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重语境中的微博文学

作 者: 方颖艳
导 师: 樊葵
学 校: 杭州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微博文学 多重语境 文学泛化 文学媒介化 文学快餐化 文学性
分类号: I2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微博文学作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新媒体文学之一,以其“短、精、快”的创作形式和传播优势,迅速抢占新媒体文学创作的先机,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以微博文学为研究对象。为克服文学研究中观念先行的研究惯性,本文以微博文学在微媒体载体中的生存现状为切入口,将微博文学置于文学媒介化、文学泛化、文学快餐化等语境中,在透视三重语境对传统文学体制的冲击与重构的前提下,准确全面地认识微博文学这一新生文学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微博文学作为文学新样式所独具的文本、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凸显的新特质。对于这种媒介特征极其明显的文学形式,争议之声从未停歇,其碎片化的结构、自我膨胀的创作心态、娱人娱己的游戏色彩一直为人所质疑和诟病。争议的焦点本质上在于对其文学性、文学价值的困惑,这是研究微博文学难以回避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方向。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起缘由和研究现状。第一章首先运用保罗·莱文森的“玩具——镜子——艺术”的媒介演进原理来观照微博媒体的演进路径,由此发现微博文学出现的平台依据。接着对微博文学的界定、发展状况、主要类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章集中分析了微博文学的赖以存身后发展的文学背景,提出文学媒介化、文学泛化、文学快餐化是透视微博文学最重要的三重语境,为后文的展开做出理论铺垫。第三章依托文本分析、亲历互动案例、理论阐述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微博文学在文本、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的特质,写作形式上采用了图文并呈的方式。第四章是对微博文学品格的深思。微博文学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既通过文本体现出某些审美表征,也有着内在的审美旨趣。但因为某些不可回避的先天、后天的局限和处身于当下文学自身发展的困境,微博文学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其文学性的稀释。然而,微博文学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仍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潜在的发展空间。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绪论  11-15
  一、问题的提出  11-12
  二、研究现状  12-13
  三、本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13-15
第一章 网络文学新样式:微博文学  15-24
  第一节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之喻与微博的艺术属性  15-17
  第二节 微博文学及其发展历程  17-24
    一、微博文学的界定  17-18
    二、微博文学引发的争议  18-20
    三、微博文学的发展状况  20-21
    四、微博文学的主要类型  21-24
第二章 透视微博文学的三重语境  24-38
  第一节 第一重语境:文学的媒介化  24-28
    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24-26
    二、“媒介即讯息”在文学场中的释义  26-28
      (一) 文学传媒化的新解  26-27
      (二) 传媒促成文学裂变——微博文学的生境  27-28
  第二节 第二重语境:文学的泛化  28-33
    一、文学泛化之解  29
    二、文学泛化的表征  29-33
      (一) 文学形式泛化  29-31
      (二) 创作主体泛化  31-32
      (三) 文学功能的泛化  32-33
  第三节 第三重语境:文学的快餐化  33-38
    一、文学生产的快餐化  34-35
    二、文学传播的快餐化  35
    三、文学接受的快餐化  35-36
    四、文学快餐化的本质:经典的消解  36-38
第三章 微博文学的新媒介文学特质  38-52
  第一节 微博文学创作的特质  38-42
    一、即时化写作  38-39
    二、大众化写作  39-41
    三、自由化写作  41-42
  第二节 微博文学多样化的文本呈现  42-45
    一、多样化的文本呈现  43
    二、全息化超文本的开放性和吸引力  43-45
  第三节 微博文学的病毒式传播与互动式交流  45-52
    一、病毒式传播  45-48
      (一) 实名认证践行“六度分割理论”  45-46
      (二) 多终端发布优势开启病毒式传播  46-48
    二、互动式交流  48-52
      (一) “FOLLOW”功能开启文学阅读的定制时代  48-49
      (二) 传受双方互动交流、双向反馈  49-52
第四章 反思微博文学的文学性  52-62
  第一节 微博文学的审美追求  52-56
    一、审美表征  52-55
      (一) 轻灵飘逸的语言  52-53
      (二) 尺水兴波的结构  53-54
      (三) 虚实相生的意境  54
      (四) 微言大义的题旨  54-55
    二、审美旨趣  55-56
      (一) 日常的诗意写照  55-56
      (二) 坦诚的心灵表白  56
      (三) 睿智的灵性思索  56
  第二节 追问微博文学的文学性  56-62
    一、中西视域中的文学性之说  57-58
    二、追问微博文学的文学性  58-62
      (一) 碎片化与深度的削平  59-60
      (二) 模式化与灵韵的消逝  60-61
      (三) 戏谑化与理想的失落  61
      (四) 随意化与语言的割裂  61-62
结语  62-64
参考文献  64-68
致谢  68

相似论文

  1. 苏州弹词徐派《三笑》文本研究,I207.3
  2. 论董立勃小说的悲剧意识,I207.42
  3. 以社会批评理论试析何塞·巴斯贡塞洛斯的短篇小说《托皮勒霍》,I731.074
  4. 《包法利夫人》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H315.9
  5.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文学性的体现,J609.1
  6. 断层下的青春抒写,I206.7
  7. 西汉诏书研究,I206.2
  8. 捍卫文学性—内部研究论,I0
  9. 《墨子》文学性探微,I206.2
  10. 仁者爱人:孔门师徒关系论析,I206.2
  11. 论第六代导演对诗意的追求,J905
  12. 操纵理论下的圣经汉译,I046
  13. 明末辽东经略文献资料的文学特征研究,K248
  14. 报纸副刊现状研究,G213
  15. 试论《管子》农家思想的文学表述,I206.2
  16. 《庄子》成疏的文学性阐释,I206.2
  17. 王逸《楚辞章句》与东汉的楚辞研究,I206.2
  18. 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研究,I512
  19. “胡适思路”在二十世纪人物传记中的隐性流淌,K092.6
  20. 论声乐二度创作对作品文学性内容的阐释,J616
  21. 黄文焕《楚辞听直》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