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徐州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作 者: 张昊楠
导 师: 关庆伟
学 校: 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植被类型 林分密度
分类号: S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徐州石灰岩山地的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纯林3种林分及对照地(未造林地)及4种林分密度的侧柏人工纯林为对象,研究了微生物量碳(SMB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含量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如下:(1)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3种林分及对照地中的变化趋势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对照地;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趋势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对照地。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全氮和pH值等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2)在4种不同林分密度侧柏人工林中(1500-3400株/公顷,高密度林分;1000-1500株/公顷,中密度林分;500-1000株/公顷,低密度林分;低于500株/公顷,疏林地)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趋势均为中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梯度林分>疏林地;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全氮和水解氮等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3)不同植被群落类型及不同林分密度梯度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秋居于中间,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则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

全文目录


致谢  3-4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前言  8-11
  1.1 研究背景  8-9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11
2. 研究综述  11-17
  2.1 土壤活性有机碳  11
  2.2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组成  11-12
  2.3 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因素  12-15
    2.3.1 季节和湿度  12
    2.3.2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12-13
    2.3.3 土地管理措施  13
    2.3.4 林分密度对土壤的影响  13-15
  2.4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变化  15-17
3. 材料与方法  17-25
  3.1 研究区概况  17-18
    3.1.1 气候  17
    3.1.2 土壤  17
    3.1.3 植被  17-18
  3.2 样地设置与土壤样品采集  18-22
    3.2.1 样地设置  18-22
    3.2.2 样地调查  22
    3.2.3 土壤采集  22
  3.3 室内分析  22-23
    3.3.1 土壤样品的处理  22
    3.3.2 土壤湿度的测定  22
    3.3.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22-23
    3.3.4 土壤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测定  23
    3.3.5 物理性质的测定  23
    3.3.6 化学性质的测定  23
  3.4 统计分析  23-24
  3.5 技术路线图  24-25
4. 结果与分析  25-34
  4.1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研究  25-29
    4.1.1 不同林分类型植物组成变化  25
    4.1.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25-26
    4.1.3 不同季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  26-27
    4.1.4 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全氮等的相关关系  27-29
  4.2 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研究  29-34
    4.2.1 不同林分密度侧柏人工林林分组成变化  29
    4.2.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29-30
    4.2.3 不同季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水溶性有机碳变化  30-32
    4.2.4 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其他生态因子间的关系  32-34
5. 讨论  34-39
  5.1 不同植被类型下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空间变化  34-35
  5.2 不同林分密度侧柏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  35-36
  5.3 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  36-37
  5.4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  37-39
6.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5
详细摘要  45-47
Abstract  47-48

相似论文

  1. 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植被类型及植食性食物研究,Q958
  2. 叶尔羌河流域植物区系及植被研究,Q948
  3.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研究,S718.5
  4. 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结构和土壤性质研究,Q948
  5.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土壤抗蚀力研究,S714.7
  6. 苏南丘陵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性,S714
  7. 江河源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性,S154.3
  8. 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植物产量及土壤矿质氮、水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S147
  9. 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退化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S812
  10. 云雾山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分布特征,S812.2
  11. 上海香樟及女贞群落密度特征及邻体效应研究,Q948
  12. 帽儿山地区天然林白桦生长与材质材性研究,S792.153
  13. 小兴安岭典型森林群落生长季土壤呼吸及树干呼吸特征,Q948
  14. 贵阳市大气气溶胶及其化学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X513
  15. ANN在林分密度控制图及森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S712
  16. 天然白桦林密度效应的研究,S718.5
  17.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718.5
  18. 不同更新方式杉木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的动态研究,S714
  19. 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土壤有机碳特征,S714
  20. PGPR菌肥在烤烟漂浮育苗及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S5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土壤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