质粒DNA的提取  33-34
      2.2.3 目的表达载体的获得  34-35
      2.2.4 酶切片段的回收  35
      2.2.5 目的基因Gln1-3连入pMD19-T载体  35
      2.2.6 E.coli的热激转化(无菌操作)  35
      2.2.7 提取质粒DNA  35
      2.2.8 酶切获得目的基因  35-36
      2.2.9 酶切片段的回收  36
      2.2.10 将目的基因基因谷氨酰胺合成酶Gln1-3连入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  36
      2.2.11 E.coli的热激转化(无菌操作)  36
      2.2.12 提取质粒DNA  36
    2.3 表达载体pcambia 1301—Gln1-3的构建  36-39
      2.3.1 35S启动子的获得  36
      2.3.2 对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的酶切  36-37
      2.3.3 将35S启动子连入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  37
      2.3.4 E.coli的热激转化(无菌操作)  37
      2.3.5 阳性单克隆检测  37-38
      2.3.6 提取质粒DNA  38-39
    2.4 植物表达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  39-40
      2.4.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39-40
      2.4.2 表达质粒热激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40
    2.5 遗传转化  40-41
      2.5.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40-41
    2.6 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  41-47
      2.6.1 PCR检测  41-42
      2.6.2 RT-PCR  42-44
      2.6.3 按照调适各样品cDNA浓度进行目的基因PCR扩增电泳检测  44-45
      2.6.4 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酶活测定  45-46
      2.6.5 光合作用、叶氮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  46
      2.6.6 T1代转基因种子产量性状鉴  46-47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47-60
  1 目的基因Gln1-3的获得  47-49
  2 表达载体Ubiquitin1301—Gln1-3的构建  49-50
  3 表达载体pcambia1301—Gln1-3的构建  50-51
  4 T0代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  51-53
  5 T0代转基因性植株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检测  53-54
  6 T1代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54-55
  7 T1代转基因植株的半定量RT-PCR检测  55
  8 T1代转基因植株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检测  55-57
  9 T1代转基因植株授粉后功能叶含氮量检测  57-58
  10 T1代转基因植株授粉后功能叶光合效率检测  58-59
  11 T1代转基因植株产量性状  59-60
第四章 讨论  60-63
  1 目的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启动子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60
  2 谷氨酰胺合成酶与氮转运效率、光合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关系  60-61
  3 关于谷氨酰胺合成酶酶活力测定  61
  4 培育高产转基因玉米品种的方法探讨  61-63
第五章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玉米秸秆层燃特性的试验研究,TK16
  2.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3. 拟南芥热激因子HSFA1d响应甲醛胁迫的作用研究,Q945.78
  4. Gsα的过表达和缺失对果蝇大脑发育的影响,Q75
  5. 玉米凝集素性质及其在PGPR筛选中的应用,S513
  6.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7.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8.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9.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10.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11. 两种赤眼蜂寄生行为的比较及种间竞争的研究,S476.3
  12.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3.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14.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15.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16.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7.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18. 超表达OsSsr1基因烟草的获得及其抗逆性分析,S572
  19.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20.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21.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